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0)
- 2023(9964)
- 2022(8515)
- 2021(7605)
- 2020(6095)
- 2019(13736)
- 2018(13582)
- 2017(25258)
- 2016(13893)
- 2015(15492)
- 2014(15645)
- 2013(15459)
- 2012(14928)
- 2011(13628)
- 2010(13987)
- 2009(13092)
- 2008(13079)
- 2007(11795)
- 2006(10810)
- 2005(10344)
- 学科
- 济(62156)
- 经济(62059)
- 管理(41553)
- 业(39419)
- 企(30934)
- 企业(30934)
- 地方(22248)
- 中国(21039)
- 农(19201)
- 制(16796)
- 业经(16474)
- 方法(16047)
- 财(15429)
- 数学(13262)
- 数学方法(13112)
- 农业(12938)
- 融(12625)
- 金融(12620)
- 银(12525)
- 银行(12511)
- 行(12173)
- 学(12117)
- 地方经济(12013)
- 环境(11648)
- 体(11345)
- 发(11182)
- 贸(10467)
- 贸易(10450)
- 易(10022)
- 技术(9882)
- 机构
- 学院(200893)
- 大学(198102)
- 济(83353)
- 经济(81520)
- 研究(77354)
- 管理(71238)
- 中国(59409)
- 理学(59088)
- 理学院(58299)
- 管理学(57417)
- 管理学院(57030)
- 科学(45943)
- 京(44322)
- 财(41998)
- 所(40160)
- 江(39238)
- 研究所(35788)
- 农(35727)
- 中心(34569)
- 财经(30971)
- 范(28472)
- 业大(28336)
- 院(28295)
- 师范(28158)
- 经(27691)
- 北京(27622)
- 农业(27493)
- 省(27290)
- 州(27261)
- 经济学(25076)
- 基金
- 项目(126947)
- 科学(99946)
- 研究(95780)
- 基金(89472)
- 家(77894)
- 国家(77123)
- 科学基金(65397)
- 社会(61166)
- 社会科(57887)
- 社会科学(57877)
- 省(52382)
- 基金项目(46955)
- 教育(43009)
- 划(42838)
- 自然(40036)
- 自然科(38995)
- 自然科学(38985)
- 编号(38831)
- 自然科学基金(38272)
- 资助(35706)
- 发(33565)
- 成果(32687)
- 重点(29840)
- 课题(29306)
- 制(28395)
- 部(27797)
- 发展(27103)
- 创(26868)
- 展(26622)
- 创新(25267)
共检索到33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显恩
一、农业耕作系统与宗族制珠江三角洲水量丰沛,热量充裕,适宜水稻和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西江带来云贵高原广袤的表土,淤积成大面积的淤泥质的、且不断地向外伸展的浅海滩,又可以开辟成肥沃的沙田。这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着台风及由此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传武
沙田开发是珠江三角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既往的沙田研究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保存资料为主,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研究线索。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大体分为三类:有关沙田本身的研究,包括包括沙田的形成、所有权、租佃关系、政府的沙田政策等;以沙田研究回应和探讨学术界的某些理论问题;区域史视角下的沙田社会研究。其中区域史视野下的研究成绩最大。如何将"区域史"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运用于探讨近代以来"沙田—民田"格局的演变还有较大研究空间。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沙田 区域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伟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建新
水环境的变迁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水环境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由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意识与实际需要塑造着和影响着城镇的山水人文景观,积极进行水环境的治理。治理的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变迁的过程。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城镇 水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陈嫦娥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燃料是珠三角地区冶铁、煮盐、制陶、制糖、缫丝等传统工商行业兴盛的重要动力,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燃料主要包括柴薪、煤炭等,尤以柴薪为大宗。由于珠三角消耗燃料庞大,燃料供应由本地逐渐向邻近地区延伸,甚至跨出省界。砍柴烧炭已成为部分山区居民的一种职业,贩运柴薪也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大行业,打破了传统"百里不贩樵"的古训。
关键词:
明清 珠江三角洲 社会经济 燃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显恩
宗法制度的故乡本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起源于氏族公社,盛行于西周。尔后,虽然几经改变其形式和内容,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但前后依然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随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宗法制也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展。到明代以后,作为越人故地的东南地区,宗族组织反而更加盛行。得益于商业化的一些单寒家族,冲破宗法制为官宦世家所垄断的藩篱,也修坟墓祠堂,撰写族谱,置族产,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宗族组织因而趋向民间,逐步庶民化,普及化。宗族组织也因而成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玉瑶 李小彬 张虹鸥
本文主要探讨了粮食安全、土地开发适宜性以及综合生存环境等不同条件约束下的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最大供给量与供给约束。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为(97.12~110.57)×104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30%~26.52%,其中尚未建设利用部分为(21.08~34.53)×104hm2。如果参照1997年~2004年各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的话,全区平均尚未建设利用的土地最多只能供给13年使用,其中珠海、佛山和中山只能供给3年~4年,深圳和东莞只能供给7年~8年,广州只能供给约13年;如果再考虑用地区域与供地区域可能不重叠的话,则土地可供时间更短,上述诸市很快将陷入无地可...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建设用地 极限 综合生存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晓云
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系数测算方法,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机制的阐述,在Porter的菱形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螺旋晶体模型。由于提出的是量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专业镇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成为可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车慈慧 彭庆环
90年代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格局,以及党中央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启动,给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该地区的各级政府正抓住机遇,与浦东开发联动,决心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浪中乘胜前进。这给珠江三角洲第二轮的经济开放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它们经济发展起点高,注意规划先行,通过严格的立法、执法,以及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来控制资源,保护环境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涤湘 魏清泉
耕地的持续利用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论述了珠江三角洲耕地的现状,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耕地问题,认为耕地的持续利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耕地 持续利用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忠权 王章郡 刘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进行研究,有利于优化会展业功能,有利于提高会展业竞争力。以珠三角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GIS空间密度指标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研究发现:①珠三角会展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动态性,空间的集聚程度并没有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展而降低,而是在扩散中集聚——在向新区扩散的同时,老区的集聚在不断加强;②空间格局的变动呈现出由"单中心格局"到"双中心格局"再到"多中心格局"的演变特征;③影响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
关键词:
会展企业 空间格局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静,陈烈
专业镇是以某一种或二种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的城镇,它已成为珠三角镇级经济单位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文章重点论述了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的成长过程、成长原因和成长的基本模式。专业镇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产业专业化、政府逐渐引导、不断创新、区域协调和路径依赖的过程,成长原因主要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地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和市场化程度高,成长的基本模式为内生型专业镇和外生型专业镇。
关键词:
专业镇 珠江三角洲 成长 专业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俊林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功之中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了根本的转变,真正做到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本文对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珠江三角洲企业管理的重大变化、基本特征,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企业管理提出了见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