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843)
- 2021(804)
- 2019(1330)
- 2018(1322)
- 2017(2318)
- 2016(1455)
- 2015(1663)
- 2014(1590)
- 2013(1589)
- 2012(1590)
- 2011(1687)
- 2010(1836)
- 2009(1846)
- 2008(1897)
- 2007(1955)
- 2006(1886)
- 2005(1814)
- 2004(1802)
- 2003(1968)
- 2002(2022)
- 学科
- 济(6496)
- 经济(6488)
- 管理(4389)
- 业(3813)
- 企(3568)
- 企业(3568)
- 学(2865)
- 理论(2797)
- 中国(2654)
- 教育(2517)
- 制(1929)
- 业经(1797)
- 财(1779)
- 农(1703)
- 方法(1638)
- 融(1453)
- 金融(1452)
- 和(1441)
- 银(1405)
- 银行(1404)
- 体(1391)
- 行(1354)
- 策(1286)
- 法(1230)
- 地方(1112)
- 体制(1105)
- 农业(1086)
- 图书(1069)
- 教学(1058)
- 书馆(1022)
- 机构
- 大学(29021)
- 学院(27515)
- 研究(9837)
- 济(9460)
- 经济(9211)
- 管理(6975)
- 中国(6946)
- 京(6370)
- 财(6089)
- 范(6076)
- 师范(6061)
- 科学(5930)
- 所(5483)
- 理学(5185)
- 理学院(5081)
- 江(5075)
- 管理学(4971)
- 管理学院(4902)
- 师范大学(4846)
- 研究所(4777)
- 财经(4622)
- 州(4305)
- 北京(4218)
- 教育(4097)
- 经(4036)
- 系(4015)
- 中心(3705)
- 财经大学(3226)
- 经济学(3173)
- 农(3125)
共检索到4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博伦 宁俊伟
全真教以"全"老子清静无为之"真"为前提,以"性命双修,先性后命"为核心,以修道成仙为目标,在乱世中迅速崛起,至元代一度达至鼎盛,却在明清时期陷入沉寂,直至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其与政府、社会及自身均有着必然的关联;而其衰落的内因,则与自身严格的修炼要求和戒律教规,以及制度缺乏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修炼 性命双修 戒行 内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勇
清末民初,常关并没有延续开埠通商初期的衰退趋势,相反出现了衰而复振的迹象,主要体现在:关口数目越来越多,关卡分布越来越绵密,关税收入递年增收,税关管理制度也愈益严苛。常关最终被裁撤并非其所谓"衰落"所致。过去学术界流行的近代常关衰落论当值得商榷。
关键词:
近代常关 关口分布 税收规模 管理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徽人经商多藉牙行制度牟取厚利。其中有些人初则为牙后则为商,在居间活动中积累起经商的资本;有些人则本人经商,而支持其亲友经营牙行,利用牙行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方便;还有一些人采用亦商亦牙的经营方式攫取暴利。随着微商的兴盛,徽人经营牙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商牙之间的紧密结合遂成为徽商经营活动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初步论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霞
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戏曲 戏曲传播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来廷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承平日久,社会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为进士世家的涌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封建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常常把这些世家望族的形成归因于天命神授、风水好及积德行善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世家望族的成功是与重视科举教育、经济实力、子女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和门生与同年结成政治同盟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而战争、子孙不肖或无子、政治上的失势以及文字狱的迫害则是这些世家望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进士世家 科举考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群
明清时期,大理地区因中央政府的屯田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大规模的移民开始在大理地区定居及繁衍,形成了多民族分布与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新的村落形态、权力结构、公共空间及信仰生成,移民以相同的文化而不同的聚集模式重构聚居地的生活。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使村落的权力结构、庙宇与公共组织相对开放多元,维持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秩序,呈现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村落社会时态及国家权力的运作、多民族的交融对边疆基层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移民 明清时期 大理 社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文婧 秦玉友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道尊严是长期教育实践积淀的教育智慧。然而多元职业分化弱化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职业"去魅"过程中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加之媒体的负面报道对教师职业形象的不良影响,师道尊严面临挑战。重振师道尊严,对于教育发展价值重大,对于国家兴盛意蕴宏远。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语境下,师资建设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破解重振师道尊严的若干内在矛盾,必须合力施策,增强职业吸引力与提高入职门槛并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与加强对媒体引导监管并举,体制内监督与媒体第三方监督并行,保障教育权利与督促义务履行并提,形成新时代全社会更加尊师重教的新局面。
关键词:
新时期 师道尊严 尊师重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广林 王要武
忽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价值管理的盲点,致使价值管理根基与后盾空虚,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与经营失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在《外交政策》1-2月号预测了2040年中国经济。按照福格尔的预测,到204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123万亿美元,是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将近三倍。中国的人均收入估计将达8.5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科
在现代经济社会,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独占鳌头的巨型公司正在走向衰落。庞大的运转费用、传统的垂直式组织结构、拒绝变革的傲慢与惰性严重困扰着巨型公司。靠扩大单一产品生产规模而降低成本从而赢得竞争的时代正在逝去,巨型公司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根据当今世界变化的环境,形成恰当的规模。明日的巨型公司应是一种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混合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列
公众持股公司的衰落迈克尔·詹森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做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公众持股公司,在经济的众多领域中,都已失去效用,正处于黯然失色的衰落之中。新的组织形式正在取而代之,它形式上仍然是一种公司组织,但却没有公众持股者,股票也不上市,不在有组织的交易...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商业经营中却潜伏着一定风险。商人们为了谋求自我的发展,或结交官府、或自建商帮和会馆、或捐助、或挥霍、或读书学习,树立商人良好形象,以求得规避风险。从明清商业风险及风险防范中可知,明清商业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并存。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业风险 防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乔彦军
张家口的“市圈”设于隆庆五年,明代逢市而开、易罢即闭,清代则成为票商聚集、铺开其里、日日交易的买卖之城。明代对入市商民“先以名藉告关吏”,清代则在市圈实施了商民自治的保甲制。前往北疆地区贸易领部票的商号统谓票商,票商的同业行会是为票行。票商字号独占了保正职位,票行垄断了市圈的行政自治,由此形成了“市圈保正行”。市圈保正行的形成和运作,对维护市圈乃至整个张家口的营商环境和商业秩序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张家口的繁荣和发展亦功不可没。
关键词:
市圈 票商 票行 保正 保正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