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5)
- 2023(10065)
- 2022(9033)
- 2021(8660)
- 2020(7091)
- 2019(16558)
- 2018(16516)
- 2017(31754)
- 2016(17168)
- 2015(19402)
- 2014(19305)
- 2013(19137)
- 2012(17468)
- 2011(15710)
- 2010(15510)
- 2009(13890)
- 2008(13528)
- 2007(11359)
- 2006(9932)
- 2005(8508)
- 学科
- 济(65835)
- 经济(65769)
- 管理(47034)
- 业(44245)
- 企(37285)
- 企业(37285)
- 方法(32910)
- 数学(28002)
- 数学方法(27690)
- 贸(22967)
- 贸易(22955)
- 易(22299)
- 农(17233)
- 中国(15761)
- 学(15096)
- 财(14851)
- 业经(14558)
- 地方(14471)
- 理论(11955)
- 和(11425)
- 农业(11246)
- 技术(10328)
- 环境(10309)
- 制(9939)
- 务(9715)
- 财务(9655)
- 财务管理(9641)
- 教育(9208)
- 企业财务(8946)
- 划(8898)
- 机构
- 大学(242425)
- 学院(240872)
- 管理(97165)
- 济(93600)
- 经济(91588)
- 理学(85215)
- 理学院(84303)
- 管理学(82773)
- 管理学院(82382)
- 研究(79451)
- 中国(55174)
- 科学(51267)
- 京(51066)
- 所(40024)
- 财(39411)
- 农(39029)
- 业大(38422)
- 研究所(36895)
- 中心(34661)
- 江(32830)
- 财经(32714)
- 北京(32140)
- 范(31770)
- 师范(31517)
- 农业(30660)
- 经(29740)
- 院(29305)
- 州(27459)
- 经济学(26874)
- 技术(25555)
- 基金
- 项目(171287)
- 科学(132513)
- 研究(124393)
- 基金(122662)
- 家(107237)
- 国家(106374)
- 科学基金(90444)
- 社会(75559)
- 社会科(71547)
- 社会科学(71528)
- 省(67360)
- 基金项目(66094)
- 自然(60395)
- 自然科(58933)
- 自然科学(58920)
- 自然科学基金(57834)
- 划(56297)
- 教育(56177)
- 编号(51408)
- 资助(50821)
- 成果(41085)
- 重点(37954)
- 部(37017)
- 发(36174)
- 创(35500)
- 课题(34768)
- 科研(33105)
- 创新(33039)
- 大学(31865)
- 项目编号(31758)
共检索到338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子健
<正>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川藏茶叶贸易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川藏茶叶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川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对藏区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明清时期的川藏茶叶贸易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历史演变,揭示茶叶作为重要商品在古代贸易活动中的作用,并帮助我们探究贸易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明清时期,以江南丝绸为主体的中国丝绸畅销于世界各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较大买主,可自清中期起,随着本国蚕丝丝绸生产的迅速兴起,日本由丝原料输入国逐渐变为输出国,并最终超过中国而一跃成为最大的生丝出口国。中国丝绸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实质上体现了中日生丝及丝货生产格局的前后根本变化。今就这种贸易的经营者、过程、数量、利润率及其兴衰原因等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行家指正。 一 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紵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梁四宝 张新龙
烟草是明代中后期传入我国的美洲农作物中的一种。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其传入的确切时间和路径尚无定论。曲沃作为北方内陆地区,烟草传入的具体时间和路径尤为不明确。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烟草传入曲沃的时间和路径进行初步探析,并对烟草在曲沃的生产规模、加工过程、贸易数量及经济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烟草 曲沃晒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冯立军
中国与东南亚的燕窝贸易始于元代,在清代大规模开展,燕窝"补虚损,已劳痢"的功效被广为"颂扬"清代上流社会群体趋之若骛。食燕窝群体的扩大,加剧了中国国内市场燕窝的匮乏,极大地刺激了东南亚地区燕窝的采集与贸易,东南亚岛际贸易者置身绝域、冒死犯险,东南亚燕窝得以源源不断输入。中国海商在此项贸易中占有优势,这为欧洲商业势力在南海地区居于垄断地位的贸易格局,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吴迪 赵在绪
明清时期是四川地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诸多城池的修建掀起了一个城池建设的高潮。利用ArcGIS9.x平台,建立四川地区明清城池时空关联数据模型,并借助VBA二次开发功能动态可视地分析明清城池修建的时空序列特征。分析得出:在自然地理条件、政治与军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池的修建主要集中于明朝的成化、天顺、正德和洪武年间,在空间上则集中分布于有较好用地条件且水陆交通便利的四川中部和南部地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璐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交往。本文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运用相互需求理论和H—O理论,分析了1840年之前的明清晋商茶帮对俄国的茶叶贸易行为,认为在没有外力干扰(如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两国的茶叶贸易遵循的是相互需求理论和资源禀赋论,从而揭示了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的动机。
关键词:
明清晋商 需求 供给 资源禀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陶德臣
晋商是中国北方及西北地区茶叶内外贸易的主力。晋商在产区建立了茶叶制造、收购网络,掌握了丰富而稳定的茶源,通过成熟的茶叶商路,顺利将茶运到东北、华北、西北、内外蒙古及俄罗斯市场,并在北方销售市场建立起包括张家口、归化、库伦、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贸易据点在内的贸易网络。依托这些条件,晋商以华北为根据地,深入蒙古,西出新疆,挺进俄罗斯,大做茶叶生意。新疆是晋商经营茶叶贸易的重要市场,其对新疆茶叶贸易的经营经历了开拓、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研究晋商与清代新疆茶叶贸易课题,从中折射出清朝政府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视,也暴露出封建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对新疆政治、经济、社会的严重负面影响,给后世留下了值得铭...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阮应国
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藏的财政关系阮应国元明清时期中央财政与西藏地方财政的关系,有别于中央同内地各省区的关系,其特点是:(一)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象征性上交(上解),以体现中央对西藏的照顾,同时又体现中央对西藏的财税主权关系。这种象征性上交主要表现在,首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徽人经商多藉牙行制度牟取厚利。其中有些人初则为牙后则为商,在居间活动中积累起经商的资本;有些人则本人经商,而支持其亲友经营牙行,利用牙行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方便;还有一些人采用亦商亦牙的经营方式攫取暴利。随着微商的兴盛,徽人经营牙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商牙之间的紧密结合遂成为徽商经营活动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初步论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勉卫忠
民国时期,河湟回藏贸易这种特殊的地方民族商品流通模式迎来了它的黄金季节,其表现形式就是集市的出现,这是外国资本主义进入,青海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解体,回藏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集市发展特点是集市数目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商品结构和流通范围发生变化,功能的完善,集市在繁荣地方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湟回藏贸易 集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光辉
<正>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021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初编、续编),试图立足本土积极寻求理论对话,运用比较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总结。该书基于深刻的学理反思,坚持证据原则、逻辑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一概念,尝试构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