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40)
- 2023(19489)
- 2022(16688)
- 2021(15659)
- 2020(12904)
- 2019(29593)
- 2018(29432)
- 2017(56301)
- 2016(30683)
- 2015(34567)
- 2014(34551)
- 2013(34449)
- 2012(32229)
- 2011(29505)
- 2010(29897)
- 2009(27685)
- 2008(27478)
- 2007(24624)
- 2006(22258)
- 2005(20446)
- 学科
- 济(133444)
- 经济(133237)
- 业(88865)
- 管理(85865)
- 企(66605)
- 企业(66605)
- 方法(52335)
- 农(51123)
- 数学(43534)
- 数学方法(43096)
- 中国(40621)
- 农业(33950)
- 业经(33103)
- 财(32556)
- 地方(29923)
- 制(29811)
- 学(27573)
- 贸(24604)
- 贸易(24583)
- 易(23870)
- 银(22919)
- 银行(22867)
- 行(22039)
- 融(21793)
- 金融(21789)
- 理论(21664)
- 和(20974)
- 体(20771)
- 环境(20008)
- 技术(19441)
- 机构
- 大学(446221)
- 学院(443404)
- 济(188008)
- 经济(184108)
- 管理(170520)
- 研究(160168)
- 理学(145968)
- 理学院(144280)
- 管理学(142047)
- 管理学院(141230)
- 中国(122509)
- 京(97251)
- 科学(94747)
- 财(87150)
- 农(82087)
- 所(81314)
- 研究所(73236)
- 中心(71527)
- 财经(67871)
- 江(67341)
- 业大(66330)
- 农业(62986)
- 北京(62419)
- 经(61730)
- 范(60696)
- 师范(60171)
- 院(57141)
- 经济学(56625)
- 州(53530)
- 经济学院(50684)
- 基金
- 项目(290417)
- 科学(229225)
- 研究(217008)
- 基金(210978)
- 家(183161)
- 国家(181544)
- 科学基金(155117)
- 社会(139389)
- 社会科(131386)
- 社会科学(131351)
- 省(111511)
- 基金项目(111110)
- 教育(98776)
- 自然(97386)
- 自然科(95048)
- 自然科学(95026)
- 划(93965)
- 自然科学基金(93356)
- 编号(88629)
- 资助(86431)
- 成果(74325)
- 部(65880)
- 重点(65415)
- 发(65067)
- 课题(61563)
- 创(59564)
- 国家社会(57483)
- 教育部(56572)
- 制(55659)
- 创新(55630)
- 期刊
- 济(220485)
- 经济(220485)
- 研究(142186)
- 中国(96219)
- 农(80479)
- 学报(69316)
- 科学(65437)
- 财(65416)
- 管理(64040)
- 农业(54394)
- 大学(53725)
- 教育(53140)
- 学学(50264)
- 融(46013)
- 金融(46013)
- 技术(37414)
- 业经(37227)
- 财经(34398)
- 经济研究(33981)
- 经(29583)
- 问题(29298)
- 业(27109)
- 世界(22737)
- 图书(22355)
- 贸(22142)
- 技术经济(21730)
- 版(21669)
- 理论(20982)
- 科技(20774)
- 现代(20281)
共检索到689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光辉
<正>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021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初编、续编),试图立足本土积极寻求理论对话,运用比较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总结。该书基于深刻的学理反思,坚持证据原则、逻辑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一概念,尝试构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耿雪
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著《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6月出版。该书是作者探讨帝制后期,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特质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问题系列著作中的第一部。全书近38万字,分为4个部分,16个专题。前言阐释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的基本视角与核心观点,其余内容
关键词:
帝制农商社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浒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往往被视为发展停滞的时代。这种认识忽视了明清时期发展的一面,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事实上,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社会相比,明清时期并不是“文明洼地”。明清时期,官僚政治达到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财政机制得到了合理化改革,民生体系的建设较有成效;在经济方面,市场经济与同时期欧洲的发展水平相当,本土经济中生发了早期工业化,对外贸易卷入世界体系之中;在思想观念变动方面,批判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开始兴起,学术民间化、专业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关注社会现实的经世思潮构成了学术与政治互动的内在动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底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洋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里,历朝历代权利更迭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动乱,古代的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不高,大多数人的毕生所求不过是一生温饱。在战争年代,被战火波及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普通百姓会跟随整个家族一起迁徙到其他地方,为了求得一个能让他们平静生活的地方,在新的地方谋求生路解决温饱。这种迁徙的出发点是群众自发性组织,并非为官府强制要求,还有一种迁徙方式是政策要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国家刚刚建立或国家刚刚经历一场浩大的叛乱后,某个地区的人口总数量因为战火而急剧下降,国家为了平衡全国各地的发展,会通过政策要求其他省份的部分群众迁徙到此处生活,通过人们在此处世代繁衍生息,逐渐让这片土壤恢复生机。无论是哪种迁徙方式,都是由战乱引起的社会变迁,都造成了群族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福建官民绅商僧孝节等各色人等都加入了兴办义田的行列,从而使义田越出家族界限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发挥作用,这便促进了明清福建民办社会事业的大发展。 一、桥渡路井的大量修造 修造桥渡路井是地方的基础公共事业。在唐以前是靠官府收入由地方官吏督办而成的,但唐以后封建政府的这种职能随着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松弛日益削弱,而这些公共事业却不能因此而废止。于是从宋代开始义民兴办义田投资于修桥设渡挖井辟地就得以发展起来,福建多北方移民,聚族而居,而福建又地形复杂,山多水众,造桥设渡需要较多的开支,这都为义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钟旭 黄晖 薛健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以及合作论文中两作者和三人及以上作者合著率指标的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 ,中国社会科学及大部分分支学科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预计到 2 0 0 0年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将接近 2 0 % ,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 ,而中国社会科学科研劳动组织规模则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其原因与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冉
贺兰山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地理分界线所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周边农业、草原绿洲环境存在的地理基础,也是环山区域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的资源依赖,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明清两代作为古代贺兰山开发的深入扩展阶段,是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下,贺兰山周边地域实现了从军事对峙到政治一体的历史格局转化,加之在汉蒙族群认知、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阿拉善 环境变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宾 朱宏斌 樊志民
明清时期是陕南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陕南地区的全面开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为主体的手工业的发展,陕南农业商品化出现了兴盛的发展势头,无论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较早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陕南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南地区 农业商品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是这一市场体系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其中,农村集市与小农密切相关,因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集市的发展概况 1、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故而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静态地看,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市场等级层次也有不同;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骆正林
从1976年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经济逐渐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此后,中国人民逐渐告别了"广场政治",重新回归世俗生活。经济体制的变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基层群众微观的经济、政治行为得到凸显,社会结构不断向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由单一僵化向灵活多元转变,政治结构由中央集权向有限分权转变,阶层结构由两个阶级向复杂阶层转变,意识形态结构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小峰 覃正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投资驱动型,消费的驱动作用初步显现,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为负。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牢,经济运行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着力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公共投资,帮助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利用财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税收调节,优化出口结构。货币政策方面: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渐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霓
中国古代私学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之后,便成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形式而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官学私学并存发展、变化、消长不一的制度。私学在教学上有程度较低的蒙学和程度较高的专经教育两个层次。私学发展到宋,随着书院的不断完善,达到了其制度化、规范化的高级阶段。同时,私学的初级形态,亦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并且愈来愈突出其社会化、蒙学化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