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0)
2023(7394)
2022(6235)
2021(6173)
2020(4831)
2019(11390)
2018(10980)
2017(20826)
2016(10719)
2015(12431)
2014(11726)
2013(11649)
2012(10772)
2011(9858)
2010(9230)
2009(8339)
2008(7894)
2007(6203)
2006(5491)
2005(4798)
作者
(27176)
(22894)
(22671)
(21658)
(14454)
(10912)
(10330)
(8938)
(8867)
(7834)
(7796)
(7696)
(7169)
(7106)
(6951)
(6926)
(6729)
(6619)
(6437)
(6389)
(5649)
(5314)
(5277)
(5229)
(5030)
(5016)
(4839)
(4687)
(4513)
(4468)
学科
(46243)
经济(46194)
管理(25889)
(23959)
方法(18132)
(17379)
企业(17379)
数学(16301)
数学方法(16226)
中国(16103)
(13416)
(11929)
贸易(11921)
(11694)
(9596)
业经(9310)
地方(9019)
农业(8994)
(8097)
环境(7417)
(6937)
(6937)
银行(6936)
(6926)
金融(6924)
(6760)
关系(6739)
(6428)
(6413)
(6280)
机构
大学(146779)
学院(144432)
(69406)
经济(68438)
研究(54947)
管理(53825)
理学(46706)
理学院(46118)
管理学(45669)
管理学院(45368)
中国(43165)
(31805)
科学(29939)
(29238)
(25886)
中心(24624)
财经(24096)
研究所(23735)
经济学(23207)
(22331)
经济学院(20994)
(20662)
北京(20341)
(20300)
师范(20192)
(20005)
(18582)
财经大学(18232)
业大(18058)
科学院(16945)
基金
项目(100834)
科学(81314)
研究(77485)
基金(76392)
(66503)
国家(65989)
科学基金(56560)
社会(52626)
社会科(49947)
社会科学(49940)
基金项目(40434)
(35120)
教育(34334)
自然(33837)
自然科(33051)
自然科学(33044)
自然科学基金(32479)
(31124)
编号(29834)
资助(29814)
(24295)
成果(24264)
国家社会(23470)
(22776)
中国(22707)
重点(22670)
教育部(21365)
(21346)
人文(20334)
课题(20289)
期刊
(73653)
经济(73653)
研究(47693)
中国(28458)
(21287)
科学(19932)
(19139)
管理(19045)
学报(18984)
大学(15213)
教育(14372)
农业(13910)
学学(13906)
经济研究(13355)
(12641)
金融(12641)
财经(12013)
(10846)
世界(10789)
(10626)
技术(10538)
问题(10425)
业经(10421)
国际(9728)
(8928)
资源(8043)
图书(6653)
(6531)
技术经济(6458)
现代(6407)
共检索到21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崔思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农作物传播更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交往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美洲作物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融入到中国农业生产体系之中,于中国影响深远。这些外来作物的传入既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存在广泛交往,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时期中国尤其是清代中国并非是以往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闭关锁国"的封闭保守形象,而是通过丝绸之路所塑造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与世界存在广泛联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明清时期,以江南丝绸为主体的中国丝绸畅销于世界各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较大买主,可自清中期起,随着本国蚕丝丝绸生产的迅速兴起,日本由丝原料输入国逐渐变为输出国,并最终超过中国而一跃成为最大的生丝出口国。中国丝绸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实质上体现了中日生丝及丝货生产格局的前后根本变化。今就这种贸易的经营者、过程、数量、利润率及其兴衰原因等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行家指正。 一 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紵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霞  
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文斌  李兰  
要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高度,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任务。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题中之义,更是维护本地区安全稳定的首要原则。只有加强文化融通,才能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民心灵相通,增添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的精神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以新的战略和智慧,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助燃剂,为中国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为21世纪全人类的福祉找寻新答案,这是摆在一个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铁  
南方丝绸之路包括两条路线,一条自成都经五尺道、灵关道进入云南,经蜀身毒道至今缅甸、印度及其以西地区。另一条由成都经五尺道进入云南,沿交趾道达今越南北部,前行由北部湾出海。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于两汉时期,汉晋时期道路沿线出现了一些城镇,中国内地与西南边疆及中南半岛等地,相互的商业贸易亦涌现了高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赖怡芳  
妈祖信俗是重要的海上精神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文化交流之路最好的精神连接纽带。妈祖信俗的传播在地理路径、信众路径、历史路径上贯穿海上丝绸之路始终,形成了代代相传、海内外互动、联合维护妈祖信俗的良好文化氛围。对妈祖信俗的进一步传播需要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目前我国妈祖信俗保护已经形成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相结合,从中央到地方、涵盖各部门法的全方位国内法保护体系。同时,妈祖信俗的传播与法律保护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国内各地方政府、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合保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艾赛提江·艾拜都拉  
"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与中亚贸易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具有传统渊源与合作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具实效的合作。在阐述"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基础上,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现实支撑进行分析,并梳理中亚贸易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促进中亚贸易提出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钧先  
"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新丝路"的外交活动,但中国更需要将"丝路外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原因在于"丝路外交"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突破当前的贸易和能源困境,而且也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处境。中国在"新丝路外交"中应该注意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好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并避免恶性的大国竞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德洪  张彩丽  
在阐述新丝绸之路建设构想及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扩大中亚商品贸易、降低能源进口风险及提升中亚国际影响力的经济意义,针对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贸易壁垒、促进通关便利化及调整贸易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莫磊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疆域的分裂与统一、民族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政治、经济乃至会计制度亦得到了一系列的检验和修正调整,这为北朝的演进革新,乃至隋唐盛世的开启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经验镜鉴。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十六国时期的会计问题进行专文研究。立足于开拓创新,在对十六国时期会计发展及其特点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十六国时期财计组织、财计制度、官厅簿记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及特点,同时,以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的三类帐簿文书为依据,依次考察十六国时期民间会计在家计、商贸活动及借贷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揭示了民族融合与会计制度、会计方法革新间的互动互益关系,并初步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会计文明的演化发展与应用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袁志伟  
10-13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文化的整体特点是由分立发展、各具特色走向融合统一和文化认同,其表现为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宗教思想的发展大势是由多元分立走向一体,各民族宗教思想界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各民族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唐宋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宗教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推进了10-13世纪丝路沿线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林硕  
孟特戈维诺是意大利人,受教皇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IV,?1292年)委派前往东方传教。其主要目的是觐见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和名义上从属于元帝国的伊尔汗国君主阿鲁浑汗(Arghun,12581291年),面呈教皇的书信。接受命令后,年近五旬的孟特戈维诺开始准备,与之同行的还有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杰  刘清娟  热依汗·吾甫尔  
该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和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扩大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和进口。此外,该文还考察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和中国新疆地区的出口贸易,即对中国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