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
2023(959)
2022(823)
2021(881)
2020(650)
2019(1536)
2018(1367)
2017(2137)
2016(1362)
2015(1918)
2014(2054)
2013(1658)
2012(1562)
2011(1349)
2010(1547)
2009(1086)
2008(1060)
2007(954)
2006(827)
2005(689)
作者
(3492)
(2783)
(2766)
(2666)
(1712)
(1403)
(1338)
(1113)
(1082)
(1057)
(957)
(941)
(882)
(867)
(861)
(828)
(810)
(785)
(780)
(768)
(734)
(718)
(707)
(704)
(701)
(663)
(658)
(620)
(617)
(608)
学科
教学(7700)
学法(4868)
教学法(4868)
理论(3474)
学理(3132)
学理论(3132)
教育(2031)
管理(1613)
计算(1560)
算机(1544)
计算机(1544)
机化(1532)
计算机化(1532)
组织(1435)
(1252)
(1096)
企业(1096)
语文(1041)
(1024)
经济(1013)
文教(889)
政治(886)
审计(864)
中国(852)
思想(842)
思想政治(817)
政治教育(817)
治教(817)
德育(811)
研究(786)
机构
学院(17736)
大学(16129)
(4697)
职业(4681)
师范(4610)
教育(4433)
技术(4354)
研究(4009)
师范大学(3499)
(3425)
管理(3399)
职业技术(3347)
技术学院(3283)
(3168)
理学(2925)
科学(2919)
理学院(2847)
(2702)
管理学(2587)
(2560)
管理学院(2555)
经济(2504)
中国(2436)
北京(2374)
(2223)
中心(2163)
(2111)
工程(1928)
会计(1768)
教育学(1766)
基金
项目(9885)
研究(9211)
教育(6920)
科学(6594)
(5011)
编号(4883)
教学(4652)
基金(4589)
课题(4457)
成果(4451)
(4196)
(3896)
(3724)
国家(3662)
社会(3380)
社会科(3085)
社会科学(3084)
科学基金(3053)
大学(2988)
(2876)
规划(2834)
改革(2809)
项目编号(2716)
(2592)
(2580)
重点(2531)
研究成果(2506)
基金项目(2501)
年度(2349)
(2283)
期刊
教育(13058)
中国(8517)
研究(6362)
技术(4302)
职业(4216)
(3075)
经济(3075)
技术教育(2664)
职业技术(2664)
职业技术教育(2664)
(2344)
学报(2096)
管理(2034)
大学(1941)
会计(1893)
(1858)
成人(1808)
成人教育(1808)
高等(1666)
科学(1519)
(1479)
论坛(1479)
学学(1472)
高等教育(1262)
会计师(1214)
(1214)
(1214)
注册(1214)
注册会计师(1214)
职教(1177)
共检索到29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明清塾师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活跃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他们在接受生存挑战的艰难生活境遇中承载着为无数城乡幼童发蒙、为乡民义务服务以及传播文明与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明清塾师既是一个处于文化教育领域底层而发挥着巨大文化教育作用的阶层,也是一个生活落魄、穷困潦倒的群体。塾师的入职活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业余活动呈现了明清私学教育的"原生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闻洁  
本文探讨了塾师整体经济待遇的种类 ,并撇开地域因素探究了其个体经济待遇存在的具体差别及其原因 ,认为私塾的级别、类别不同、塾师自身素质的不同 ,塾师的经济待遇也不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煜  
塾师培训是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此项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促进传统的民办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而且作为现代教师培训的滥觞,其在培训组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均为后来的教师培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它还为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当代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专业自主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珣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对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调查中“活动指标”的分析王珣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日本高龄化综合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的课题研究。就此,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0年8月在天津、杭州、无锡三个城市的市区组织了问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琳琳  韩毅  李鹏  
指出早期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化的工作、学习信息查寻行为方面,而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由于其随机性与高度环境依赖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的概念界定、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成果与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梳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凝练出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传统教师培训的失能、教育实验的名不副实以及教育经验总结的大而化之,使叙事研究成为改变教师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期待。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包括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自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楚燕  
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色彩;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有着一个理想性、超越性的维度,所以它需要从这种自在自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因如此,道德教育向自觉的文化生活的回归,同样也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纯焦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王配  
教育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随着学界对人类情感及感性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世界的情感研究也应时而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大变革时期,乡村塾师的教育情感经历了一个起伏、冲突和变化的过程,这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教育情感影响教育行为的取向和方式,是教育信仰的有力支撑,体现教师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还体现教育情感本身所具有的时间性、空间性、层次性和超越性。从教育情感的视角切入教育转型时期乡村塾师的研究,为探析近代史上教师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将成为人们探索"教育情感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  
文章基于清代八旗世家的典型代表阿桂家族的汉人塾师的考察,探讨清代满汉师生关系及其影响。首先考订阿桂家族的塾师大多为江南有科举功名的汉人教师;进而讨论阿桂家族与汉人塾师已超越了基本师生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双方在日常生活、文化交流、政治官场等活动中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民族互动;最后分析汉人塾师对阿桂家族崇尚儒学、世代举业及"尊师重教"等思想产生的影响,而密切的满汉民族互动也减少了双方的文化隔阂和种族之见。阿桂家族与汉人塾师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建立的良性关系,促进了满汉民族互动和文化认同的发展,对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批判的双重需要,休闲与日常生活理论研究凸显紧迫性和重要性。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和休闲批判独树一帜。他主张通过节庆和都市化进行日常生活的微观改造,倡导生活和艺术融合的文化革命,成就"需求-劳动-愉悦"三位一体的"总体的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论,其理论具有浪漫主义美学的"乌托邦"色彩。今天,休闲之哲学本位是从日常生活的日常性中突围出来对自由和诗性的追求。休闲在实践中是人们摆脱日常生活困境的自然选择,同时担负着理论上审美救赎和思想解放之功能。休闲——反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晓明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之前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大众文化批判为基础的审美救赎理论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从哲学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视日常生活为独立空间,建构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它批判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并寄望于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