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43)
- 2022(1131)
- 2021(1153)
- 2020(985)
- 2019(2160)
- 2018(2225)
- 2017(4010)
- 2016(2392)
- 2015(2900)
- 2014(2966)
- 2013(2803)
- 2012(2924)
- 2011(2602)
- 2010(2785)
- 2009(2773)
- 2008(3019)
- 2007(2982)
- 2006(2703)
- 2005(2479)
- 2004(2165)
- 学科
- 济(9192)
- 经济(9174)
- 管理(7605)
- 业(6219)
- 企(5697)
- 企业(5697)
- 方法(3968)
- 学(3230)
- 数学(2909)
- 数学方法(2774)
- 中国(2709)
- 理论(2603)
- 制(2433)
- 财(2421)
- 农(2377)
- 业经(1917)
- 贸(1904)
- 贸易(1901)
- 教育(1861)
- 易(1846)
- 教学(1796)
- 体(1726)
- 和(1695)
- 策(1678)
- 银(1669)
- 银行(1663)
- 行(1572)
- 务(1523)
- 财务(1515)
- 融(1514)
- 机构
- 大学(38852)
- 学院(37607)
- 研究(13351)
- 管理(11983)
- 济(11849)
- 经济(11435)
- 中国(10767)
- 理学(9803)
- 理学院(9645)
- 科学(9334)
- 管理学(9273)
- 管理学院(9204)
- 京(9086)
- 所(7567)
- 农(7361)
- 研究所(6704)
- 江(6593)
- 财(6379)
- 中心(6364)
- 范(5941)
- 业大(5879)
- 农业(5876)
- 北京(5865)
- 师范(5858)
- 州(5360)
- 技术(4851)
- 省(4824)
- 财经(4761)
- 师范大学(4661)
- 院(4579)
共检索到64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嘉怡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此时的文化艺术在当时经济政治的影响下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明清小说作为该时段文学的顶峰,从众多方面状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情,正所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面多棱镜。活跃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商人群体自然也被捕捉进作家的视线中,成为其笔下的常客。文章结合明末冯梦龙和凌濛初编撰的"三言二拍"、署名为兰陵笑笑生的明代长篇世情章回小说《金瓶梅》还有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浅析明清之际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
关键词:
商品经济 文学作品 形象嬗变 义利观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庆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人就逐渐地成为了文学的描写对象,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这也使得明清文学中涉及商业的文学作品增多,甚至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就是以明清小说中作家所描绘的内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商人形象 形象演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承敏
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韩承敏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世纪之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商人形象塑造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体现了个体从商的基本原则,更标志着一个国家市场发育的健康和成熟水平,而商人形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正明
一、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人经商历史很久,自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屡有记载。但是,称雄商界则在明清时代。山西商人大体兴起子明代前期,明中叶以后迅速发展,清中叶时进入鼎盛,直到清末才衰落。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促成的。其一,明初北方边镇市场的形成,为山西商人的兴起提供了活动舞台。明建国后,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政府的严重边患。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镇和卫所军屯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据《明会要》卷63载:“明初,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九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文倩
作为隶属而又超越于文化范畴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一个富于时代前沿价值的问题,是文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内现有的中文专业课程,多在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等课程中,关注由西方文学的中国形象、非西方国家文学的"东方化"中国形象所建构的"中国形象"。而实际上,中国本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与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与域外作家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参照、映射、对比、竞争的机制。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关注这一课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东有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和商人社会的发展,内部血缘层次依然是中国商人最可信任的关系,特别是在海外贸易中,有的商人家庭专为海外经营而养他人之子,把养子作为自己的商务代理。业缘关系不得不以血缘关系为中心,原因主要在于根基于血缘关系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家族实业经营中,伦理文化所具有的规范力量表现在强调伦理关系、注重相互依存和规范经济行为。如此强调家族血缘伦理的重要性,首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加强家族的凝聚力和"集体行动"的"控制"力。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社会 业缘 血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虹睿
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倪吾诚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以及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都使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悲剧形象——"零余者"。倪吾诚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成为中国当时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邵湘
图书馆公关中的组织形象与个人形象王邵湘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了解公众对图书馆的态度、看法和要求,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对内不断增强团结,对外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协助,从而为图书馆的生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何斌
明清的吴中与浙东两地在文学领域体现出地域优势,同时又具备辐射全国的力量,明初的浙东文人宋濂更是具有超越宗派、引领一代的影响力。在他之后,不同地域文学各自发展,吴中归有光、王世贞等以自己的理论创作影响文坛,钱谦益更是努力秉守正脉,努力融合不同地域传统的优势,为明代文学的总结与清代文学的开拓做出贡献。黄宗羲与清代全祖望等浙东后学在继承地域传统的同时,也对吴中等地文学进行了批判学习。两地文人在继承各自道统、文统的基础上就学术、思想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不断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根据各自时代的特点提出新的见解,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琼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明清时期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以宋人真德秀《文章正宗》为典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国运兴隆时期,文学选本以"明义理"为己任,主动担负起教化使命;二是在国运衰微时期,文学选本以"切世用"相号召,主动担负起经世使命。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些选本都将一种外在于文学的价值置于文学自身,因而本质上都是对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特征的载道观的自觉认同。认同载道观的文学选本一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推扬,却始终无法赢得大多数读者;在明清特定历史时空中,它们共有清贵而寂寞的命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试论明清商人的乡土神信仰张崇旺明清商帮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学术界历来认为,地域、血缘、乡谊三者是凝聚商帮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以乡土神为核心的商人信仰圈,则对地域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依托和保障作用。商人信仰早在唐代已萌芽,宋以后渐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