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
- 2023(1426)
- 2022(1360)
- 2021(1303)
- 2020(1053)
- 2019(2703)
- 2018(2661)
- 2017(5386)
- 2016(2910)
- 2015(3370)
- 2014(3492)
- 2013(3334)
- 2012(2863)
- 2011(2621)
- 2010(2684)
- 2009(2471)
- 2008(2434)
- 2007(2160)
- 2006(2188)
- 2005(2037)
- 学科
- 济(12850)
- 经济(12841)
- 地方(6810)
- 银(5694)
- 银行(5693)
- 业(5308)
- 制(5303)
- 行(5085)
- 管理(4483)
- 中国(4262)
- 农(4162)
- 度(4033)
- 制度(4031)
- 业务(3779)
- 方法(3748)
- 银行制(3487)
- 数学(3409)
- 数学方法(3405)
- 企(3383)
- 企业(3383)
- 发(3319)
- 镇(2992)
- 农业(2927)
- 地方经济(2863)
- 发展(2804)
- 展(2804)
- 业经(2610)
- 城市(2444)
- 学(2289)
- 形成(2187)
- 机构
- 学院(37281)
- 大学(36012)
- 济(15142)
- 经济(14826)
- 研究(14117)
- 江(14019)
- 管理(13558)
- 中国(13287)
- 理学(11167)
- 理学院(10990)
- 管理学(10815)
- 管理学院(10749)
- 科学(8926)
- 京(8755)
- 农(8061)
- 银(7698)
- 银行(7457)
- 财(7313)
- 所(7303)
- 行(7097)
- 中心(6785)
- 省(6747)
- 研究所(6658)
- 农业(6234)
- 州(6141)
- 业大(5826)
- 财经(5528)
- 范(5516)
- 师范(5434)
- 浙(5392)
共检索到63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许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赣江发源于省境南端的南岭山脉,自南而北流经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南昌、建昌等府,汇抚、袁、信、修诸水入鄱阳湖,北接长江。赣江全长700余公里,纵贯全省,流域面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继来
据现今发现的城砖铭文,洪武年间营建南京和中都,江西时设13府69县中有12府66县参与供砖,所制之砖还大量供应本地城市建设,有力推动了江西造砖业的进一步发展。严格的层级责任制保证了江西等地所供城砖的质量,均工夫、粮长、里甲等制度保证了城砖造运人夫的佥派。洪武、永乐时营建南京、中都、北京三城,将城砖造运与赋役直接挂钩,可称之赋役砖,此种供砖方式洪武以降至清朝皆有之。永乐以降渐渐形成苏州府、临清州等多个造砖业中心,但江西造砖业历明清两朝皆有一定规模,曾大量供应明显陵建设用砖,本地城市建设、民居建设等用本地砖数量亦多。赋役砖外,江西造砖业向着商品化方向发展,清末民国还出现了新式砖瓦工厂,商品砖在供砖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明清时期江西造砖业的发展轨迹既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强大的国家控制能力,也体现着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走向和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关键词:
明清 江西 造砖业 商品化 国家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龙生
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据义求利的财富伦理、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以和为贵的和合伦理、诚信经商的经营伦理、崇奉许逊的信仰伦理。在探讨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现代价值时,应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不仅要看到江西商人商业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相合之处,也要看到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相异之面。考察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价值在于:能为人们树立健康新型的财富观念、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建设现代市场的经营伦理等提供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
明清 江西商人 商业伦理 价值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关键词:
南阳盆地 交通 城镇经济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忠平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商业经营中却潜伏着一定风险。商人们为了谋求自我的发展,或结交官府、或自建商帮和会馆、或捐助、或挥霍、或读书学习,树立商人良好形象,以求得规避风险。从明清商业风险及风险防范中可知,明清商业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并存。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业风险 防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舰戈
书船是活跃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图书贸易的一种主要载体,它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和文化传播。通过明清时期有关江南书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书船的活动范围、图书的营销方式、读者购书、藏书等方面进行考究分析,阐明江南书船对明清时期图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书船文献 资料整理 营销方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鲁西奇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民众在垸堤修筑、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水利活动中,逐步建立起以协作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关联;垸庙的功能不断扩展,逐步超越了"镇遏洪水,保障堤垸"的范围,发展成为垸内民众的信仰和祭祀中心;清前中期,江汉平原诸州县渐次推行按田归垸、按垸纳粮的做法,垸遂逐渐演变为官府征科赋役的基本地域单元;在清后期的社会动乱中,各州县以垸为单位组织团练,给垸赋予了"准行政区域"的意义。在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之形成过程中,"协作防洪"是促使人们通力协作的根本原因;官府以垸取代乡里作为赋役征科的基本单元,是垸得以稳定运行的制度性保障;乡绅豪强及其对垸内"公共事务"的经营,则是垸田区域社会关系网络得以...
关键词:
水利社会 围垸 江汉平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侯鹏
明清时期,伴随一条鞭法改革的进程,浙江地区的里甲体系经历了一个以田土为中心的改造和重建过程。通过不定期的土地丈量,原有里甲组织编户的内涵为编田所取代,通过定期的"均田均役"编审,征收组织向着更具地缘化的方向发展。作为这多重行政操作交错进行、长期累积的结果,"图"一级单位在清前期具有了程度不同的地缘性特征。其地缘性强弱取决于土地丈量和推收的准确程度,也与均田编审的组织合理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里甲 明清 均田均役 编审 浙江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伯重
十年前,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三篇论文,却早巳不胫而走,在大陆明清史学界广泛流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杪将上述三文汇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于1987年刊出,以餐读者。此书不仅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台湾学者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专著,而且也是1980年代国际中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袁钰莹
五代两宋是荆湖地区商业起步和商业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五代特殊的政治格局给荆湖地区带来了发展商业的外部动力与条件,凭借与北方的茶叶贸易、作为南北往来主要内陆通道的区位优势和统治者的推动政策,长沙与江陵两城的商业有了大幅进步。宋代随地区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和经济开发不断深化,荆湖与中原、江淮以及川蜀先后形成了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从五代到北宋再到南宋,该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方向从北向转为东—北向,而后又转为东—西向。长沙始终是湘江流域的商业中心,鄂州则在南宋取代江陵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枢纽。区域商业城镇以长江和湘江为轴,从散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东北密、西南疏的初级网络格局。这一演变过程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局势变动与区域商业发展的互动与呼应。
关键词:
五代 宋代 荆湖地区 商业城镇 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