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8)
- 2023(10879)
- 2022(9605)
- 2021(9196)
- 2020(7723)
- 2019(17969)
- 2018(17747)
- 2017(34643)
- 2016(18597)
- 2015(20358)
- 2014(20454)
- 2013(20177)
- 2012(18351)
- 2011(16443)
- 2010(16168)
- 2009(14681)
- 2008(14077)
- 2007(12069)
- 2006(10553)
- 2005(9062)
- 学科
- 济(70727)
- 经济(70552)
- 管理(50245)
- 业(50128)
- 企(39154)
- 企业(39154)
- 方法(32996)
- 数学(28519)
- 数学方法(28211)
- 农(22637)
- 中国(18763)
- 财(17404)
- 地方(16354)
- 学(16114)
- 业经(15621)
- 农业(15599)
- 制(12428)
- 贸(12024)
- 贸易(12015)
- 理论(11910)
- 易(11624)
- 和(11589)
- 环境(11077)
- 技术(10812)
- 务(10713)
- 财务(10631)
- 财务管理(10612)
- 企业财务(10084)
- 教育(9939)
- 划(9739)
- 机构
- 大学(256582)
- 学院(253943)
- 管理(104593)
- 济(97258)
- 经济(95007)
- 理学(91454)
- 理学院(90431)
- 管理学(88855)
- 管理学院(88399)
- 研究(84170)
- 中国(60628)
- 京(54476)
- 科学(53506)
- 财(44134)
- 所(41271)
- 农(40361)
- 业大(39265)
- 中心(38089)
- 研究所(37971)
- 财经(35889)
- 江(35045)
- 范(34677)
- 师范(34409)
- 北京(34362)
- 经(32685)
- 农业(31394)
- 院(30866)
- 州(29071)
- 经济学(28356)
- 师范大学(28099)
- 基金
- 项目(182539)
- 科学(143233)
- 研究(134149)
- 基金(132298)
- 家(115107)
- 国家(114108)
- 科学基金(98050)
- 社会(84027)
- 社会科(79322)
- 社会科学(79302)
- 基金项目(71137)
- 省(70630)
- 自然(63906)
- 自然科(62316)
- 自然科学(62303)
- 自然科学基金(61149)
- 教育(60588)
- 划(59743)
- 编号(55293)
- 资助(53716)
- 成果(44679)
- 重点(40397)
- 部(39800)
- 发(38459)
- 创(37424)
- 课题(37405)
- 创新(34858)
- 科研(34714)
- 国家社会(34197)
- 教育部(34090)
- 期刊
- 济(103236)
- 经济(103236)
- 研究(73389)
- 中国(46514)
- 学报(40811)
- 科学(38124)
- 农(37012)
- 管理(35940)
- 财(31620)
- 大学(30884)
- 教育(28993)
- 学学(28985)
- 农业(26036)
- 技术(21082)
- 融(18681)
- 金融(18681)
- 业经(17290)
- 财经(16453)
- 经济研究(15841)
- 图书(14787)
- 经(13906)
- 问题(13766)
- 理论(12967)
- 科技(12881)
- 业(12471)
- 实践(12110)
- 践(12110)
- 版(11873)
- 资源(11809)
- 技术经济(11531)
共检索到357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武林 冯浩铭 纪庚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国各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从贵州省安置区政策实践来看,安置区群众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但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从经济保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4个维度对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发现总体保障水平相对合格,但是老年人社会融入、生活照料、健康支出、工作情况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应该以实现安置区老年人经济及健康保障有安全感、生活照料保障有获得感、精神慰藉保障有幸福感为理念,厘清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供给原则和路径,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供给框架,以期不断提高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新叶 牛晨光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制度设计,是一种用城市生活取代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逻辑。落实在社区治理实践之中,则常见到形式各异的紧张,主要表现为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制度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以"制度与生活"分析框架解释,能够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紧张的原因、表现及正式制度推行的路径依赖。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治理紧张,一方面正式制度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正视移民搬迁群体的正常诉求,及时进行自我变革;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要主动接受制度的规约,尽快实现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的转变。
关键词:
易地扶贫 社区治理 移民安置 贫困人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黎明 朱子嫣 罗桢 胡继亮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不仅决定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和就业的质量,还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后续帮扶措施。本文以湖北省12市(州)为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与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等五个方面,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进而对湖北省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识别出以下特征:(1)从综合得分来看,不同地区间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2)从“五个体系”来看,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各方面建设体现出不均衡、差异大的特征;(3)从指标权数来看,各地安置社区基础硬件设施差距较小,软件设施差距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后续帮扶措施: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转变、推动基层党建全方位引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升级、推动就业增收水平全面提升、推动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五个推动”对应“五个体系”,全面助力后续帮扶工作的进行,让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更加“稳得住”“能致富”。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扶持 熵值法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俊娜
[目的]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爱春 李雪萍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建档立卡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动力机制、生计策略及抗逆力结构之间密切关联。作为一种有较强反思性与能动性的范式,抗逆力集适应与转换于一体。适应即主体学习知识与规避风险的能力,转换即主体更新生存状态的能力。适应与转换作为抗逆力建构的两大机制,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由适应走向转换的过程中,因学习能力、缓冲能力与自组织能力的差异性,搬迁户内部出现三种应对贫困的生计策略与三种不同的抗逆力结构。短距离摆动的搬迁户通过个体经营与合作经营建构生存型抗逆力;长距离摆动的搬迁户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建构发展型抗逆力;混合式摆动的搬迁户依靠多样化策略与支持建构互补型抗逆力。三种抗逆力结构并存,意味着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复杂样态。
关键词:
抗逆力 动力机制 适应 转换 搬迁户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兴宇 陈文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会泽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贫困群众"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大民生工程,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短板,让贫困山区适龄儿童搬出山区,享受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会泽县 控辍保学 工作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常艳
文章对我国西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区的土地后备资源总量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2001-200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试点期间人均耕地安置标准等经验性数据为依据测算各地实现"十一五"规划搬迁任务及其搬迁总任务的土地安置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除贵州以外,各地土地安置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而若要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部分地区则存在土地安置缺口,建议尝试并探索"无土安置"等其他安置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土地 安置能力 西部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文杰 于永达 贾泽诚
由行政化主导的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历史性目标起到重要作用,但短时间内大规模搬迁也可能使安置区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缺乏保障、移民群体社会融入困难、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以实现转型发展。通过构建由易地扶贫搬迁主要相关方组成的分析框架发现:移民群体稳定脱贫与改善生计的意愿是安置区发展与转型的内生动力;中央政府推进安置区后续扶持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转型发展的宏观引领;基层政府在安置区这一特殊治理场域中有效落实政策与开展创新探索成为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有助于安置区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基础,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使安置区就业与社会环境得到改善。未来,安置区在规避和化解搬迁群众返贫风险的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实现产业稳步发展、就业有效保障、社会融入有序推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云南省会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制定并实施"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思路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实施易地搬迁,确保10万群众"搬得出"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3省8县交界,国土面积5886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95.7%,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田晨曦
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的内生式发展对县域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H县大型易地搬迁县城安置区的内生式发展实践,构建起融数字化整合和“移民链”打造于一体的“数字-链式”治理模式。研究发现:数字整合是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现内生式发展的前提。在数字平台的统一管理下安置区建构起初级的共同体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团结型社会资本。当地政府积极开放地域边界,在“内外联动”中实现安置区多元“移民链”的建构、延伸与扩展,促进桥接型社会资本和内生发展机会积累,是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现内生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晨 马彪 仇焕广
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对搬迁户的社交距离具有重要影响,而社交距离又是影响搬迁户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8省(区)16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安置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搬迁户的社会融入,其影响集中体现在搬迁户公共事务参与频率减少和在迁入地与原居民和睦相处程度降低两个方面。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集中安置增加了搬迁户的社交距离,表现为搬迁户心理信任和公平感知的降低对社会融入产生了负向影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后续扶持政策应该重点关注搬迁户与原居民如何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社交互动关系这一核心议题,以期为搬迁户在迁入地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促进搬迁户的社会融入和在迁入地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源源 熊瑛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脱贫的主要方式之一。伴随30多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实践,出现了大批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和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过程、实施安置、移民的后续发展和效益评估4个方面。这些文献为当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研究应在发展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机制和政策、改善和提升易地扶贫中的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后续脱贫发展措施和探索将易地扶贫搬迁与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有效结合等4个方面有所拓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洁 孙晶晶
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特征和背景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城乡联系特征、搬迁特征、农地权属认知、承包地特征等在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分析框架。根据陕西渭南、安康两区(县)4个搬迁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高。若政府给予一定补偿,57.19%的搬迁农户选择退出承包地,说明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已具有一定的需求基础;搬迁农户在安置社区定居意愿较强,但身份认同不足。运用Probit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有城镇定居意愿、城市身份认同及离农程度较高的搬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强;(2)搬迁农户的农地权属认知对其农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认为搬迁后承包地权益不会受损、承包地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搬迁农户,其退出承包地的意愿更强;(3)搬迁时间和耕作半径增加对搬迁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4)已经完成确权、户主年龄较大的搬迁农户退出承包地意愿更强。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搬迁地区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重视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稳定搬迁农户预期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国璇 周忠发 朱昌丽 陈全 尹林江
[目的]基于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现状,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推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量和生计资本稳定性的建议。[方法]通过引入主观满意度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究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变化,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者相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后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下降;者相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生计稳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搬迁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多样性降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提升;搬迁后农户生计耦合度提升4.059 6%,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由低度耦合提升至中度耦合。[结论]者相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明显,推动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均衡发展和提高收入多样性,可帮助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