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7)
2023(5424)
2022(4595)
2021(4565)
2020(3696)
2019(8593)
2018(8400)
2017(15685)
2016(8218)
2015(9499)
2014(9096)
2013(9293)
2012(8806)
2011(8293)
2010(8170)
2009(7819)
2008(7848)
2007(7102)
2006(6463)
2005(5867)
作者
(22535)
(19157)
(18826)
(18169)
(12347)
(9100)
(8570)
(7371)
(7359)
(6862)
(6685)
(6389)
(6325)
(6266)
(6034)
(5842)
(5639)
(5578)
(5409)
(5008)
(4964)
(4484)
(4457)
(4456)
(4313)
(4253)
(4230)
(3799)
(3791)
(3731)
学科
(41371)
经济(41220)
管理(21921)
(20374)
方法(18874)
(17093)
企业(17093)
中国(15309)
数学(14939)
数学方法(14861)
(11902)
贸易(11896)
(11727)
(10597)
业经(9182)
(8524)
(8032)
(7788)
(7708)
理论(7326)
关系(6395)
农业(6305)
(6229)
银行(6228)
(6090)
(5998)
金融(5996)
(5737)
(5658)
教育(5610)
机构
大学(131494)
学院(126281)
(62933)
经济(62142)
研究(48978)
管理(45266)
理学(38551)
中国(38303)
理学院(38086)
管理学(37577)
管理学院(37327)
(28657)
(28267)
科学(25689)
(24252)
财经(23187)
研究所(21887)
经济学(21783)
(21315)
中心(20285)
经济学院(19480)
北京(18851)
(18321)
师范(18251)
财经大学(17305)
(16787)
(16530)
(15959)
社会(15435)
师范大学(15203)
基金
项目(78065)
科学(63436)
基金(60701)
研究(59698)
(52350)
国家(51926)
科学基金(44382)
社会(43709)
社会科(40380)
社会科学(40368)
基金项目(30540)
教育(27457)
资助(25631)
自然(25501)
(25408)
自然科(24977)
自然科学(24970)
自然科学基金(24602)
(23043)
编号(22125)
(20169)
成果(19523)
中国(19463)
国家社会(19292)
教育部(18040)
重点(17686)
人文(16636)
(16483)
社科(15827)
大学(15638)
期刊
(70732)
经济(70732)
研究(46652)
中国(26519)
(21882)
学报(18575)
科学(18553)
管理(17814)
(15091)
大学(14972)
教育(14711)
财经(13922)
学学(13702)
经济研究(13109)
(12142)
(11505)
金融(11505)
(10800)
农业(10313)
问题(9941)
世界(9885)
国际(9319)
业经(9010)
技术(8850)
技术经济(6469)
(6275)
图书(6242)
统计(6118)
社会(5997)
经济问题(5862)
共检索到19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枫  
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是中国历史研究中最重大问题之一,许多研究都有意无意地试图解答这一问题。其中,16世纪后已经发育成为社会重要力量的中国商人,却没有能够如中世纪晚期欧洲商人那般成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推进者,总让人扼腕长叹。本文尝试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明清福建商帮,分析其性格弱点与最终归宿,探究中国商人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变革主力军作用,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演进过程的深刻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文治  
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1983年我曾写过一篇《地主制经济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纲》在《中国史研究》发表。后来感到该文仍需再行发挥,曾多次与严中平同志讨论。1990年12月31日,我到严府看望,他还提了不少意见。未满一月,不意中平同志遽然于1991年1月24日病逝,这是我国学术界一重大损失。《再论》初稿已成,其间凝聚着中平同志的宝贵心血,谨以此作为对他的怀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法辉  
一、问題的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历史,远较西欧封建社会延绵时间长。为什么会长期延续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历史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不同立场、不同派别乃至不同国度,特别是日本和俄国的学者们展开了持久、热烈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对此问题的讨论几乎成了贯穿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红线。可以说,金观涛和他的合作者是这个问题研究走在最前面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的“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摆脱了以往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被众多的因果环所套住,无法寻找到终极原因的困境,给了我们较为满意的回答。所谓“社会结构调节原理”,就是说: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应宜逊  
“过度投机”为何长期延续应宜逊在邓小理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证券市场稳步成长,已初具规模。1990年冬,上海、深圳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只有13家上市公司;今年8月末,上市公司已有708家,总股本1597亿元,市价总值16400亿元,相当于GDP的2...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啓臣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资本空前活跃,形成了一批闻名全国的大商帮。最著名的有安徽商帮、山西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江苏商帮、龙游商帮、洞庭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江西商帮,等等。本文拟就广东商帮的地域、社会构成及经营方式作一探索,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商帮史的研究提供个案的参考。 一 广东商帮在明清时期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与地理环境的优越、商品货币的发展,和封建政府对广东采取特殊的政策密切相关。然就商帮的地域和社会构成而言,广东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准  
编者按:1967—1968年间,顾准做了大约30万字的读史笔记,这里发表的文章就是从这些读者笔记中摘出的。从文中看,顾准力图把精耕、灌溉、漕运、帝国和田制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这一看法构成了1979年发表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论证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外延扩大阶段、内涵扩大阶段。并对土地经营权商品化、土地交易形式多样化、土地价格和土地市场性质等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穷志  
在一个公私混合经济中,公共支出归宿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具体而言,生产性公共支出更多地归宿于资源禀赋丰裕的富裕人群;社会性支出基于群众呼声和政府社会公平目标而大多归宿于贫困群体;在政府追求高增长的前提下,富裕人口比贫困人口得到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如果政府考虑群体呼声和社会公平,则贫困人口得到公共支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社会经济财政制度特征,利用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表明,理论模型的三个命题在中国是成立的。建议建立完备的公共支出归宿机制,以均衡激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茂  
作者秦晖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上发表的这篇约1.7万字的文章利用大量土改档案资料,分析了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不同于通常所理解的的封建社会的种种特点。关中地主很少,占地不多。如渭南各县,土改时划定地主户占总户数高者不超过1.5%,低者仅0.01%。据土改档案有关数字推算,关中大多数地方土地分配的吉尼系数均在0.23以下,可见土地分配相当平均。为数不多的地主多不出租土地,而是雇工经营或放债。关中雇工经营亦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蓝予  周黎安  吴琦  
本文利用明清时期县级层面的商帮数据,对以明清商帮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明清时期商帮活跃地区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些传统商业文化浓厚的地区,居民创业更活跃、教育水平更高、社会交往更频繁、互助行为更多,非国有企业兴办更繁荣,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多元广泛、实收资本规模更大,传统商业文化通过个体、企业和行业3个层面的作用机制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长期影响。本文首次利用详实数据,提供了传统商业文化长期经济影响的系统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奇迹的历史文化根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春声  
郑振满同志的博士论文、经过几年的修改、扩充,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列入其“博土论丛”出版,名为《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家族)。此书甫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重视,好评如潮,论者誉其为“规范的社会史专著”,“史料翔实、专精,并以分析细微,思辩深邃,逻辑严密见长”。笔者曾与振满庄傅衣凌、杨国桢教授门下同窗三年,深知《家族》的成书经过及作者之心路历程,近日再次细读全书,仍深为其殚思竭虑、察微知远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故愿写下一点读后的感想。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民族人口迁移在中国封建社会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王朝或政权所采取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作了探讨。文章认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主要有两种形式:强制性迁移和招抚性迁移;招抚性迁移是当时社会一种可称道的政策。不过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无论哪一种政策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