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8)
- 2023(7182)
- 2022(6450)
- 2021(6054)
- 2020(5252)
- 2019(12549)
- 2018(12552)
- 2017(24619)
- 2016(13923)
- 2015(15923)
- 2014(16466)
- 2013(16273)
- 2012(15148)
- 2011(13859)
- 2010(14144)
- 2009(13040)
- 2008(13193)
- 2007(12325)
- 2006(10702)
- 2005(9696)
- 学科
- 济(59303)
- 经济(59247)
- 管理(35886)
- 业(35402)
- 方法(28112)
- 企(27727)
- 企业(27727)
- 数学(24955)
- 数学方法(24693)
- 农(17370)
- 财(16253)
- 中国(15947)
- 学(13823)
- 地方(13276)
- 制(12148)
- 农业(11227)
- 业经(11141)
- 贸(10690)
- 贸易(10685)
- 易(10327)
- 务(9853)
- 财务(9831)
- 财务管理(9794)
- 企业财务(9237)
- 理论(9064)
- 银(8917)
- 银行(8888)
- 和(8783)
- 行(8378)
- 融(8250)
- 机构
- 学院(202513)
- 大学(201509)
- 济(81330)
- 经济(79389)
- 管理(73846)
- 研究(68499)
- 理学(62816)
- 理学院(62038)
- 管理学(60812)
- 管理学院(60426)
- 中国(52139)
- 科学(43939)
- 京(43116)
- 农(39029)
- 财(38257)
- 所(36550)
- 江(33262)
- 研究所(32982)
- 业大(32291)
- 中心(31996)
- 农业(30756)
- 财经(30020)
- 范(27346)
- 北京(27213)
- 师范(27036)
- 经(26970)
- 州(26000)
- 经济学(25584)
- 院(24358)
- 经济学院(23303)
- 基金
- 项目(128469)
- 科学(98935)
- 研究(93025)
- 基金(90863)
- 家(79587)
- 国家(78915)
- 科学基金(66011)
- 社会(56511)
- 社会科(53408)
- 社会科学(53388)
- 省(51617)
- 基金项目(48403)
- 教育(43648)
- 划(43108)
- 自然(43003)
- 自然科(41914)
- 自然科学(41900)
- 自然科学基金(41134)
- 编号(39258)
- 资助(38103)
- 成果(32234)
- 重点(29462)
- 部(28584)
- 发(28283)
- 课题(27412)
- 创(25804)
- 科研(24930)
- 大学(24303)
- 创新(24237)
- 教育部(23903)
共检索到303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凌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集)镇经济也逐步发展和繁荣起来,不同类型的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开始形成。在原有的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手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和交通集镇。其城(集)镇功能的消长表现在: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发展相对缓慢,以经济、商业职能为主的集镇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集镇数量增加、人口增长、规模扩大、开市日期增多、集市广设店铺,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关键词:
南阳盆地 交通 城镇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新明 陆建飞 刘志刚 孙敦立
南阳盆地棉田种植结构优化模式的效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马新明,陆建飞,刘志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孙敦立提高棉花生产的经济效应,可以从政策、技术和经济多方位进行,合理调整种植制度、优化棉田种植结构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作者于1992~1993年进行了棉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张占仓 张震宇
南阳盆地恐龙化石群的发现是我国科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依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在深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特点和化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区内古地貌轮廓,古气候与生物界,盆地沉积环境,恐龙灭绝的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保存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关键词:
南阳盆地,恐龙蛋化石,古地理环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明清以来,南阳盆地及周边山区由于人口激增,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发,致使南阳盆地自然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频繁。南阳盆地自然灾害的频发加速了域内水路交通的衰落,加剧了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和社会经济的萧条,最终使南阳盆地由"中心地带"演变为世人所不齿的盗贼渊薮。
关键词:
南阳盆地 自然生态 水路交通 市镇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赵永江 徐传宝 李晓冬
在系统分析南阳盆地生态农业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建设的要求,将整个盆地分为四个农业生态类型区,并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布局。
关键词:
南阳盆地 农业生态系统 合理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伟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文章根据丘陵地带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在生态农业布局上,可以把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区建设划分为“三区一线”,并根据各生态农业建设区地貌类型、生态环境条件特点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要求,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不同的主攻方向,实行“区线”结合,纵横布局。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丘陵地带 南阳盆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许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赣江发源于省境南端的南岭山脉,自南而北流经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南昌、建昌等府,汇抚、袁、信、修诸水入鄱阳湖,北接长江。赣江全长700余公里,纵贯全省,流域面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罗艳春
本文从地域社会史的视角出发,以绘制于道光四年的万载县"城池建置形胜图"为研究对象,对图中或显或隐的诸内容及其史料进行重新梳理与讨论,揭示在整体史理念下认识明清时期县城的研究路径。明清时期的县城,至少应包含空间、制度与人群等多维度的理解。明中叶的筑城运动,在空间上划定了城区的范围;明清时期的城坊制度,又进一步将城墙内外在制度上进行了区隔;清中叶以后各姓建大祠于城内,则在观念上强化了城区的概念与意义。
关键词:
地域社会史 万载 城池建置形胜图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苏北水灾原因初探王日根明建国前,朱元璋就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主管水利,他的《皇明祖训》又几乎影响了整个明代,清代康熙帝则更把三藩、漕运与治河三事书写于宫中柱上。这一时期成绩斐然的水利专家亦辈出不穷,如明朝的潘季驯、丘浚,清代的靳辅、陈潢、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纪明 于炳松 车长波 张道勇
影响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与产量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采用通常的数学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分析,鉴于此,论文利用灰关联度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因素作为影响元,利用GM(1,1)和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发展趋势进行短期预测,运用翁氏旋回预测模型在短期预测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进行中长期预测,其预测结果对决策者制定勘探战略、优化勘探项目、确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对油气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茂华 张金花
明清城市与市镇夜市总体规模与水平超过以往,以江浙一带最为繁华,南半部中国其他地区则胜于北方地区。从夜市所在地行政级别角度看,都城不抵两宋,普通州府繁华超过以往,但数量不及两宋,县州与市镇夜市数量与规模均空前。集餐饮、娱乐、休闲与商品聚散于一体的综合型夜市数量增多,其市场形态成熟,美誉度高;集市型、商品聚散型夜市也为数不少;个别夜市有货币兑换和某大宗商品离柜交易。夜市文化因素浓郁,这体现在画舫、曲艺和餐饮等的存在及品味上。夜市多涉黄涉毒涉赌,有诸多不安全隐患。
关键词:
夜市 明清 分布 类型 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