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1)
2023(4977)
2022(4272)
2021(4084)
2020(3015)
2019(6784)
2018(6552)
2017(11857)
2016(6837)
2015(7684)
2014(7874)
2013(7661)
2012(7238)
2011(6802)
2010(6790)
2009(6028)
2008(6094)
2007(5469)
2006(4944)
2005(4516)
作者
(20244)
(16792)
(16681)
(15895)
(10553)
(8187)
(7778)
(6499)
(6386)
(6220)
(5894)
(5669)
(5594)
(5315)
(5265)
(5159)
(5112)
(4856)
(4834)
(4823)
(4192)
(4161)
(4073)
(3942)
(3844)
(3730)
(3697)
(3658)
(3424)
(3390)
学科
(32063)
经济(32034)
管理(17453)
地方(13906)
(13789)
(9749)
(9538)
企业(9538)
方法(9097)
地方经济(8902)
中国(8070)
数学(7790)
数学方法(7695)
农业(6786)
业经(6319)
(6207)
(6002)
环境(5760)
(4881)
理论(4747)
(4739)
教育(4331)
(4161)
金融(4158)
(4090)
资源(4084)
(4075)
贸易(4070)
教学(3932)
(3821)
机构
学院(97979)
大学(94198)
(36906)
经济(35946)
研究(34825)
管理(32511)
理学(27203)
中国(26806)
理学院(26738)
管理学(26138)
管理学院(25941)
科学(22744)
(20939)
(18497)
(17179)
(17014)
(16731)
研究所(16552)
中心(16543)
(15749)
师范(15625)
(14042)
业大(13855)
北京(13248)
财经(13206)
农业(13168)
(12900)
(12322)
师范大学(12320)
(11805)
基金
项目(63573)
科学(49172)
研究(48894)
基金(43306)
(38356)
国家(38015)
科学基金(31449)
社会(29523)
社会科(27798)
社会科学(27793)
(26014)
基金项目(23047)
教育(22373)
(21701)
编号(21591)
自然(19486)
自然科(18715)
自然科学(18707)
自然科学基金(18342)
成果(17657)
资助(16986)
(15568)
课题(15456)
重点(15056)
(13170)
(12920)
(12763)
(12556)
发展(12553)
(12334)
期刊
(46796)
经济(46796)
研究(29728)
中国(22811)
(16291)
教育(15372)
学报(15174)
科学(14100)
(13611)
大学(11221)
管理(11123)
农业(11106)
学学(10367)
技术(9324)
(8757)
金融(8757)
业经(8327)
资源(7041)
经济研究(6335)
财经(6205)
问题(6049)
图书(6044)
(5797)
(5441)
职业(5305)
(5250)
(5127)
论坛(5127)
(4853)
书馆(4522)
共检索到154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棉  王建华  
粮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粮食价格的波动。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粮价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晋东南粮价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粮价呈现较大的波动。从粮价时间走势看,粮价的非线性波动,除了受到来自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受到来自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从空间走势看,晋东南同时期粮价大体上呈现由北到南递增的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业键  黄莹珏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明显的在于农业生产与粮食供应。气候的冷暖变化和雨量多寡,影响农作物生长期的长短及产量,和自然植被区域的界线。本文考察清代气候的冷暖变迁、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与粮价变动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华东、华北地区,气候的冷暖周期与旱涝的多寡有关。冷期自然灾害较多,正常年相对地较少;暖期自然灾害较少,正常年相对地较多。第二,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价高峰大都出现在自然灾害多的年份。第三,1641—1720年,1741—1830年粮价与当时旱灾的变动大体一致,1831—1880年的粮价与当时涝灾的变动一致。第四,长期气候变迁与粮价并无明显关系。冷期粮价未见上升,暖期未见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军  李志芳  石涛  
本文通过对清代山西自然灾害与粮价波动的相关度的分析指出,二者呈显著相关。这一结论的出现与当时人口的增加、美洲白银大量输入引起的货币贬值以及人为阻碍市场流通等因素有关。但是,由于清代运行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晋商的作用等抑制因素的存在,这种相关是微弱的,偏向低度相关。本文的借鉴意义在于完善的制度保障、稳定的货币利率、畅通的市场体系等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经济运行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肇磊  贺新枝  
针对湖北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和历史时期湖北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具体地考察晚清时期湖北治理自然灾害的情况及对现今湖北治理灾害存在的借鉴要素。利用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从历史的角度着手,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灾害学等理论来综合研究晚清时期湖北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类型、特点、破坏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清政府所采取的治理灾害措施等。晚清政府虽然针对境内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为现今治理湖北的自然灾害提供了治理自然灾害必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科学规划部署,有系统地进行;要建立赈济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经验教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立新  
根据包头市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概括出本地区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自然灾害多,发生机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并从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六种主要灾害进行剖析,提出了减灾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绪娴  苗敬毅  王少雅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基本社会发展形态及社会保障易损性、社会分层及人口易损性、区域医疗易损性、弱势群体易损性四个层面的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1年数据为例,运用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和Arcgis软件,对其进行了四个层面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汝正  王正新  
本文通过对一般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结构、性质、目的以及整体性分析,得出系统与环境间的关联所在。并以此来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运行机制和动态趋势,目的是为从根本上把握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岱  张文忠  余建辉  
5.12四川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及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灾后重建是非常复杂而漫长的工作。灾后重建规划是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重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提高我国综合减灾恢复重建能力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大量国际组织发表的文献资料,总结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的灾后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中的先进理念,分析提出积极推进今后我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灾区民意和强化生产、生活氛围复兴(软环境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典  宋艳  苏子逢  
在可预知的灾害来临前,交通堵塞问题是影响应急疏散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灾前防御阶段,有策略的发布预警消息可以使疏散更加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疏散效率。本文为区域应急疏散预案构建了应急疏散预警发布研究框架,首先建立了避难点分配模型,将其结果代入到疏散预警模型,来优化特定地区预警发布时间和类型。其中,预警模型加入了时间成分,构建成了多时段模型,并使用贪婪的启发式搜索过程求解非线性的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算法的应用范围及其可行性,并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本研究更改以往在同一时间通过全部渠道发布消息的方式,通过疏散预警信息的发布策略的优化,可以有效避免在区域内大规模人群同时出发所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应急疏散预案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禹思恬  
明清时期,“郡县空虚”导致赈灾职能从政府向民间下移,民间赈灾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包括宗族赈济、社群赈济和官民结合赈济在内的灾害社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郡县空虚”问题还催生了“礼下庶人”的变革,不仅推动了平民化宗族浪潮的出现,也重塑了以“孝”和“忠”为核心的基层社会伦理。研究发现,“礼下庶人”的变革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中“孝”成为宗族赈济和社群赈济的基础,而“忠”成为了官民合作赈济的基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颖华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对居民粮食消费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侧重分析最近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我国居民粮食消费安全的影响,以探求在自然灾害的不利环境中,社会应对居民粮食消费安全问题的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克强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持续升级,生物能源生产加快发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国情,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中国今后应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黎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特别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加强自然灾害应对是对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的考验,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关键。本文结合云南省地方特点,积极探索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自然灾害应对的措施,对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自然灾害中加强政府管理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来廷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承平日久,社会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为进士世家的涌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封建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常常把这些世家望族的形成归因于天命神授、风水好及积德行善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世家望族的成功是与重视科举教育、经济实力、子女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和门生与同年结成政治同盟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而战争、子孙不肖或无子、政治上的失势以及文字狱的迫害则是这些世家望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玮  余晗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农户自身财务实力有限,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低下,给农户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因此,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其引发的各种风险,尽可能减少贷款损失,保证农户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