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5)
2023(8140)
2022(6857)
2021(6046)
2020(4746)
2019(10602)
2018(10555)
2017(20050)
2016(10596)
2015(11866)
2014(12066)
2013(12042)
2012(11588)
2011(11012)
2010(11420)
2009(10554)
2008(10131)
2007(9138)
2006(8783)
2005(8440)
作者
(32353)
(27191)
(27015)
(25687)
(17452)
(13003)
(12209)
(10617)
(10450)
(9732)
(9592)
(9039)
(9009)
(8890)
(8548)
(8381)
(7961)
(7875)
(7725)
(7494)
(7115)
(6761)
(6557)
(6406)
(6229)
(6163)
(5950)
(5904)
(5649)
(5398)
学科
(72763)
经济(72709)
地方(24900)
管理(24079)
(22834)
中国(21515)
方法(16850)
(16403)
地方经济(15308)
(15054)
企业(15054)
数学(14485)
数学方法(14425)
业经(14275)
(12906)
(12862)
农业(11717)
(10550)
金融(10549)
环境(10089)
(9811)
银行(9802)
(9690)
发展(9604)
(9582)
(9536)
(8604)
贸易(8593)
(8523)
经济学(8331)
机构
学院(161441)
大学(158502)
(79090)
经济(77532)
研究(66936)
管理(55183)
中国(50803)
理学(45224)
理学院(44594)
管理学(43994)
管理学院(43680)
科学(38384)
(35286)
(34840)
(33471)
研究所(31099)
中心(28578)
(27396)
(26529)
经济学(25619)
财经(25436)
(23909)
(23604)
师范(23421)
北京(23405)
(22840)
经济学院(22582)
科学院(21155)
(21103)
业大(21004)
基金
项目(96860)
科学(76008)
研究(73193)
基金(68500)
(59409)
国家(58876)
科学基金(49296)
社会(48702)
社会科(46185)
社会科学(46178)
(38516)
基金项目(35607)
(31788)
教育(31567)
(28911)
编号(28838)
自然(28328)
资助(27630)
自然科(27567)
自然科学(27562)
自然科学基金(27041)
发展(24039)
成果(23874)
(23658)
重点(22381)
课题(21672)
(20845)
国家社会(20504)
(19393)
创新(18312)
期刊
(106553)
经济(106553)
研究(58636)
中国(40195)
(27427)
(23505)
管理(22902)
科学(22713)
学报(21879)
(19048)
金融(19048)
农业(18536)
经济研究(17821)
大学(16912)
教育(16839)
业经(16506)
学学(15948)
技术(14934)
问题(13559)
财经(13524)
(11952)
世界(10042)
技术经济(9757)
(9645)
(9354)
国际(8895)
经济问题(8837)
商业(8506)
资源(8500)
改革(8263)
共检索到275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凌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集)镇经济也逐步发展和繁荣起来,不同类型的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开始形成。在原有的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手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和交通集镇。其城(集)镇功能的消长表现在: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发展相对缓慢,以经济、商业职能为主的集镇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集镇数量增加、人口增长、规模扩大、开市日期增多、集市广设店铺,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锦伟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呈滞后态势。文章认为,不利的自然环境、流民与土著的利益冲突、交通的滞后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局限等都是导致明清黔东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人口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历代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大量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维的观察视角,对已有的发现和争议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着重分析了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人地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进而试图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明清以来,南阳盆地及周边山区由于人口激增,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发,致使南阳盆地自然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频繁。南阳盆地自然灾害的频发加速了域内水路交通的衰落,加剧了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和社会经济的萧条,最终使南阳盆地由"中心地带"演变为世人所不齿的盗贼渊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小锋  
吐鲁番盆地绿洲经济发展研究傅小锋(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新疆东部,为东天山山间断陷盆地。该区开发历史悠久,自西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区内汉唐遗迹星罗棋布,交沙古城、高昌古城昭示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赵永江  徐传宝  李晓冬  
在系统分析南阳盆地生态农业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建设的要求,将整个盆地分为四个农业生态类型区,并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布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新明  陆建飞  刘志刚  孙敦立  
南阳盆地棉田种植结构优化模式的效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马新明,陆建飞,刘志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孙敦立提高棉花生产的经济效应,可以从政策、技术和经济多方位进行,合理调整种植制度、优化棉田种植结构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作者于1992~1993年进行了棉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伟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文章根据丘陵地带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在生态农业布局上,可以把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区建设划分为“三区一线”,并根据各生态农业建设区地貌类型、生态环境条件特点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要求,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不同的主攻方向,实行“区线”结合,纵横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张占仓  张震宇  
南阳盆地恐龙化石群的发现是我国科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依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在深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特点和化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区内古地貌轮廓,古气候与生物界,盆地沉积环境,恐龙灭绝的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保存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本文选取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东北和台湾等较具代表性的区域,分别考察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色。文章特别强调,虽然各区域自然条件、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大大加强了。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并从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