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0)
2023(6717)
2022(5968)
2021(5471)
2020(4931)
2019(11512)
2018(11353)
2017(22550)
2016(12592)
2015(14222)
2014(14527)
2013(14593)
2012(13873)
2011(12440)
2010(12577)
2009(11596)
2008(11748)
2007(10847)
2006(9001)
2005(8092)
作者
(38709)
(32606)
(32542)
(31217)
(20698)
(15803)
(14966)
(12690)
(12128)
(11699)
(11119)
(10953)
(10449)
(10404)
(10393)
(10352)
(10157)
(9611)
(9512)
(9312)
(8313)
(8083)
(8036)
(7398)
(7344)
(7339)
(7274)
(7264)
(6723)
(6638)
学科
(53213)
经济(53161)
(34130)
管理(33309)
方法(28807)
(26999)
企业(26999)
数学(26009)
数学方法(25766)
(14846)
(14000)
(12681)
中国(12601)
(10113)
贸易(10113)
(9826)
地方(9744)
(9734)
(9574)
财务(9556)
财务管理(9530)
业经(9499)
农业(9229)
企业财务(9089)
(8386)
银行(8351)
(8072)
金融(8070)
(7897)
(7785)
机构
大学(187244)
学院(185225)
(75716)
经济(74085)
管理(68680)
研究(64002)
理学(59599)
理学院(58877)
管理学(57739)
管理学院(57385)
中国(47110)
科学(42062)
(39511)
(37545)
(34725)
(34402)
业大(31714)
研究所(31596)
农业(29878)
中心(29451)
财经(28191)
(27818)
(25599)
北京(24699)
经济学(24117)
(23672)
师范(23389)
(22859)
经济学院(22073)
(22057)
基金
项目(125252)
科学(96974)
基金(90947)
研究(86646)
(81244)
国家(80624)
科学基金(67106)
社会(54085)
社会科(51285)
社会科学(51267)
(48974)
基金项目(48573)
自然(44998)
自然科(43937)
自然科学(43919)
自然科学基金(43164)
(41702)
教育(40328)
资助(38119)
编号(34202)
重点(28794)
(28318)
成果(27999)
(26586)
(25597)
科研(25014)
计划(24430)
创新(24010)
教育部(23711)
课题(23704)
期刊
(77542)
经济(77542)
研究(50621)
学报(35686)
(32914)
中国(32423)
科学(30642)
(28327)
大学(26042)
学学(24850)
管理(22201)
农业(21728)
教育(16365)
(16017)
金融(16017)
技术(14867)
财经(14328)
经济研究(12910)
业经(12349)
(12274)
(12081)
问题(11035)
(10316)
技术经济(9608)
统计(9288)
业大(8928)
理论(8859)
(8854)
科技(8674)
林业(8589)
共检索到263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国彬  曹均  王金宝  兰彦平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er)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23个省(区、市)[1],年产量约213.2万吨,是我国的传统木本粮食树种和优势经济林树种。北京是华北品种群的主要分布区,板栗主要分布于怀柔、密云、昌平、延庆、房山等地,其中怀柔地区板栗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分布着丰富的古板栗资源,据专家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王广鹏  
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引物对7个燕山板栗群体142份资源和1个太行山板栗群体9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不同群体的聚类树状图和主坐标分析图,旨在为燕山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创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14 5~0.972 3,平均0.866 8。8个板栗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分别为1.457 8、0.309 9、0.468 0、0.306 2和0.291 2,说明燕山板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较高,其中遵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为97.18%,青龙和迁西群体次之,分别为95.77%和94.37%,表明遵化、迁西一带是燕山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迁西和宽城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近;怀柔和邢台(太行山)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图和主坐标分析图可将燕山板栗主产区青龙、迁西、宽城、兴隆、遵化和怀柔群体资源划为1类,而处于太行山区邢台群体为1类,说明燕山板栗和外来品种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关联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丽莉  胡广隆  苏淑钗  黄武刚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连第  兰彦平  韩振海  
板栗为中国栗属的代表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其分布区地形复杂,由于条件各异,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板栗品种。采用AFLP技术对收集到的86个板栗品种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板栗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Dst)为0.072 8,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为0.080 4,群体分化系数Gst为0.475 3,基因流Nm为0.452 9,供试板栗群体内分化比较严重。通过对AFLP分析的各个步骤进行反复试验,证明了以AFLP-荧光法来分析板栗品种资源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方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刘辉  詹利云  侯宇  喻卫武  曾燕如  戴文圣  
【目的】旨在利用SSR荧光标记对榧树雄株5个野生居群的121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榧树雄株遗传背景、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榧树基因组DNA,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引物PCR扩增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检测榧树雄株的多态位点。【结果】24对引物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7个,平均每个标记有3.542个,其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有1.915个。5个居群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6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08。5个居群中,多态位点百分比为75.00%~95.83%,平均为82.50%,居群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嵊州居群、临安居群、富阳居群、黄山居群、淳安居群。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172,遗传分化系数为0.096,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为0.865~0.978,平均为0.932。【结论】雄性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榧树雄株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居群间也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5个居群可以分为3大类群,这与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比较相似。图4表6参3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燕  刘声传  曹雨  赵华富  魏杰  鄢东海  周富裕  
为了贵州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EST-SSR标记对40份贵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指纹鉴定。结果表明:20个SSR标记在40份资源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8个,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2和0.936,多态性适中。76个等位基因在参试古茶树资源中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32%~89.74%。参试材料的nEI'S遗传距离(D)为0.075~0.875,当D≈0.160时,40份古茶树资源可聚为6类,包括3个单独聚类和3个复合聚类。利用4个核心标记即可鉴定40份古茶树资源,并根据等位基因带型,获得18位数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  董丽娟  段继华  李赛君  张曙光  
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84个茶树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SSR数据,对供试品种进行UPGMA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94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2~4个,平均2.85个;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0.79,平均值为0.56;可观测等位位点数最多9个,最少3个,平均4.79个;杂合度观测值为0.08~0.97,平均值为0.53;杂合度期望值为0.14~0.86,平均值为0.62;群体内的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1.1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阿萨姆茶等6个品种各自形成了单独的分支,其余78个品种聚成1个大类群,在相似系数0.54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汉波  张蕊  王帮顺  徐肇友  陈焕伟  周志春  
【目的】利用SSR标记深入研究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特点及种质间遗传关系,为木荷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对SSR引物,分析我国5个省份24个地区的734份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CERVUS、Gen AIEx 6.5、NTSYS、Arlequin和STRUCTURE 2.3软件进行无效等位基因检测、遗传参数估算、主坐标分析、聚类图构建、遗传变异分析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0对引物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N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开勤   李悦欣   魏杰   汪安然   喻云春   段长流   王枫   鄢东海  
【目的】探明石阡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开发和保护石阡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石阡7个茶树群体122份资源进行SSR位点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石阡茶树资源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3.4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9~0.76,平均为0.51,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分布均匀且多态性较高。7个茶树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2,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3,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均值为75%,遗传距离为0.017 7~0.103 6。122份石阡茶树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10~0.67,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分为3个大类群:第I类群包含113份资源,第Ⅱ类群仅有1份茶树资源(SWXD009),第Ⅲ类群包含8份茶树资源,分别是SWXD-B、SWXD-F、SWXD-H、SWXD-M、SQT3、SQT4、SWX005和SWX006;在3个大类群中均有五德镇长兴村的茶树资源。【结论】贵州石阡茶树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群体内个体单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尤其是五德长兴茶树群体内的遗传背景较丰富,筛选优异资源的基础较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萌  李友勇  孙雪梅  王家金  谢瑾  成浩  汪云刚  刘本英  
应用EST-SSR标记技术对云南省不同区域采集的39份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21条多态性谱带,有效等位基因变异占比重的73.88%。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05~0.74,平均为0.469。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3,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0.81,均高于0.5。遗传相似系数0.41~0.91,平均值为0.65,显示云南大茶树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SR聚类分析表明,大茶树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部分云南大茶树的亲缘关系,有助于今后野生大茶树的保护及利用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炎花  乔小燕  马春雷  乔婷婷  金基强  姚明哲  陈亮  
利用设计合成的60对扩增稳定的EST-SSR核心引物分析51份广西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平均3.88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2(TM149)~0.92(TM186),平均为0.37;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TM144,TM147)~0.73(TM189),平均为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12~0.68之间,平均为0.41。地区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3~0.94之间,说明不同地区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于茶与白毛茶群体而言,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2(P<0.001),即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伶  李志辉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9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100条引物分别对111份钩栗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58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平均为89.01%。钩栗9个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32 3、0.492 0;总种群基因多样度(Ht)、各种群基因多样度分别为(HS)0.410 8、0.334 6,表明钩栗的遗传多样性较高。9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85 5,占总遗传多样性的81.4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80.21%的遗传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力  王广鹏  张树航  郭燕  张馨方  李颖  
对燕山板栗分布地区的11个县/区(群体)的127份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为中国板栗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板栗资源的保存、核心种质的构建和农艺学性状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对相关的15个性状系统调查后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 55%和1. 99,其中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 80,雄花序数/总花序数变异系数最小为7. 52,雄蕊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 08,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 89; 15个板栗花序表型性状中有9个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间相关性略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5. 35%,两性花序数/果枝、花序长粗比、花序粗度、花序长度、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雄花序数/总花序数、雌花数/果枝、雄蕊长、轴序粗度比9个性状是造成燕山板栗花序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127份资源分为5类群,并筛选出3份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聚类结果和主成分划分类群基本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方炎明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19个省市的97株古银杏雄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银杏雄株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选用的13个引物共扩增出114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83条,占72.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17,基因多样度为0.4374,Shannon信息指数为0.6253;利用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97株古银杏雄株分为2大类,一类表现出较强的地理相关性,另一大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远近不完全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