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8)
2023(18479)
2022(15578)
2021(14456)
2020(12030)
2019(27747)
2018(27289)
2017(52512)
2016(28413)
2015(31860)
2014(31778)
2013(30991)
2012(28121)
2011(25069)
2010(24864)
2009(22890)
2008(22245)
2007(19441)
2006(17056)
2005(15036)
作者
(80146)
(66904)
(66439)
(63201)
(42527)
(32118)
(30198)
(26090)
(25483)
(23813)
(22754)
(22544)
(21200)
(20945)
(20616)
(20506)
(19942)
(19897)
(19322)
(18996)
(16411)
(16351)
(16199)
(15293)
(14924)
(14849)
(14655)
(14612)
(13439)
(13116)
学科
(115542)
经济(115378)
管理(84684)
(81509)
(66227)
企业(66227)
方法(54005)
数学(47398)
数学方法(46782)
(33842)
(31875)
中国(31796)
业经(26808)
(24410)
地方(24191)
农业(23230)
(22737)
(19795)
财务(19709)
财务管理(19664)
(19374)
贸易(19364)
(18762)
企业财务(18694)
理论(18572)
环境(17714)
技术(17629)
(17527)
银行(17483)
(17243)
机构
大学(402660)
学院(399792)
(160534)
管理(158625)
经济(157130)
理学(138237)
理学院(136706)
管理学(134195)
管理学院(133455)
研究(130821)
中国(96498)
(84761)
科学(79748)
(76085)
(63983)
(62494)
财经(61005)
中心(59926)
业大(58910)
研究所(58174)
(57644)
(55482)
北京(52904)
(52852)
师范(52363)
经济学(49434)
农业(48640)
(47621)
(46796)
财经大学(45564)
基金
项目(279257)
科学(220888)
研究(204848)
基金(204196)
(177410)
国家(175958)
科学基金(152381)
社会(130949)
社会科(124088)
社会科学(124060)
基金项目(107998)
(107856)
自然(98341)
自然科(96062)
自然科学(96042)
教育(95010)
自然科学基金(94290)
(90852)
资助(83728)
编号(83260)
成果(67429)
重点(62338)
(62008)
(59007)
(57754)
课题(57151)
国家社会(54606)
创新(53978)
教育部(53839)
科研(53240)
期刊
(171231)
经济(171231)
研究(118344)
中国(74713)
学报(62379)
(58512)
管理(57879)
科学(57859)
(57342)
大学(48686)
学学(45852)
教育(44694)
农业(39186)
技术(35192)
(33563)
金融(33563)
财经(29848)
业经(28356)
经济研究(27320)
(25457)
问题(23002)
(19577)
图书(19185)
(19147)
科技(18671)
理论(18546)
技术经济(18497)
统计(18050)
现代(17545)
商业(17060)
共检索到576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翠丽  何玲玲  
文章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例,旨在研究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困难,提出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搬迁人口市民化相耦合的机制,以实现搬迁人口市民化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同时以易地扶贫搬迁带动搬迁人口市民化的双重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嘉莘  熊吉安  杨红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已进入搬迁农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后搬迁时代。基于2015—2020年对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促进农户生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搬迁时间越长,农户越善于不断提高生计水平;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能力丧失型农户的生计作用不够明显,但对要素短缺型农户的生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型农户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琦  张诗怡  
后续扶持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所在。过去我国移民搬迁存在后续发展困境,原因在于政府单一化搬迁扶持供给以及由此导致的扶持措施供给与搬迁户脱贫发展需求的错位。随着政府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对于搬迁后续扶持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更多层次、更为精准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供给体系。通过对11个省份易地搬迁后扶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整合迁入迁出两地资源、丰富后续帮扶供给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协调推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从而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难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翠丽  何玲玲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在五年内对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随着2020年的临近,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迫在眉睫。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路径,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搬迁人口从根源上摆脱贫困,重点是追求长期的脱贫致富,为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文章在通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耦合,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效果的同时又能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剖析两者耦合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就业问题、文化融入问题、公共服务供给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脱贫攻坚和新型城镇化建言献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婷  何得桂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状况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整体质量。不仅要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的规模和进度,还要重视易地扶贫搬迁的质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衡量易地扶贫搬迁质量的主要标准。基于对秦巴山区某地易地扶贫搬迁状况的调研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不够精准,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居民获得感不强,搬迁户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等问题。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要以"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为主线,以"搬得出"为手段,以安居乐业为目的,促进社会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云南省会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制定并实施"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思路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实施易地搬迁,确保10万群众"搬得出"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3省8县交界,国土面积5886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95.7%,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兴宇  陈文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会泽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贫困群众"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大民生工程,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短板,让贫困山区适龄儿童搬出山区,享受更好的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源源  熊瑛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脱贫的主要方式之一。伴随30多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实践,出现了大批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和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过程、实施安置、移民的后续发展和效益评估4个方面。这些文献为当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研究应在发展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机制和政策、改善和提升易地扶贫中的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后续脱贫发展措施和探索将易地扶贫搬迁与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有效结合等4个方面有所拓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明   苏晗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位受访者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结论/发现]族群特质作为先赋性限制因素,通过对原先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依附制约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动机和信息源选择。场域重构作为自致性转变因素,会逐渐转换EMSP在新信息环境中日常信息搜寻的空间感知动机和场景识别路径。社会融入作为调节性因素,在减少族群特质对EMSP日常信息搜寻限制的同时,能够提升场域重构对其日常信息搜寻的转变。[创新/价值]相较于以往“新市民”研究更多关注“市民化”和“城镇化”为中心的社会融合过程中的情境性因素,研究进一步从空间转换视角来揭示易地扶贫搬迁EMSP日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爱春  李雪萍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建档立卡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动力机制、生计策略及抗逆力结构之间密切关联。作为一种有较强反思性与能动性的范式,抗逆力集适应与转换于一体。适应即主体学习知识与规避风险的能力,转换即主体更新生存状态的能力。适应与转换作为抗逆力建构的两大机制,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由适应走向转换的过程中,因学习能力、缓冲能力与自组织能力的差异性,搬迁户内部出现三种应对贫困的生计策略与三种不同的抗逆力结构。短距离摆动的搬迁户通过个体经营与合作经营建构生存型抗逆力;长距离摆动的搬迁户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建构发展型抗逆力;混合式摆动的搬迁户依靠多样化策略与支持建构互补型抗逆力。三种抗逆力结构并存,意味着搬迁户应对贫困的复杂样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玲玲  区小兰  
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具体来说是产业能力的提升与产业城镇化相协调、搬迁人口市民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城镇化相协调、组织管理的健全与治理城镇化相协调、生态的优先发展与生态城镇化相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享受不均;制度缺陷导致权益保障失衡;生态问题突出等是制约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身份角色困境,对搬迁型社区不适应等则是制约其协调发展的非结构性因素。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上保障搬迁群众权益;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多层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完善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俊娜  
[目的]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目的]探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搬迁农户生计适应能力及其对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及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Pandey等(2011)提出的适应能力评估框架,采用2015年底抽样调查的600多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农户生计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生计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并选择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搬迁农户适应能力对其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结果]不同适应性水平搬迁户之间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均耕地面积、住房面积、物质资产、人均纯收入、生计多样化指数、对他人信任度和对政策了解程度等农户生计适应能力指标均是影响农户生计适应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生计资源致使农户生计适应能力表现各异,进而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农户提升物质资产水平、积累金融储蓄能力、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网络,均有利于提升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能力,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进龙  卢新海  侯娇  温雪  
[目的]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户宅基地的复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保障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乃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广西8市522份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并综合田野调查,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户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复垦意愿。[结果](1)搬迁户宅基地以一户一宅为主,宅基地房屋具备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低、建成年份早的特征;(2)搬迁户宅基地复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7.66%的宅基地房屋处于闲置状态,37.13%处于偶尔或照常使用状态;(3)搬迁户宅基地复垦意愿整体偏低,仅29.4%表示愿意复垦;(4)男性、宅基地面积大、未流转承包地、希望以后回农村养老的搬迁户其宅基地复垦意愿较低,而高收入、非农就业的搬迁户则意愿较高;(5)宅基地对于男性和希望以后回农村养老的搬迁户而言,承载着浓厚的精神寄托,对于未流转承包地和务农的搬迁户而言,仍发挥着生产生活功能。另外,宅基地面积越大,其建设成本也越高。[结论]在安置社区软硬件设施均较为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影响搬迁户宅基地复垦意愿的深层次因素为乡土情怀、生计方式、生计能力以及宅基地沉没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