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52)
- 2023(3227)
- 2022(2690)
- 2021(2553)
- 2020(1813)
- 2019(4182)
- 2018(4092)
- 2017(7415)
- 2016(4034)
- 2015(4329)
- 2014(4295)
- 2013(4388)
- 2012(4243)
- 2011(4194)
- 2010(4254)
- 2009(4084)
- 2008(3852)
- 2007(3780)
- 2006(3541)
- 2005(2818)
- 学科
- 农(24489)
- 济(21290)
- 经济(21265)
- 农业(17100)
- 业(13853)
- 地方(8456)
- 业经(7990)
- 农业经济(6800)
- 中国(5667)
- 收入(5608)
- 管理(5458)
- 发(5304)
- 制(5069)
- 分配(5041)
- 发展(4806)
- 展(4805)
- 村(4804)
- 农村(4782)
- 方法(4676)
- 数学(4359)
- 人口(4345)
- 数学方法(4323)
- 土地(3988)
- 建设(3877)
- 劳(3850)
- 劳动(3850)
- 工作(3815)
- 体(3721)
- 农业劳动(3673)
- 动力(3651)
- 机构
- 学院(61830)
- 大学(58473)
- 济(25262)
- 经济(24621)
- 研究(22420)
- 管理(22233)
- 理学(19229)
- 理学院(18972)
- 管理学(18652)
- 农(18608)
- 管理学院(18528)
- 中国(16779)
- 科学(13146)
- 农业(12949)
- 京(11749)
- 中心(11240)
- 业大(11200)
- 所(11121)
- 财(10069)
- 研究所(10067)
- 范(10006)
- 师范(9946)
- 江(9652)
- 省(8514)
- 农业大学(8478)
- 州(8265)
- 财经(7812)
- 发(7802)
- 师范大学(7707)
- 经济学(7617)
- 基金
- 项目(42495)
- 研究(33669)
- 科学(33464)
- 基金(30416)
- 家(26247)
- 国家(25926)
- 社会(22825)
- 科学基金(21678)
- 社会科(21092)
- 社会科学(21088)
- 省(17171)
- 基金项目(16727)
- 编号(15111)
- 教育(13948)
- 划(13871)
- 农(12888)
- 成果(12592)
- 自然(11929)
- 自然科(11607)
- 自然科学(11606)
- 自然科学基金(11380)
- 资助(10949)
- 发(10904)
- 村(10004)
- 课题(9693)
- 国家社会(9512)
- 部(9205)
- 重点(9177)
- 发展(9093)
- 展(8956)
共检索到94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群
明清时期,大理地区因中央政府的屯田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大规模的移民开始在大理地区定居及繁衍,形成了多民族分布与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新的村落形态、权力结构、公共空间及信仰生成,移民以相同的文化而不同的聚集模式重构聚居地的生活。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使村落的权力结构、庙宇与公共组织相对开放多元,维持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秩序,呈现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村落社会时态及国家权力的运作、多民族的交融对边疆基层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移民 明清时期 大理 社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钟守松
社会关联定义了一个村庄的性质和结构,对在其中开展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的村民行为提供了现实的制度约束,深刻地影响了村民的行为选择。移民村落由于其历史形成的特殊性,因而具有独特的社会关联形态,从而在合作行为的展开和农民合作社的生成选择上也有其相应的特点。本文以西北地区的一个移民村落M村为例,分析了该村落社区记忆、经济分化的特点,研究M村社会关联与农民合作行动的关系,解释M村农民合作社的路径选择以及合作社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移民村落 社会关联 合作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彦超 惠富平
明代以前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事业有官办和民办两种独立的形式。进入明代,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有向"官民合办"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官办农田水利管理由乡绅群体负责,同时民办农田水利木兰陂的管理工作由官府接手,官府与乡绅群体在实现农田水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明清时期莆田出现"官民合办"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主要受到各工程灌区内"水利共同体"的影响。具体而言,官办农田水利灌区内出现的"用水集团"及其水利共同体组织虽有能力对工程实现有效管理,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要官府的协助;民办工程木兰陂陂司的解体标志着灌区内成员"用水协作"的瓦解,而官府接手木兰陂管理后虽建立起官民之间的沟通机制,但并未实现对灌区内新旧成员"用水习惯"的重构,原有水利共同体同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莆田 农田水利管理 水利共同体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业臣 卢松 余伶莲 黄薇薇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的结构、强度及相关人群差异。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移民男女各半,迁出地多半为省外,年龄以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收入偏低,一半以上的人收入在3000元以内,迁移时间较短,迁移途径多为亲友推荐,本地归属感较低。(2)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由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职业避风港、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五种动力驱动。(3)宏村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强度依次为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职业避风港。(4)不同性别、来源地、文化程度、职业、之前旅游次数的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具有明显差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博伦 宁俊伟
全真教以"全"老子清静无为之"真"为前提,以"性命双修,先性后命"为核心,以修道成仙为目标,在乱世中迅速崛起,至元代一度达至鼎盛,却在明清时期陷入沉寂,直至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其与政府、社会及自身均有着必然的关联;而其衰落的内因,则与自身严格的修炼要求和戒律教规,以及制度缺乏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修炼 性命双修 戒行 内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军 刘涛 韩菡 张名凯 郑淑铭 陈杰
立足乡土民居本土、民间、自发而生的特性,研究聚焦大理地区传统村落,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为基础,结合扎根理论总结分析出乡土民居建造11个障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出4个层级,针对表层、中层、深层的障碍因素提出突破策略,以期实现乡土民居现代化建造,并为乡村振兴添加具有文化生命力的土壤。
关键词:
乡土民居 传统村落 农村建设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雪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明。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中国总体社会经济制度的有机部分。研究中国经济史不能不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明清两代数百年间,以地主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臻于鼎盛并走向晚期,某些地区和生产部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从总体来看,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吴迪 赵在绪
明清时期是四川地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诸多城池的修建掀起了一个城池建设的高潮。利用ArcGIS9.x平台,建立四川地区明清城池时空关联数据模型,并借助VBA二次开发功能动态可视地分析明清城池修建的时空序列特征。分析得出:在自然地理条件、政治与军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池的修建主要集中于明朝的成化、天顺、正德和洪武年间,在空间上则集中分布于有较好用地条件且水陆交通便利的四川中部和南部地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一君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布依族 学校教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雪 李爽 李莉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规模大且影响深远。皇木厂在"皇木采办"过程中是重要的中转站。在明清时期,分布在北京地区的皇木厂有通州和张家湾两处皇木厂、朝阳门外大木厂以及崇文门外神木厂。台基厂和山西大木厂也作为存储皇木之地,存储、周转皇家木材以备皇家调用。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皇木来源、皇木厂分布、皇木厂管理、皇木去向等方面史料,分析皇木厂设置产生的影响及研究意义,认为皇木厂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挖掘运河价值,展示运河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皇木厂 聚落 遗产保护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