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4)
2023(8465)
2022(7639)
2021(7338)
2020(6074)
2019(14316)
2018(14405)
2017(28039)
2016(15255)
2015(17222)
2014(17193)
2013(17041)
2012(15414)
2011(13761)
2010(13487)
2009(12120)
2008(11526)
2007(9743)
2006(8344)
2005(7022)
作者
(43226)
(35623)
(35389)
(33649)
(22699)
(17102)
(16061)
(14187)
(13561)
(12613)
(12390)
(11801)
(11135)
(11077)
(10952)
(10786)
(10652)
(10645)
(10067)
(9991)
(8859)
(8565)
(8486)
(8050)
(7951)
(7919)
(7911)
(7785)
(7098)
(7089)
学科
(58221)
经济(58157)
管理(43631)
(41145)
(34994)
企业(34994)
方法(29473)
数学(25461)
数学方法(25183)
(14899)
中国(14125)
(13851)
(13470)
业经(12991)
地方(12051)
理论(10493)
(10266)
农业(10029)
(10018)
贸易(10014)
(9703)
技术(9646)
环境(9610)
(9261)
财务(9204)
财务管理(9190)
(8959)
企业财务(8710)
教育(8705)
(8490)
机构
大学(212407)
学院(210246)
管理(89157)
(78801)
理学(78421)
理学院(77592)
经济(76954)
管理学(76286)
管理学院(75924)
研究(66704)
中国(47344)
(45111)
科学(43329)
(34294)
(32730)
业大(32681)
(31739)
研究所(30246)
中心(29921)
财经(28500)
(28383)
北京(28364)
(28175)
师范(27945)
(25974)
农业(24922)
(24523)
(23829)
师范大学(22768)
商学(22512)
基金
项目(152169)
科学(119154)
研究(111882)
基金(109947)
(95216)
国家(94406)
科学基金(81483)
社会(68439)
社会科(64737)
社会科学(64718)
基金项目(59697)
(59536)
自然(54262)
自然科(52960)
自然科学(52949)
自然科学基金(51973)
教育(50882)
(50124)
编号(46500)
资助(45084)
成果(37087)
重点(33258)
(33135)
(31694)
(31670)
课题(31111)
创新(29413)
科研(29193)
项目编号(29054)
大学(28456)
期刊
(82112)
经济(82112)
研究(59805)
中国(34616)
学报(33578)
管理(31210)
科学(31041)
(28344)
大学(25057)
(24136)
教育(24071)
学学(23445)
农业(20527)
技术(18056)
(13960)
金融(13960)
业经(13902)
图书(13166)
财经(12775)
经济研究(12485)
理论(11633)
科技(11160)
实践(11033)
(11033)
问题(10649)
(10640)
情报(10267)
技术经济(10067)
(10023)
现代(9671)
共检索到288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舒淇  
通过对明清小说当中商人的"崇儒重仕"情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崇儒重仕情节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具体的历史原因,对商人生存过程当中的具体形象以及发展手段等进行要阐述,同时还有效探讨了"崇儒重仕"情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庆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人就逐渐地成为了文学的描写对象,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这也使得明清文学中涉及商业的文学作品增多,甚至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就是以明清小说中作家所描绘的内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晓华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文哲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在历史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莫大利益;时至今日,它不仅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耀。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唐大运河,明清时期出版的、反映隋唐历史的一系列通俗小说以文学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大运河前世的形象和命运,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开发大运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期刊] 求索  [作者] 袁宪泼  
批评论争是明清小说创作与评论中的重要现象,但研究者往往将其简单化为"文人相轻"而予以忽视,实则它折射出明清时期经典小说作品的强大影响力。小说之间的批评论争首先确立了以四大奇书和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的强者形象,并通过"误读对方"的方式形成了"情理"这样的文体本体论。批评论争还体现在后来小说对经典小说文本进行的创造性修正,即形成了模仿和反叛两种小说生成观念。因此,明清小说的文体观念并不是一种先验自明的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建构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正明  
一、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人经商历史很久,自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屡有记载。但是,称雄商界则在明清时代。山西商人大体兴起子明代前期,明中叶以后迅速发展,清中叶时进入鼎盛,直到清末才衰落。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促成的。其一,明初北方边镇市场的形成,为山西商人的兴起提供了活动舞台。明建国后,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政府的严重边患。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镇和卫所军屯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据《明会要》卷63载:“明初,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九边...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检秋  
明清鼎革之后,民间学者在学术反思中逐渐由王学转重程、朱。清初一些官员在从学、交游中汲取了民间理学,并传衍于清廷内外;魏裔介、熊赐履等人在奏疏、经筵和日讲中引导了康熙帝的儒学走向,使之独尊程、朱,彰明道统,清廷文治遂由泛泛“崇儒”转向明确“重道”;清初理学人物大体都讲求躬行实践和“居敬穷理”,但康熙帝对其诠释仍侧重于“治道”,并凸显了道学的“忠诚”内涵。故清廷的崇儒重道本质上仍是文治策略而非学术信仰,且康熙中期以后治统完全兼并了道统。清廷在转向“重道”及治道合统的过程中体现了对民间学术的认同及二者道统观的歧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盛开莉  
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婚姻的精神围困,一面以出走的方式逃离。作者赋予这些女性以丰富的生命质地,改变了父权制话语下沉默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与生存拓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天羽  
《西游记》中石猴对自我的认识与突破,及对其所处社会环境本质关系的探问都是一个"识破"的过程。这一"识破"模式同样存在于其他神魔小说中,以狐怪类小说为例,"识破"是故事叙事的转折点。对"识破"从叙事模式到意识观念的溯源,可以探知这一观念存在于《左传》《山海经》等书中,包涵着上古朴素唯物观和世界观,可以从新的角度理解神魔小说情节结构,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言领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尤妤冠  
白先勇在其小说中,对女性采取了一种既赞美又拒斥的态度,因此,其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共同的悲剧命运。需要注意的是,白先勇的小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一情怀,并没有投注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使得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复杂的色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滕岩岩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既有先锋文学实验性、开拓性,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雅之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用,成就苏童在当代文坛上与众不同的文风。这种独一无二的苏童美学理念和哲学思考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少年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苏童笔下的少年既独树一帜,同时又十分具有典型意义。文章试图从苏童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特征、性格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对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进行分析,意图从中窥探苏童蕴藏其中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思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