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2)
- 2023(3509)
- 2022(2945)
- 2021(2467)
- 2019(4311)
- 2018(4162)
- 2017(8031)
- 2016(4028)
- 2015(4663)
- 2014(4646)
- 2013(4801)
- 2012(4876)
- 2011(4834)
- 2010(5025)
- 2009(4763)
- 2008(4374)
- 2007(4041)
- 2006(4003)
- 2005(3780)
- 2004(3402)
- 学科
- 济(46667)
- 经济(46647)
- 地方(14402)
- 地方经济(11493)
- 方法(10731)
- 管理(10522)
- 数学(9742)
- 数学方法(9721)
- 中国(7871)
- 学(7272)
- 业(6789)
- 业经(6757)
- 经济学(6003)
- 农(5196)
- 环境(5184)
- 企(4845)
- 企业(4845)
- 融(4626)
- 金融(4625)
- 发(4520)
- 产业(4463)
- 制(4324)
- 体(4274)
- 资源(4070)
- 和(4021)
- 总论(3917)
- 农业(3877)
- 信息(3727)
- 财(3709)
- 及其(3661)
- 机构
- 学院(71248)
- 大学(71134)
- 济(43742)
- 经济(43102)
- 研究(30346)
- 管理(23608)
- 中国(21998)
- 理学(19486)
- 理学院(19233)
- 管理学(19020)
- 管理学院(18867)
- 财(16976)
- 科学(15688)
- 所(15544)
- 经济学(15406)
- 京(14357)
- 研究所(13876)
- 经济学院(13478)
- 财经(13428)
- 中心(12195)
- 经(12063)
- 江(11130)
- 院(10409)
- 科学院(9753)
- 财经大学(9710)
- 北京(9459)
- 社会(9436)
- 经济研究(9275)
- 范(8850)
- 师范(8803)
- 基金
- 项目(40710)
- 科学(31906)
- 研究(30050)
- 基金(29919)
- 家(25450)
- 国家(25272)
- 社会(21965)
- 科学基金(21299)
- 社会科(20894)
- 社会科学(20888)
- 省(15319)
- 基金项目(15108)
- 资助(12615)
- 教育(12469)
- 划(12041)
- 自然(11426)
- 济(11313)
- 经济(11226)
- 自然科(11108)
- 自然科学(11105)
- 自然科学基金(10892)
- 发(10655)
- 编号(10483)
- 国家社会(9794)
- 重点(9326)
- 发展(9290)
- 展(9187)
- 部(8990)
- 成果(8917)
- 中国(8117)
共检索到12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莹
泰安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是典型的依山而建的城市。从先秦时期设于泰山之下的汤沐邑,到汉代作为奉邑之所的奉高县,从宋代乾封县治就岱岳镇治的二治合一,到明清时期香社香会碑的大量存在,这座城市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朝山进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泰山的进香活动已经得到民俗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泰山民俗研究体系。与之相较,对于泰安经济的研究尚属薄弱。因此本文将论述重点放在朝山进香与泰安经济这两个核心词汇上,并且通过统计现存碑刻和方志资料中的相关数据,以期发现朝山进香对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雪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明。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中国总体社会经济制度的有机部分。研究中国经济史不能不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明清两代数百年间,以地主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臻于鼎盛并走向晚期,某些地区和生产部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从总体来看,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锦伟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呈滞后态势。文章认为,不利的自然环境、流民与土著的利益冲突、交通的滞后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局限等都是导致明清黔东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黔东地区 经济发展 滞后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涛
本文对明清时期晋商中普遍实行的顶人力股制从委托———代理理论的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能称霸天下,除其资本雄厚外还与其特有的顶人力股制的激励机制有关。这一时期晋商中实行的顶人力股制属于一种利润分享的激励机制,它为解决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晋商 顶人力股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冉
贺兰山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地理分界线所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周边农业、草原绿洲环境存在的地理基础,也是环山区域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的资源依赖,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明清两代作为古代贺兰山开发的深入扩展阶段,是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下,贺兰山周边地域实现了从军事对峙到政治一体的历史格局转化,加之在汉蒙族群认知、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阿拉善 环境变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人口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历代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大量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维的观察视角,对已有的发现和争议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着重分析了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人地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进而试图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关键词:
南阳盆地 交通 城镇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本文选取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东北和台湾等较具代表性的区域,分别考察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色。文章特别强调,虽然各区域自然条件、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大大加强了。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并从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关键词:
明清,区域经济,商品流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春辉 赵珍
山西矿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也很早。本文分自然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三个部分对山西矿泉进行介绍。山西地形多山地、丘陵,这样的地形特点使得山西矿泉多分布于山麓地带。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矿泉灌溉使得农作物品种优良且多产,利用矿泉培养优质牲畜及水生动植物,利用矿泉发展手工业如酿酒、制药、煮盐等,利用矿泉丰富的矿物质进行治病疗养,利用矿泉美化环境的作用来发展旅游观赏。另外,还利用矿泉自身的神秘色彩进行祈雨祭祀仪式。
关键词:
明清 山西 矿泉 开发 利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许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赣江发源于省境南端的南岭山脉,自南而北流经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南昌、建昌等府,汇抚、袁、信、修诸水入鄱阳湖,北接长江。赣江全长700余公里,纵贯全省,流域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