- 年份
- 2024(7193)
- 2023(10116)
- 2022(8415)
- 2021(8057)
- 2020(6453)
- 2019(14584)
- 2018(14066)
- 2017(26946)
- 2016(14418)
- 2015(15394)
- 2014(14722)
- 2013(14486)
- 2012(13189)
- 2011(11838)
- 2010(11479)
- 2009(10529)
- 2008(10057)
- 2007(8905)
- 2006(7895)
- 2005(6524)
- 学科
- 济(57041)
- 经济(56972)
- 农(48521)
- 业(45954)
- 农业(32905)
- 管理(32729)
- 企(22469)
- 企业(22469)
- 方法(19565)
- 数学(17805)
- 业经(17775)
- 数学方法(17666)
- 中国(14908)
- 地方(14755)
- 财(12100)
- 制(11463)
- 贸(11227)
- 贸易(11223)
- 易(10908)
- 农业经济(10747)
- 发(10474)
- 学(10374)
- 收入(10276)
- 村(9311)
- 农村(9294)
- 环境(9101)
- 技术(8788)
- 发展(8416)
- 展(8411)
- 体(8383)
- 机构
- 学院(197637)
- 大学(191712)
- 济(80475)
- 经济(78913)
- 管理(75296)
- 研究(66776)
- 理学(66704)
- 理学院(65903)
- 管理学(64820)
- 管理学院(64489)
- 农(60485)
- 中国(51187)
- 农业(46721)
- 科学(44117)
- 业大(41084)
- 京(39122)
- 所(33759)
- 中心(32597)
- 财(31921)
- 研究所(31118)
- 农业大学(29753)
- 江(29211)
- 范(26430)
- 师范(26099)
- 财经(25975)
- 经(23827)
- 经济管理(23827)
- 省(23538)
- 经济学(23396)
- 院(23287)
- 基金
- 项目(144138)
- 科学(113350)
- 基金(105199)
- 研究(102848)
- 家(93853)
- 国家(92913)
- 科学基金(79046)
- 社会(67500)
- 社会科(63521)
- 社会科学(63504)
- 省(58437)
- 基金项目(58156)
- 自然(51314)
- 自然科(50091)
- 自然科学(50076)
- 自然科学基金(49177)
- 划(48008)
- 教育(44111)
- 编号(42227)
- 资助(38997)
- 农(34580)
- 发(32714)
- 重点(31705)
- 成果(31478)
- 部(30869)
- 创(30438)
- 国家社会(28430)
- 创新(28398)
- 业(27704)
- 科研(27541)
- 期刊
- 济(91782)
- 经济(91782)
- 农(64701)
- 研究(50554)
- 农业(43664)
- 中国(37705)
- 学报(36865)
- 科学(33284)
- 大学(27885)
- 学学(26912)
- 业经(23451)
- 财(21711)
- 业(20437)
- 管理(19741)
- 融(18808)
- 金融(18808)
- 问题(14355)
- 农村(13973)
- 村(13973)
- 教育(13944)
- 农业经济(13906)
- 技术(13504)
- 版(13114)
- 经济研究(12203)
- 业大(11853)
- 资源(11788)
- 财经(11235)
- 世界(10615)
- 农业大学(10590)
- 科技(10294)
共检索到278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军 赵雪雁 李花
生计空间作为农户生计实践的重要载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空间的优化与重构,不仅是实现其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生活、生产、社交、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评价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改善效果,识别影响生计空间质量的关键障碍因子,揭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安置初期,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改善效果一般,仅有约35%的农户认为生计空间改善效果较好;(2)从不同维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活空间的改善效果最佳,社交空间次之,对制度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3)耕作半径扩大、住房面积压缩、社区参与度降低、非农就业不足是制约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4)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可促进生计空间向城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可能致使生计空间向无序化、边缘化和原子化方向发展。最后,针对性提出构建可持续生计空间的优化路径与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旭红 赵雪雁
在中国减贫战略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背景下,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山区农户福祉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后续扶持政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共同富裕。基于陇南山区坪垭藏族乡农户调查数据,在评估搬迁前后农户主观及客观福祉的基础上,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综合福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后农户的主、客观福祉均呈上升趋势;易地扶贫搬迁提供的物质资助在不同分位点处均显著促进了农户综合福祉的提升,资金补贴在0.25、0.50分位点处显著促进了农户综合福祉的提升,就业支持对农户综合福祉的提升作用呈倒“U”型变化;随着综合福祉的提升,农户的内生动力也对其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家庭抚养比对农户综合福祉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福祉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兰海霞 马平易 杜昱璇
增强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不仅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环境出发,建立了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识别脱贫农户的生计障碍。研究发现:①从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从早期脱贫到后期脱贫,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依次降低,且务工型与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强于其他生计方式农户;②陇南山区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比重达28.83%,高山区、传统务农型及后期脱贫户中生计不可持续农户比重较高,而川坝河谷区、农工互补型与务工型及早期脱贫户中该比重较低;③生计不可持续脱贫户均面临着多元生计障碍,其中近2/3的农户面临多维资本—环境阻滞型与多重要素阻滞型障碍;④针对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面临的多元生计障碍,需分类实施多维生计干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聪
通过构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指数,测度了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并实证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与非搬迁户之间以及不同搬迁特征农户之间的贫困脆弱性差异显著;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不同的搬迁特征对搬迁户贫困脆弱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相较于扶贫、生态和避灾原因的搬迁农户,工程类搬迁农户更易陷入贫困,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搬迁户陷入贫困的概率,新阶段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目的]探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搬迁农户生计适应能力及其对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及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Pandey等(2011)提出的适应能力评估框架,采用2015年底抽样调查的600多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农户生计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生计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并选择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搬迁农户适应能力对其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结果]不同适应性水平搬迁户之间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均耕地面积、住房面积、物质资产、人均纯收入、生计多样化指数、对他人信任度和对政策了解程度等农户生计适应能力指标均是影响农户生计适应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生计资源致使农户生计适应能力表现各异,进而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农户提升物质资产水平、积累金融储蓄能力、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网络,均有利于提升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能力,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汪三贵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贫困 脆弱性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文娟 王兆林 曾薇 段小红
生计资本是农户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创业活动对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PLS-SEM和fsQCA方法,探讨了生计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农户创业行为的净效应和组合效应。研究发现:1)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农户创业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效应依次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而自然资本对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金融资本是触发脱贫农户创业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识别出两种生计资本组合构型:构型1为缺乏自然资本情况下,同时具备良好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型2为具备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同农户创业所依赖的生计资本组合存在差异,因此需优化生计资本组合,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农户开展创业活动,为解决区域性相对贫困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黎洁
为探讨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采用陕南安康项目区657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选择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生计能力的方法,考虑易地扶贫搬迁的内生性和选择偏差问题,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以考察和理解农户生计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物质资本和生计资本总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不同搬迁类型对农户五大资本的影响表现各异。结合计量估计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红娟 黄友弛
易地扶贫搬迁后,依托外源动力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提升其生计能力是易地扶贫搬迁“留得下,能干事”的关键。在构建“外源动力-内生动力-生计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择评价要素度量农户生计能力、外源动力和内生动力。通过调研收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887份有效问卷数据,应用极差标准化和熵值法进行计算,并设计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三者之间关系。得到:(1)外源动力可以有效提升农户生计能力,其中医疗保障、教育支持、产业扶持、培训投入各要素作用分别为0.318、0.256、0.236、0.205;(2)内生动力对农户生计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物质利益驱使、经验累积、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各要素作用分别为0.460、0.304、0.294、0.121;(3)农户外源动力通过内生动力进一步作用于生计能力,内生动力起中介作用。依据各要素的性质和作用,从政府和农户两方面提出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脆弱性评估为易地扶贫搬迁在生计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衡量农户的生计脆弱度,探讨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估计农户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计脆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工程移民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分布不均,内部分化明显,生计脆弱度相对较高,而各种安置方式的农户群体之间均在生计上表现出一定的脆弱程度。高收入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偏态分布,表现为相对低位均衡化。随着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的提升,从单一生计户到多种生计户,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均趋于升高,而两种生计户的生计脆弱度最低。风险冲击、信贷可能性和已搬迁时间以及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教育和对周围人信任度均是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针对项目区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差异和重要影响因素,提出降解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牛佳佳 张艳荣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其意义在于让那些居住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偏远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适宜生存的地方,通过搬迁摆脱贫困。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古浪县和靖远县这两个典型易地扶贫搬迁地的调研并对相关数据及实例进行分析,找出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经验,最后提出可行性策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农户搬迁后的家庭生计对于搬迁农户搬迁后的适应性的影响存在于方方面面。为了让搬迁农户能够在搬迁地尽快适应并实现"能致富",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要时刻关注搬迁农户的家庭生计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搬迁农户的后续生活。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生计 适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聪 高梦
文章构建了西部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陕西入户调研数据进行测算,从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和思想意识四个维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搬迁户生计恢复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提升移民生计恢复力是把双刃剑,就业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思想意识变革对移民生计恢复力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居住城镇化在当前阶段的起效尚未实现政策的初衷,特别是对于靠产业园区、靠县城的集中安置方式,移民生计恢复力的提高仍需完备的配套措施作支撑。因此,"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嘉莘 熊吉安 杨红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已进入搬迁农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后搬迁时代。基于2015—2020年对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促进农户生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搬迁时间越长,农户越善于不断提高生计水平;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能力丧失型农户的生计作用不够明显,但对要素短缺型农户的生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型农户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进 邱继勤 禹洋春 李斌
[目的]通过对重庆秦巴山区贫困农户的调研,分析秦巴山区不同类型贫困农户的易地扶贫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贫困农户搬迁的关键因子,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23个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13个主要因子,分析主要因子对不同类型贫困农户的易地搬迁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贫困农户搬迁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搬迁意愿具有明显差异,低保兜底型贫困户>非农型贫困户>兼业型贫困户>务农型贫困户;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人口数量、医疗教育负担、住房结构、搬迁政策认知情况是影响贫困农户搬迁意愿的共同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作半径、耕地是否流转是务农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年龄、非农劳动力比重、距离村干道距离是非农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地是否流转以及住房结构是兼业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人均耕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和搬迁方式满意情况是低保兜底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结论]不同类型贫困农户易地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政府应该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构建一套长效稳定增收机制。
关键词:
易地搬迁 贫困户 影响因素 秦巴山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俊娜
[目的]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