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6)
2023(4455)
2022(3775)
2021(3239)
2020(2647)
2019(5895)
2018(5825)
2017(11414)
2016(5776)
2015(6641)
2014(6606)
2013(6830)
2012(6808)
2011(6374)
2010(6611)
2009(6327)
2008(5800)
2007(5470)
2006(5329)
2005(4786)
作者
(16950)
(14584)
(14444)
(13867)
(9667)
(6782)
(6667)
(5637)
(5457)
(5293)
(5228)
(4913)
(4807)
(4730)
(4462)
(4460)
(4294)
(4227)
(4151)
(3838)
(3747)
(3506)
(3433)
(3391)
(3376)
(3316)
(3085)
(2968)
(2923)
(2806)
学科
(53902)
经济(53767)
地方(16109)
管理(15714)
方法(14940)
(12171)
地方经济(11919)
数学(11394)
数学方法(11359)
(10555)
企业(10555)
业经(10368)
中国(10295)
(8587)
(8478)
(7524)
经济学(6440)
理论(6271)
环境(5913)
农业(5753)
(5731)
(5663)
(5273)
金融(5272)
(5143)
(5003)
社会(4955)
产业(4831)
资源(4514)
(4329)
机构
学院(94490)
大学(94268)
(52213)
经济(51354)
研究(36353)
管理(34202)
理学(28817)
理学院(28476)
管理学(28138)
管理学院(27948)
中国(26682)
(21821)
科学(18828)
(18606)
(17892)
经济学(17786)
财经(17238)
研究所(15871)
中心(15762)
经济学院(15578)
(15413)
(14921)
(14873)
(12650)
师范(12604)
社会(12467)
财经大学(12462)
(12322)
北京(11863)
(11033)
基金
项目(56237)
科学(45149)
研究(43008)
基金(41711)
(34719)
国家(34412)
社会(32605)
科学基金(29947)
社会科(29664)
社会科学(29650)
(21788)
基金项目(21609)
教育(18678)
(17117)
资助(16987)
自然(16413)
编号(16238)
自然科(16003)
自然科学(15998)
自然科学基金(15698)
成果(13825)
(13620)
国家社会(13359)
(12719)
(12718)
经济(12595)
重点(12487)
发展(11911)
(11762)
课题(11691)
期刊
(69310)
经济(69310)
研究(34920)
中国(18935)
(16490)
管理(14571)
经济研究(11965)
科学(11631)
学报(11209)
(11101)
财经(10191)
(9465)
金融(9465)
大学(9112)
(8929)
学学(8713)
问题(8664)
业经(8570)
技术(8385)
农业(7136)
教育(6763)
技术经济(6658)
世界(6134)
统计(5922)
(5638)
经济管理(5637)
经济问题(5622)
改革(5137)
(5137)
经济学(5001)
共检索到15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岸冰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徽州作为明清时期一支重要商帮的发源地早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在本文中,笔者关注的是:徽州人的弃儒弃农经商并不在于彻底否定儒学传统,他们走出了一条向外发展以稳定内部的自我适应道路。在传统的徽州社会里存在着一种既饱含浓郁儒风但又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明清徽州会社经济的分析,将有利于考察该地传统社会结构的演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睿君  李琳琦  
中人报酬主要有银两、宴请和物品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中资占交易总额的比值一般在2%—10%之间,尤以5%左右的居多,且清前期的比值略低于清中晚期。该比值的确定,与中人和契约双方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关联。中人报酬由哪一方支付带有不固定性,主要依据"成破"双方的经济地位以及对契约合同的遵守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取报酬并不是中人作中的动因和目的。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郭睿君  
"中人"身份选择不以地位、经济、威望为拘,"面子"的大小并不是选择"中人"的绝对标准。一般亲族较为普遍的担任中人,妇女、佃人也可以作中参与到契约关系中。中人的选择是契约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实际需要,在其特定的乡土社会网络中,亲疏、远近、尊卑自由组合的结果,自身品质良好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道胜  
"匣"是一种藏物器皿,其本源于民间生活实际。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广泛用匣以保存文书等重要记录和凭据。尤其是徽州宗族组织普遍建立的公匣制度,其严格的管理机制是徽州民间文书大量遗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秉坤  
田宅典当,是中国封建社会财富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内部存在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区分就体现在典当契约的不同格式中。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即以"典契"和"当契"来指代这种不同类型,认为"典"、"当"有别。最新发现的一批徽州典当契约证明,"典"与"当"并无本质区别,二者是可以交互使用,因此用"典契"与"当契"来指代"典当契"中的不同类型是不太合适的。根据民国徽州的契文格式手抄本,典当契的不同类型可以用"当契包租式"、"当契包利式"和"当契交业式"来加以区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明清时代的徽州民间文书和赋役文献广泛使用土地字号。明初,土地字号的分配单元是保,万历清丈以后逐渐演变为以图为单位,显示出图甲组织在基层地籍编造管理中的作用。在图甲组织的地籍管理、民间社会的契约表述等实际使用场合,土地字号与基层单元的结合仍带有明显的都保痕迹。图甲的增减变动也对字号分配有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徽人经商多藉牙行制度牟取厚利。其中有些人初则为牙后则为商,在居间活动中积累起经商的资本;有些人则本人经商,而支持其亲友经营牙行,利用牙行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方便;还有一些人采用亦商亦牙的经营方式攫取暴利。随着微商的兴盛,徽人经营牙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商牙之间的紧密结合遂成为徽商经营活动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初步论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振忠  
王振忠,1992年历史学博士,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庆元  
明清徽州乡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宅地由业户共业,少则二股,多则几十股。宅地细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卖出以应付现金开支,不动产之土地股权可转换为金融货币财产。徽州宅地是稀缺资源,在富商云集的村落,中心位置有每亩价银达四千余两的实例,形成有别于耕地的价格体系。宅地占有关系决定了乡村社会的阶层划分。宅地股份与钱会的货币股份交换机制通畅,各阶层均可参与。徽州宅地主要在乡族之间流转,而经营性"房主"较为少见。徽州宅地股份制是不具备单独占有宅地能力的中下层民众通过细小股份而获得土地财产的存在形式,明清徽州土地市场交易异常活跃的主要原因亦在于此,这反映了民众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经济生活的适应性与创造性。明清法律并无"宅地"概念,"田宅"一体的立法与民生相脱节。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力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旭  
明清国家法律规定了里社制,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里社制却逐渐废弛,被民间"社会"与民间信仰所取代。"社会"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因为社会关联形成集体意识,这种共识可对超出村庄、宗族的公共事务发布禁约,从而产生地区公共秩序。国家法律与乡村秩序相互影响,在国家法律下行之时,乡村秩序则自生自发地生成回应型规则,认识和协调二者之关系,对于乡村治理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雪玲  
徽州学研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研究成果很多,陈瑞新著《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具有创新性的新成果。作者在研究明清徽州宗族社会史采取了一些新的视野。首先作者利用控制论的理论,对徽州社会控制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整体研究,是很有创意的研究方法,这是宗族制研究的一个新尝试。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海根  
试析明清徽州盐商文化人格于海根地处明山秀水、钟灵毓秀的新安江流域万山丛中的徽州地区,曾经孕育了一个独特的商人群体,其活动范围“几遍宇内”,所谓“山陬海涯无所不至”。当时,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①然而这支活跃于明清经济舞台的徽州商帮,真正称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