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5)
2023(3400)
2022(2898)
2021(2729)
2020(2225)
2019(5019)
2018(5087)
2017(8853)
2016(5270)
2015(6043)
2014(6310)
2013(5785)
2012(5654)
2011(5108)
2010(5268)
2009(4800)
2008(4622)
2007(4143)
2006(3737)
2005(3331)
作者
(16611)
(13872)
(13599)
(13056)
(9039)
(6769)
(6292)
(5719)
(5424)
(5262)
(5082)
(4813)
(4758)
(4606)
(4604)
(4450)
(4282)
(4115)
(4085)
(4019)
(3730)
(3558)
(3503)
(3497)
(3255)
(3145)
(3135)
(3069)
(2982)
(2968)
学科
(17464)
经济(17436)
管理(12106)
(9463)
地方(7557)
(6892)
企业(6892)
(6454)
(6424)
中国(6098)
(5602)
(5325)
方法(4297)
(4201)
农业(4067)
理论(3847)
业经(3794)
地方经济(3740)
(3692)
金融(3684)
教育(3626)
(3550)
银行(3531)
数学(3446)
(3441)
数学方法(3397)
环境(3051)
体制(2962)
(2744)
(2609)
机构
学院(70935)
大学(69410)
研究(29670)
(22937)
管理(22493)
经济(22253)
中国(21236)
科学(20387)
(19825)
理学(18508)
理学院(18198)
(17782)
管理学(17701)
管理学院(17574)
(16918)
(16428)
研究所(15116)
农业(14050)
业大(13485)
中心(13181)
(12578)
(11648)
(11360)
(11098)
师范(10881)
技术(10650)
(10430)
北京(9237)
(9081)
研究院(8940)
基金
项目(48847)
科学(36933)
研究(35376)
基金(32428)
(29724)
国家(29441)
科学基金(23632)
(22325)
社会(20116)
社会科(18786)
社会科学(18782)
(17670)
基金项目(17046)
教育(16192)
自然(15707)
自然科(15263)
自然科学(15253)
编号(14999)
自然科学基金(14953)
资助(13107)
成果(12998)
(12438)
课题(12200)
重点(11725)
(11150)
(10143)
计划(9944)
(9916)
(9737)
科技(9588)
期刊
(31843)
经济(31843)
研究(20962)
中国(20155)
学报(16233)
(16151)
科学(12779)
教育(12016)
大学(11261)
农业(10638)
学学(10603)
(9409)
管理(8907)
(6839)
金融(6839)
技术(6658)
业经(6036)
(5463)
(4634)
资源(4584)
业大(4576)
经济研究(4306)
职业(4271)
图书(4191)
(4146)
财经(4081)
农业大学(3838)
问题(3810)
科技(3807)
(3731)
共检索到117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侯鹏  
明清时期,伴随一条鞭法改革的进程,浙江地区的里甲体系经历了一个以田土为中心的改造和重建过程。通过不定期的土地丈量,原有里甲组织编户的内涵为编田所取代,通过定期的"均田均役"编审,征收组织向着更具地缘化的方向发展。作为这多重行政操作交错进行、长期累积的结果,"图"一级单位在清前期具有了程度不同的地缘性特征。其地缘性强弱取决于土地丈量和推收的准确程度,也与均田编审的组织合理程度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明清时期,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黄淮水患,黄淮河防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人员设置、权限和内部关系以及运作模式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时黄淮河防的历史真实,在此基础上对本时期黄淮频发的水患问题从管理体系角度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许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赣江发源于省境南端的南岭山脉,自南而北流经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南昌、建昌等府,汇抚、袁、信、修诸水入鄱阳湖,北接长江。赣江全长700余公里,纵贯全省,流域面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继来  
据现今发现的城砖铭文,洪武年间营建南京和中都,江西时设13府69县中有12府66县参与供砖,所制之砖还大量供应本地城市建设,有力推动了江西造砖业的进一步发展。严格的层级责任制保证了江西等地所供城砖的质量,均工夫、粮长、里甲等制度保证了城砖造运人夫的佥派。洪武、永乐时营建南京、中都、北京三城,将城砖造运与赋役直接挂钩,可称之赋役砖,此种供砖方式洪武以降至清朝皆有之。永乐以降渐渐形成苏州府、临清州等多个造砖业中心,但江西造砖业历明清两朝皆有一定规模,曾大量供应明显陵建设用砖,本地城市建设、民居建设等用本地砖数量亦多。赋役砖外,江西造砖业向着商品化方向发展,清末民国还出现了新式砖瓦工厂,商品砖在供砖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明清时期江西造砖业的发展轨迹既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强大的国家控制能力,也体现着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走向和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子英  
城乡一体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创新突破口。"十一五"时期,浙江省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投入、积极创新社会政策、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立起一个项目比较完备、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仍存在福利性、公平性和体系性的不足。浙江经验表明,推进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创新、民生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优化调整政府间职责分工与财政分配关系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基于公民权利的社会政策体系,最终实现社会政策的制度统一并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钱明  宣绍龙  
历史上围绕“浙学”展开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明以来浙江人以及浙江儒学评价标准的严重分歧,而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明代浙江儒学自然成了此后对峙各方的主要靶点和首要争论点。总结以宋明时期为中心的浙江儒学发展史,应该在适当调整和补充的前提下,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为基本路径和操作模式。尽管《明儒学案》中对王门诸子所作的抑扬、褒贬性的比较研究带有不少成见和偏颇,但黄宗羲所选择的明代人物、梳理的几条主线,还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客观依据的。而黄宗羲以阳明心学为主线编撰《明儒学案》的理念和方法,其实并非其首创,明人刘鳞长在任浙江提学副使时所编撰的《浙学宗传》可谓其先河。刘著的意义不仅在于突出了浙江心学传统的一脉相承性,而且在于第一次将在学术上一直受冷遇的“浙西”之学也纳入他们的考察范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正秋  
明清浙江菜系的形成与发展林正秋(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明清时期(1368—1911年)的五百多年间,是浙江菜系迅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当今浙菜奠定了基础。首先,浙江莱系的迅速形成与发展与浙江省正式建制密不可分。唐代时,浙江属于江南道;两宋时属于...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舰戈  
书船是活跃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图书贸易的一种主要载体,它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和文化传播。通过明清时期有关江南书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书船的活动范围、图书的营销方式、读者购书、藏书等方面进行考究分析,阐明江南书船对明清时期图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鲁西奇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民众在垸堤修筑、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水利活动中,逐步建立起以协作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关联;垸庙的功能不断扩展,逐步超越了"镇遏洪水,保障堤垸"的范围,发展成为垸内民众的信仰和祭祀中心;清前中期,江汉平原诸州县渐次推行按田归垸、按垸纳粮的做法,垸遂逐渐演变为官府征科赋役的基本地域单元;在清后期的社会动乱中,各州县以垸为单位组织团练,给垸赋予了"准行政区域"的意义。在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之形成过程中,"协作防洪"是促使人们通力协作的根本原因;官府以垸取代乡里作为赋役征科的基本单元,是垸得以稳定运行的制度性保障;乡绅豪强及其对垸内"公共事务"的经营,则是垸田区域社会关系网络得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阮宝玉  
永乐北迁之后,洪武时期供应京师的漕粮重新分配,形成了运往北京的北漕和运往南京的南粮两个系统。北漕渐以军运为主,南粮仍为民运,两者分征分解。随着明中叶之后南粮北折愈演愈烈和南京运军行粮支领方式的改变,南粮与北漕开始合征,原本负责解运的南粮粮长和北漕粮长之运役合并,南粮考成亦并入北漕体系,运费实现定额化。清代废除明代南京留都地位后,南粮转变为地方兵饷和漕运运费,在延续明代南粮与北漕合征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赋役货币化进程,是明清赋役改革和社会变迁的重要面相。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段坤  
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为了"治边辟疆"及实现"统一大业",在西南边陲推行土司制度,因而形成了"以夷制夷"的特殊政治制度。由此,土司府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高统治机构。土司地位至高无上、特权膨胀、生活奢靡无度,从而衍生和发展了特殊的体育形态——土司贵族体育。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运用史料文献法,对土司府傣戏、捶丸、角抵、投壶、捕鱼、打猎等贵族体育项目进行探究,追溯了土司贵族体育的源流、成因及演变和发展历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