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1)
- 2023(4479)
- 2022(3640)
- 2021(3621)
- 2020(2785)
- 2019(6054)
- 2018(5901)
- 2017(11287)
- 2016(6275)
- 2015(6912)
- 2014(6720)
- 2013(6909)
- 2012(6445)
- 2011(5984)
- 2010(5986)
- 2009(5573)
- 2008(5292)
- 2007(4967)
- 2006(4611)
- 2005(4023)
- 学科
- 农(48833)
- 农业(32380)
- 济(30584)
- 经济(30552)
- 业(24359)
- 业经(13790)
- 农业经济(12413)
- 村(9459)
- 农村(9440)
- 发(8790)
- 地方(8595)
- 发展(7880)
- 展(7879)
- 管理(7872)
- 收入(7635)
- 土地(7243)
- 中国(7241)
- 方法(7058)
- 建设(6894)
- 数学(6707)
- 数学方法(6677)
- 制(6549)
- 劳(6526)
- 劳动(6526)
- 农业劳动(6340)
- 人口(6301)
- 及其(6037)
- 分配(5968)
- 方针(5807)
- 动力(5800)
- 机构
- 学院(92023)
- 大学(83119)
- 农(44391)
- 济(41010)
- 经济(40301)
- 管理(34233)
- 农业(33534)
- 研究(32833)
- 理学(29977)
- 理学院(29723)
- 管理学(29267)
- 管理学院(29133)
- 中国(26551)
- 业大(23970)
- 科学(20564)
- 农业大学(20241)
- 所(17280)
- 中心(16505)
- 京(16277)
- 业(15739)
- 研究所(15696)
- 财(14475)
- 省(14332)
- 江(14285)
- 经济管理(14172)
- 发(13348)
- 南(13125)
- 科学院(12405)
- 发展(12219)
- 展(12200)
- 基金
- 项目(62540)
- 科学(48707)
- 研究(48694)
- 基金(44246)
- 家(38591)
- 国家(38091)
- 社会(31935)
- 科学基金(31879)
- 社会科(29670)
- 社会科学(29660)
- 省(27517)
- 农(27360)
- 基金项目(24377)
- 编号(21950)
- 划(20181)
- 教育(19286)
- 自然(18455)
- 自然科(17938)
- 自然科学(17935)
- 自然科学基金(17614)
- 成果(16377)
- 资助(16188)
- 发(15567)
- 业(13964)
- 部(13786)
- 课题(13667)
- 村(13572)
- 重点(13441)
- 国家社会(13210)
- 发展(12922)
共检索到13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国友
明清时期的云南农村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生产发展水平、食物来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体现在主食、副食、饮料等不同类别食物的构成状况、加工方法、食用方式以及"尝新""食生"等独特的地方民族习俗等各方面。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中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积淀为现今云南地区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
云南 农村 饮食 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恒运 黄季焜 胡定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秋艳 李秉龙
当前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食品消费行为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而这部分群体在我国的饮食消费中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消费群体,因此有必要通过与汉族消费行为差异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新疆农村居民羊肉消费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汉族与少数民族居民饮食文化等因素对其羊肉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饮食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居民的肉类食品消费行为选择显著不同于汉族居民。品质关注度、是否有60岁及以上的老人、是否有16岁及以下的孩子、家庭人口数显著影响汉族居民的羊肉消费行为,现场屠宰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 汉族 羊肉 消费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存儒 武照亮 曾贤刚
为理清气候变化感知影响农户生计的基本路径和内在逻辑,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镇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感知对农业生计策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对非农业策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感知同时通过适应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计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计策略向非农化方向发展;3)气候变化感知对生计策略的影响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农户个人因素差异和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风险喜好型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农户群体更倾向于调整和转变生计策略,存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时农户倾向于坚持农业生计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气候变化政策、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敏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夯实"三农"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总量的角度分析了云南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深入剖析了云南农村居民在不同时期8类消费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影响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如何促进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云南农村居民 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梅
本文根据全国和云南省1986-2005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数据,建立全国和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型,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律进行研究,并且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云南省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农村居民,而且样本期间平均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结论,认为这一切都是云南省农村居民收入过低造成的,对此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和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琳 蔡乐 杨媚 陶杰 赵科颖
目的:分析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农村居民冠心病的直接、间接和无形经济负担。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地1519名35岁以上的村民,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获取冠心病的患病及经济负担资料。结果:该地农村居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5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17%,女性为1.20%。男性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人均直接、间接和无形经济负担分别为9053.6元、1164.6元和4550.2元。该地村民冠心病总的经济负担为2383369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4967.6元。53%的冠心病患者靠借款或变卖家产支付医疗费用。结论:冠心病给丽江市古城区农村居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冠心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冠心病 疾病经济负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晟 宁德煌
文章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t)对影响云南农村居民购买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进行分析。从实证结果发现,教育水平、家庭收入、食品购买地点、主观意识中的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这五个变量对云南农村居民购买假冒伪劣食品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云南农村 食品安全 购买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董雪莲
云南在明代前作家不到40位,明代增长10倍,清代增加30倍,明清文学的繁荣在云南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云南方志、总集、别集及书目工具书的基础上,对明清云南作家进行统计和考察,运用数字人文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明清云南作家进行地理分布可视化呈现,分析由明至清云南作家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
明清 云南作家 地理分布 可视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启程 范蕾 邹平
本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云南省农村居民近十年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云南 实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屠鹃
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是影响风险防范意识和行为的直接原因,研究个体对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地震风险感知与地震保险需求"微观调查数据作为样本,从多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州农村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感知水平,同时研究了个人的灾害经历、风险暴露程度、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和其他特有因素对于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经历对于风险感知具有正负两种效应;风险暴露程度与风险感知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诸如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对个体的风险感知产生明显的影响;特有因素中,政府对于地震的宣传和发放的地震应急包会降低个人的风险感知水平。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国胜
通过对贵州和云南两省516名农村居民的实证调查,揭示了西南地区农村居民行政冲突中的多元应对方式及其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应对"官—民"冲突的方式依次为"协商""体制内抗争""逃避""体制外抗争"。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表现出了较高的信任,且其政府信任程度受冲突应对方式的显著影响。与行政冲突中倾向于"协商"的居民相比,倾向于"逃避"和"体制外抗争"的居民,其政府信任要明显相对更低;倾向于"体制内抗争"的居民,其政府信任则没有显著差异。虽然体制外抗争和逃避对政府信任均具有负面影响,但前者对政府信任的消极影响相对更大,显著性更高。研究表明,加强政府信任建设,有必要引导民众更加理性地应对...
关键词:
西南地区农村居民 冲突应对方式 政府信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奇放 翟国方 鲁钰雯 邹佳雯
基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的创新视角,以云南省高黎贡山羚牛活动区域为例,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运用最小耗费路径法(MCR)对羚牛生境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构建互斥性矩阵对以上两类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形成了六类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整理方向及提升路径;最后基于整理过程中客观成本的变化曲线,划分了研究区居民点的整理时序,即近期优先整理320个居民点,中长期共选择性整理474个居民点,并明确了各个时期的整理规模及整理重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畅 金晓斌 薛樵风 杨绪红 周寅康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集的场所,探索历史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特征及长时期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可为复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参考。文章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区,以地方志为主要资料来源,通过历史文献解读并设计古今地名匹配算法,实现了对明清时期4个历史断面下苏州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定位;通过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了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志记载的历史居民点虽难以与当前通过测绘形成的农村居民点图斑进行直接对应,但可反映当时农村居民点分布总体格局;(2)明清时期,苏州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基本保持东北—西南方向的分布格局,并呈现出常熟市—苏州古城与常熟市—昆山市两条发展轴线。与现代多核结构特征相比,核心—边缘结构较不明显;(3)明清时期,苏州农村居民点密度分布就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以苏州古城为中心,随时间推移逐渐聚集的趋势,这与当前以苏州市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的阶梯格局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