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7)
- 2023(9436)
- 2022(8648)
- 2021(8372)
- 2020(6768)
- 2019(15912)
- 2018(15904)
- 2017(30459)
- 2016(16700)
- 2015(18859)
- 2014(18743)
- 2013(18493)
- 2012(16893)
- 2011(15179)
- 2010(14897)
- 2009(13395)
- 2008(12782)
- 2007(10650)
- 2006(9190)
- 2005(7784)
- 学科
- 济(63902)
- 经济(63831)
- 管理(45936)
- 业(43955)
- 企(36840)
- 企业(36840)
- 方法(31259)
- 数学(27143)
- 数学方法(26831)
- 农(16785)
- 中国(15891)
- 学(15450)
- 财(14975)
- 地方(14342)
- 业经(13975)
- 农业(11368)
- 理论(10938)
- 和(10888)
- 贸(10883)
- 贸易(10876)
- 易(10514)
- 环境(10444)
- 技术(10116)
- 制(9866)
- 务(9646)
- 财务(9587)
- 财务管理(9573)
- 教育(9253)
- 企业财务(9070)
- 划(9051)
- 机构
- 大学(231595)
- 学院(229804)
- 管理(94666)
- 济(85887)
- 经济(83898)
- 理学(83151)
- 理学院(82179)
- 管理学(80581)
- 管理学院(80179)
- 研究(76502)
- 中国(54751)
- 科学(50587)
- 京(49497)
- 所(38458)
- 财(37502)
- 农(36312)
- 业大(36074)
- 研究所(35585)
- 中心(34021)
- 范(31827)
- 师范(31560)
- 北京(31405)
- 江(31032)
- 财经(30769)
- 农业(28518)
- 院(28232)
- 经(28008)
- 州(26327)
- 师范大学(25703)
- 经济学(24245)
- 基金
- 项目(166736)
- 科学(130814)
- 研究(120696)
- 基金(120594)
- 家(105467)
- 国家(104537)
- 科学基金(89885)
- 社会(73679)
- 社会科(69728)
- 社会科学(69707)
- 基金项目(65470)
- 省(65276)
- 自然(60723)
- 自然科(59281)
- 自然科学(59271)
- 自然科学基金(58166)
- 划(55308)
- 教育(54724)
- 编号(49622)
- 资助(49451)
- 成果(39501)
- 重点(37094)
- 部(36091)
- 发(35011)
- 创(34336)
- 课题(33696)
- 科研(32139)
- 创新(31933)
- 大学(30790)
- 教育部(30581)
共检索到320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云生
明清时期,回族移居河南又出现高潮,不仅人数与年俱增,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展到省内各个村落。在分布格局上由小集中向大分散变迁,由相对独立的封闭性寺坊聚居区转变为开放性象征聚居区,是今天河南回族分布格局产生的基础。其分布模式的形成受文化融合、民族文化认同、文化与经济互动、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社会历史背景、民族政策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有关。
关键词:
大散小聚 河南回族 明清时期 分布格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一君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布依族 学校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明清时期,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黄淮水患,黄淮河防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人员设置、权限和内部关系以及运作模式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时黄淮河防的历史真实,在此基础上对本时期黄淮频发的水患问题从管理体系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明清 黄淮 河防 管理 运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正广 马忠玉 殷平
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协调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要实现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容纳和发展适度规模的人口,这不仅受到人口自身数量的变化规律影响,而且还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对生活水平的限制。本文以宁夏为例,在预测县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城市供水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和农村供水量分别计算各县域内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优人口容量,将人口预测与人口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动态研究宁夏的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宁夏北部川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受土地因素的限制比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董雪莲
云南在明代前作家不到40位,明代增长10倍,清代增加30倍,明清文学的繁荣在云南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云南方志、总集、别集及书目工具书的基础上,对明清云南作家进行统计和考察,运用数字人文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明清云南作家进行地理分布可视化呈现,分析由明至清云南作家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
明清 云南作家 地理分布 可视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小娟 杨红娟
与其他地区回族相比,云南大理上丰呈庄回族在举办圣纪节的时间选择、可参与者身份规定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地方特点。对上丰呈庄回族圣纪节仪式的考察表明,作为社会互动的重要环节,仪式中的互访与共餐既增强了回族内部的凝聚力,也通过允许、接纳其他民族参与而实现了族群边界的跨越。在多民族交错杂居地区,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社会互动密切,在各自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不断突破固有的边界,促成了彼此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的聚合,建构起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
民族 边界 聚合 社会互动 圣纪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瑞
明清时期,在人口规模较大、内部事务繁杂的徽州宗族中,除设立族长等管理、处置族务外,往往还根据实际需要在族内设置各类名目的执事人员,由他们协助处理宗族内部一些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事务。这些执事人员的称谓及其所发挥的职能与宗族祠堂关系较为密切,这与祠堂在明清徽州宗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在明清徽州同一宗族内部,不同名目的执事人员在族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协同发挥作用,相互之间进行着必要的分工、协调与配合。在族务管理过程中,执事人员要受到族长等宗族首领以及宗族法的制约。执事人员多实行任期制,在任期间,若有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等行为,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执事人员是明清徽州宗族族务管理运作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在族务...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执事人员 族务管理 社会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洪滨 周黎安 吴意云
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激励理论和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对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的商帮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者治理结构的差异的成因,每个商帮治理模式内部各种激励手段的互补性,以及商帮治理与地域文化、商人信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徽商 晋商 商帮治理 宗族制度 商人信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洋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里,历朝历代权利更迭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动乱,古代的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不高,大多数人的毕生所求不过是一生温饱。在战争年代,被战火波及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普通百姓会跟随整个家族一起迁徙到其他地方,为了求得一个能让他们平静生活的地方,在新的地方谋求生路解决温饱。这种迁徙的出发点是群众自发性组织,并非为官府强制要求,还有一种迁徙方式是政策要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国家刚刚建立或国家刚刚经历一场浩大的叛乱后,某个地区的人口总数量因为战火而急剧下降,国家为了平衡全国各地的发展,会通过政策要求其他省份的部分群众迁徙到此处生活,通过人们在此处世代繁衍生息,逐渐让这片土壤恢复生机。无论是哪种迁徙方式,都是由战乱引起的社会变迁,都造成了群族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泰新 苏金玉
本文主要通过对明清时期商品与市场研究的回顾,指出过去研究之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此问题关系到对封建社会经济体制认识,故做了较多说明。另外,本文还提出明清时期商品和市场研究中需要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商品 市场 自然经济 人力资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子健
<正>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川藏茶叶贸易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川藏茶叶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川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对藏区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明清时期的川藏茶叶贸易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历史演变,揭示茶叶作为重要商品在古代贸易活动中的作用,并帮助我们探究贸易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震 赵翠薇 李朝仙 杨柳英
[目的]通过对威宁县少数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其美丽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威宁自治县统计数据、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Arc GIS10.2平台,对威宁县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点在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素上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各个村寨点与水系和道路的距离;并基于Getis-ord General G函数对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进行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彝族村寨分布于1 727~2 634m高程、1.35~46.77°坡度、5~107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南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彝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11. 8~1 092. 6m之间;回族村寨分布于1 748~2 594m高程、0. 34~44. 49°坡度、2~191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西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回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26. 2~1 011. 2m之间。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彝族村寨在与县道、国道、高速公路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回族村寨则在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与省道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结论]地形因素是影响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民族村寨总体表现出靠近水源分布和公路等级越高,交通可达性越低的分布特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惠苹
明隆庆初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实行有限制地部分开放海禁的政策,月港成为政府批准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港口。此后,百姓出洋贸易得以合法化,海洋社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西方人的东来和闽粤百姓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澎湖、台湾逐渐成为当时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这一时期,族谱中大量记载了各家族前往台湾经商、生活的历史信息,福建省特别是月港地区的各大家族在海洋活动中各显神通,为繁荣海洋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层意义上讲,月港仍然发挥作用,海洋因子也并未随着港口的淤塞而消失。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族谱 闽台往来 月港 家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