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3)
- 2023(5596)
- 2022(5022)
- 2021(4469)
- 2020(4114)
- 2019(9694)
- 2018(9615)
- 2017(19112)
- 2016(10638)
- 2015(12308)
- 2014(12632)
- 2013(12791)
- 2012(12153)
- 2011(11188)
- 2010(11488)
- 2009(11111)
- 2008(11425)
- 2007(10785)
- 2006(9160)
- 2005(8321)
- 学科
- 济(48911)
- 经济(48866)
- 管理(31069)
- 业(30864)
- 企(25428)
- 企业(25428)
- 方法(24878)
- 数学(21433)
- 数学方法(21259)
- 财(13309)
- 农(12862)
- 学(11678)
- 中国(11471)
- 业经(9652)
- 贸(9571)
- 贸易(9570)
- 易(9266)
- 制(8969)
- 地方(8727)
- 务(8661)
- 财务(8641)
- 财务管理(8617)
- 理论(8567)
- 农业(8363)
- 和(8319)
- 企业财务(8136)
- 银(7087)
- 银行(7067)
- 融(6812)
- 金融(6809)
- 机构
- 大学(170901)
- 学院(168292)
- 济(68367)
- 经济(66878)
- 管理(61890)
- 研究(54780)
- 理学(52840)
- 理学院(52207)
- 管理学(51337)
- 管理学院(51000)
- 中国(40808)
- 京(35878)
- 科学(34433)
- 财(32586)
- 农(29330)
- 所(29056)
- 研究所(26310)
- 江(26282)
- 财经(26106)
- 中心(25109)
- 业大(25100)
- 范(24043)
- 师范(23855)
- 经(23409)
- 农业(23290)
- 北京(22628)
- 经济学(21658)
- 州(20951)
- 经济学院(19703)
- 师范大学(19115)
- 基金
- 项目(103763)
- 科学(80269)
- 研究(76475)
- 基金(73973)
- 家(63861)
- 国家(63299)
- 科学基金(53078)
- 社会(47553)
- 社会科(44896)
- 社会科学(44878)
- 省(40853)
- 基金项目(39170)
- 教育(35988)
- 划(34603)
- 自然(33521)
- 自然科(32656)
- 自然科学(32643)
- 编号(32197)
- 自然科学基金(32078)
- 资助(30445)
- 成果(27618)
- 部(23643)
- 重点(23619)
- 发(22275)
- 课题(22079)
- 创(20982)
- 教育部(20164)
- 科研(20119)
- 性(19785)
- 大学(19713)
共检索到24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中荣
明清通俗小说中大量的暮夜书写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一、小说围绕夜间不可靠的视觉、听觉等建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感官的叙事潜能;二、小说格外关注由于夜间人物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不可靠而导致的的心理波动,以及缘于夜间活动范围的受限致使人们探索外在世界的激情转向了内在的心理世界,从而深度探索人物心理;三、小说中或韵或散的暮夜书写在营造氛围上具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氛围形态,作为时间幕布,切合故事情节衬染人物心理、烘托叙事情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两个层面:前者是作家在文本形式上对既有文学书写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后者是作家基于文本对人类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做的文学反思。在创作实践中,石黑一雄既摒弃了“唯美主义”的美学原则,又体现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原则,其小说在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双重语境下另辟蹊径,以“世界作家”的姿态面对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以记忆书写作为主要叙事策略,将个人记忆升华为集体记忆和国家记忆,使其小说在新颖的创作形式与深刻的内涵之间达成一致,为当代文学走出困境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温庆新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通俗小说多系"坊肆不经之书",未对通俗小说进行著录。此举系《四库全书总目》对以政教秩序、人伦道德为编纂思想与价值归宿的传统目录学体系的承继。这种目录学体系限定了传统书目的部类设置、书籍归并及其所隐含的文治意义,每类书籍的内在结构及主题归旨渐趋固定化,以致于通俗小说无法在传统目录学体系中寻找到合适的安置类目。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通俗小说 传统目录学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昊苏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体现出乾嘉时期藏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生态。围绕在《阅红楼梦随笔》周边的早期读者多系周春同乡亲戚、学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通俗小说阅读、品鉴群体。在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周春将治经、治史之法折射入小说,形成其独特的索隐范式。而同乡学友间的交流与书籍传播,使浙西成为《红楼梦》阅读、研究的重镇,索隐方法蔚然成“派”。透过考察其索隐方法、观念之来源,辨析其治学理念之得失、文学思想之倾向,可以进一步挖掘本时期藏书家、考据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研究方式,以及通俗小说对本时期学术、文学诸核心问题的影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庆新
明代通俗章回小说流传初期大多受过当时"社会名流""缙绅文士"的"印可"推崇,以扩大知名度。这与此类小说由社会上层向下层民间流传的传播路径有关。彼时士人往往在文人雅集、信函往来及个人著述中,通过强调此类小说可比附"经史"典籍、裨益圣教等方式予以主动推崇。"缙绅文士"喜好的原因除小说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文本趣味外,更是明代中后期"厌常喜新"士风的流露。这些促使彼时士人以此相"矜夸""以为奇"及"以送日",热衷于小说"本事"的索隐,从而影响相关小说的诠解倾向。甚至,出现"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的现象,从而推动明季通俗章回小说创作与接受的双相互动与双重高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宇
张怡微凭借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在"80后"写作群体中独树一帜,从空间角度分析张怡微的小说,发现工人新村这一地理空间形式是作者主要观察和描写的对象。张怡微从城市景观的阶层印痕和个体的地理身份流变出发,以后辈的眼光重新打量摩登上海的背面——工人新村,揭露被现代主流精神遮蔽的阶级历史和异质空间,为文学上海版图的型构带来新生机。在外部变迁的时代震颤下,她又从工人新村的普通居民和凡俗日常入手,向内透视新村的公共和家庭空间,揭示在有限的空间肌理当中,空间经验如何作用于邻里和家庭等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中,在此前提下,以反家庭的"家族试验"为空间和现代个体寻找新的情感联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敏
一、坚持唯物辩证的态度。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无异于彻底否定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是极其错误的、有害的;从本本主义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同样是极其错误的、有害的。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态度。因为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源泉,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为实践服务,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的唯物辩证法立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蒲日材
在明清小说中,作为治疗麻风病方法的过癞,一再被叙写为流传于岭南地区的特有传说。这缘于岭南地区闷热潮湿的自然气候环境,以及明清时期此地曾大面积暴发麻风等传染病的历史人文环境。过癞传说既隐喻了人类社会对女性固有的歧视态度,也隐喻了文化精英重构道德秩序的救世愿望。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过癞传说 地理环境 文化隐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杜朝晖 祁毅
湖北省图书馆徐行可藏《通俗编》为黄侃手批本,黄批俗语共500条。但黄焯《〈通俗编〉笺识》仅录入其中365条。徐藏本《通俗编》补充了黄焯《〈通俗编〉笺识》的不完备处。黄焯未收的135条批语不仅能够体现其编录《〈通俗编〉笺识》的倾向性,而且更能全面体现黄侃《通俗编》研究的相关成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庆彦
明清易代,民族政权转移,面对突变,汉族士人生活和心理受到深刻影响,因选择道路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但他们的基本着眼点还是华夷之变的民族意识上,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痛苦造成了对清王朝产生的潜意识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小说创作的风貌,小说家多陷入对故国往事的追忆与反思之中,并通过借写历史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反映出当时人民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但也存有很大的偏狭性。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文人心态 历史小说 民族意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晓华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文化意象 英雄侠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俐俐
文学一直持续性地存在至今,必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文学激活人们"友善"本能方面,可"如何写"以及"写什么"。依据宏阔的历史视野,在中国文化层面,善恶的文学发现与叙述更准确与合乎审美特质;赞美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传统培植人性之善的功能;人之情欲性欲书写与伦理观念具有内在关联性。文学激活人们"友善"本性方面文学书写,应以中国文化深厚蕴藉大历史视野为立足点,并以关注中国文学书写内在矛盾与复杂性为基本方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于文莲
通俗图书馆伴随着民国时期图书馆法规的颁布、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新图书馆运动的推动等而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繁荣,普及了大众文化,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通俗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丽娜
社区音乐艺术活动在当今社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高校里正活跃着通俗音乐社团的身影,成员由热爱通俗音乐、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组成。他们定期组织活动,有相应的师资配置,定期开展讲座和学习,社团成员素质有保证,渴望与社会接轨,也在不断寻求与社会接轨的渠道,很愿意为通俗音乐在社区的发展无私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将高校的这些通俗音乐社团有序的引进社区,必将使社区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社团成员帮带年轻社区成员的教学形式提高其通俗音乐修养,社团也能够通过与社区接轨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可行性强。
关键词:
高校 通俗音乐社团 社区教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一心
本文从考察近现代我国通俗图书馆发展始末及规模入手,调查其馆长群体生成的背景与状况。通过对其中百余位馆长的性别、籍贯、学历、任职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归纳出该群体具有兼职官员多、学历普遍较高等特点,并显示出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政府意愿有效贯彻、馆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关联。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俗图书馆 馆长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