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8)
2023(10054)
2022(8275)
2021(7767)
2020(6238)
2019(13850)
2018(13583)
2017(24560)
2016(12705)
2015(14127)
2014(13831)
2013(13311)
2012(12960)
2011(11912)
2010(12450)
2009(11739)
2008(11558)
2007(10812)
2006(9921)
2005(8992)
作者
(36264)
(30442)
(30409)
(28803)
(19682)
(14562)
(13530)
(11700)
(11500)
(10914)
(10509)
(10088)
(9883)
(9756)
(9429)
(9365)
(8984)
(8761)
(8677)
(8353)
(7867)
(7339)
(7172)
(7090)
(6911)
(6844)
(6764)
(6541)
(6122)
(6037)
学科
(72760)
经济(72685)
管理(42059)
(40565)
(33703)
企业(33703)
方法(21708)
地方(19002)
中国(18225)
数学(17276)
数学方法(17045)
(16841)
技术(15988)
业经(15704)
(13788)
地方经济(13169)
理论(12825)
(12567)
农业(12525)
(11805)
技术管理(11743)
(10373)
金融(10373)
(9916)
银行(9905)
(9605)
(9405)
(9163)
(8958)
环境(8682)
机构
大学(188924)
学院(188709)
(87058)
经济(85289)
管理(70410)
研究(66502)
理学(59528)
理学院(58867)
管理学(57898)
管理学院(57525)
中国(51206)
(39611)
(39290)
科学(36839)
(32174)
(30421)
财经(30190)
中心(30118)
研究所(28581)
经济学(28141)
(27217)
(25741)
师范(25523)
北京(25219)
经济学院(24784)
(24382)
(24338)
(23781)
业大(22137)
财经大学(22025)
基金
项目(116005)
科学(92867)
研究(90246)
基金(83282)
(70883)
国家(70203)
科学基金(61214)
社会(60002)
社会科(56738)
社会科学(56725)
(46527)
基金项目(42829)
教育(42281)
(37514)
编号(35626)
自然(35404)
自然科(34632)
自然科学(34625)
自然科学基金(34053)
资助(32519)
成果(30446)
(29804)
创新(26817)
重点(26392)
(26376)
课题(26346)
(25436)
国家社会(25393)
教育部(22795)
(22645)
期刊
(109901)
经济(109901)
研究(64605)
中国(46266)
管理(32300)
(31043)
教育(27885)
科学(24918)
学报(24386)
(23582)
技术(20488)
大学(20014)
(18668)
金融(18668)
学学(18525)
经济研究(18132)
财经(16544)
农业(15578)
业经(15167)
(14647)
问题(13202)
技术经济(12363)
科技(10305)
(9938)
(9567)
统计(9389)
世界(9358)
(9324)
论坛(9324)
经济管理(8828)
共检索到308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经伟  相倚天  
贫困落后及非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相伴相生的现象,"反贫困"是经济理论界经常关注的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脱贫搬迁工程在解决了"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扶贫对象的同时,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题。实践是理论之源,易地扶贫搬迁实践工作,除了解决我国贫困、环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贫困人口社会融合等问题且检验了经济理论外,有力推动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经济学、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贫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理论创新,对人口迁移、区位理论、社会适应以及社会资本等理论也进行了扩展。随着我国反贫困工作不断深入,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获得更多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它所指导的中国实践将走向新的成功,对世界反贫困事业持续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晓毅  
中国的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自然资源严重不足,造成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口,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出去,无疑是一种帮助他们脱贫的有效方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的生存问题,被证明是在保护环境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易地搬迁扶贫中也存在一些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潘彪  
进入"后扶贫时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回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试点实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4个阶段,在搬迁对象选择、搬迁和安置方式、资金和配套政策、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发展等方面日渐成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搬迁之路。针对"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通过设置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建立贴合搬迁群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推动搬迁群体融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全面提升迁出和迁入地区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绍果  张星  周清旭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政策网络理论梳理其演进过程后发现,府际、生产者、专家网络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搬迁形式呈现出从移民自主开展到多方协同合作的总体特点。目前,该政策在资金支持、组织领导、政策体系与保障力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瞄准失焦、执行偏差、衔接缺乏、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各网络主体通过形成共同价值选择、推进多元协同行动、实现体系优化来推动政策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泰岩  
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典型条件。从实践经验中,我国已总结提升出了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是,在中国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照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学说难以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已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为破解发展新难题,我国提出了由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新动力、新路径和新政策等构成的用于指导中国新实践的新理论,并将该理论与十八大以前形成的理论进行系统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体系。最后指出了新体系具有的理论价值、世界价值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泰岩  
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典型条件。从实践经验中,我国已总结提升出了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是,在中国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照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学说难以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已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为破解发展新难题,我国提出了由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新动力、新路径和新政策等构成的用于指导中国新实践的新理论,并将该理论与十八大以前形成的理论进行系统化,形成了中国特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琦  张诗怡  
后续扶持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所在。过去我国移民搬迁存在后续发展困境,原因在于政府单一化搬迁扶持供给以及由此导致的扶持措施供给与搬迁户脱贫发展需求的错位。随着政府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对于搬迁后续扶持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更多层次、更为精准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供给体系。通过对11个省份易地搬迁后扶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整合迁入迁出两地资源、丰富后续帮扶供给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协调推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从而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云南省会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制定并实施"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思路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实施易地搬迁,确保10万群众"搬得出"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3省8县交界,国土面积5886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95.7%,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明确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之一,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十三五"以来,我国用5年多时间使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彻底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搬迁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助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韦彩玲  黎燕君  蓝飞行  
以贵州省忠诚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实施的反租倒包土地流转创新模式来对搬迁农户后续扶持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中存在实践限度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反租倒包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的方式,给搬迁农户的生计转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机会,激发了搬迁农户的自觉能动性,有效解决了搬迁农户的生计困境问题。基于此,反租倒包的土地利用创新模式可能成为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宇  卯丹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宇  卯丹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国楠  
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分析框架在国际扶贫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局限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增加贫困群众生计资本、丰富生计策略、取得可持续生计的良好效果。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实践的典型代表,易地扶贫搬迁不但与可持续生计理论具有理论和内容上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政策体系构建、组织实施主体、创新性构建生计资本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生计理论,为促进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智  
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在陕西商洛市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200万元,累计搬迁3956户1.73万人。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措施,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爱春  李雪萍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建档立卡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动力机制、生计策略及抗逆力结构之间密切关联。作为一种有较强反思性与能动性的范式,抗逆力集适应与转换于一体。适应即主体学习知识与规避风险的能力,转换即主体更新生存状态的能力。适应与转换作为抗逆力建构的两大机制,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由适应走向转换的过程中,因学习能力、缓冲能力与自组织能力的差异性,搬迁户内部出现三种应对贫困的生计策略与三种不同的抗逆力结构。短距离摆动的搬迁户通过个体经营与合作经营建构生存型抗逆力;长距离摆动的搬迁户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建构发展型抗逆力;混合式摆动的搬迁户依靠多样化策略与支持建构互补型抗逆力。三种抗逆力结构并存,意味着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复杂样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