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9)
2023(5953)
2022(5035)
2021(5062)
2020(4159)
2019(9772)
2018(9453)
2017(17642)
2016(9374)
2015(11071)
2014(10444)
2013(10370)
2012(9918)
2011(9121)
2010(8784)
2009(7935)
2008(7586)
2007(6278)
2006(5617)
2005(5207)
作者
(24493)
(20658)
(20383)
(19604)
(13119)
(9899)
(9348)
(8056)
(7974)
(7119)
(7109)
(6902)
(6586)
(6519)
(6382)
(6380)
(6066)
(5905)
(5729)
(5651)
(5254)
(4897)
(4845)
(4656)
(4654)
(4505)
(4413)
(4229)
(4080)
(4043)
学科
(42332)
经济(42291)
管理(20677)
(17797)
方法(16653)
数学(15410)
数学方法(15338)
中国(14654)
(12216)
企业(12216)
(11271)
(10219)
贸易(10210)
(9998)
地方(8546)
(7561)
(7541)
农业(7411)
(7251)
业经(7150)
(6583)
金融(6581)
环境(6507)
(6322)
银行(6322)
(6198)
关系(6059)
(5709)
教育(5612)
(5594)
机构
大学(132068)
学院(127939)
(62492)
经济(61543)
研究(52387)
管理(44582)
中国(41004)
理学(38163)
理学院(37622)
管理学(37186)
管理学院(36919)
(29568)
科学(28645)
(26050)
(25492)
研究所(23349)
中心(22916)
经济学(21319)
财经(21153)
(19615)
北京(19365)
经济学院(19184)
(19021)
(18767)
师范(18648)
(18563)
(16916)
科学院(16113)
财经大学(15911)
业大(15763)
基金
项目(86166)
科学(68732)
研究(65537)
基金(65052)
(56740)
国家(56312)
科学基金(47562)
社会(44203)
社会科(41848)
社会科学(41841)
基金项目(34105)
教育(29524)
(29343)
自然(28518)
自然科(27855)
自然科学(27849)
自然科学基金(27389)
资助(26552)
(26297)
编号(24619)
(21113)
成果(20659)
中国(20653)
国家社会(19591)
重点(19529)
(19344)
教育部(18432)
课题(17696)
(17487)
大学(17341)
期刊
(68730)
经济(68730)
研究(44145)
中国(27030)
(18689)
科学(18497)
学报(17816)
(16994)
管理(16350)
教育(14238)
大学(14100)
学学(12863)
农业(12232)
(12166)
金融(12166)
经济研究(12151)
财经(10903)
世界(10287)
(10118)
(9649)
问题(9628)
技术(9597)
国际(9234)
(8102)
业经(8032)
资源(7570)
现代(6470)
图书(5953)
(5927)
论坛(5927)
共检索到199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月娥  宿久高  
日本近代政党政治家原敬(1856—1921)的中国观具有典型的时代烙印,即"适时适机"地从中国牟取利权。同时,原敬的中国观亦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见解:"对清政略即对欧政略,对欧政略即护国政略。"另一方面,原敬在这一时期已经将目光更多地转向日本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从重视经济利益和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原敬认为日本在外交上不能采取强硬的举措,要注意和中国官民"友好相处",在中国维持一种对日本而言比较和平的氛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义  
联合政权时期的日本政治[日]东海大学河上民雄鲁义译1993年夏季的众议院选举之后,持续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一党执政宣告结束,日本政治进人了不稳定的联合政权时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内阁首相4次易人,足以说明这种状况。村山政权的诞生,使1955年以来历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周见  
明治时期日本工业化的组织体制与指导者型企业家周见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展速度及其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在主观方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政府与企业家。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先天不足,明治维新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这使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有可能充分利用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晓杰  
卢沟桥事变后,昔日以包头、归绥为中心的西北贸易顿时萎缩,交易额一落千丈。即西北产皮毛等经包头、归绥等中转天津出口海外的数量大减;同时由于日本实行贸易统制政策,原来经包头、归绥运往西北的日用杂货亦受到统制。日本为诱致西北产羊毛等畜产资源等为己所用,并通过贸易往来向该地区渗透,为将来向中国西北地区扩张做准备,在伪蒙疆政权时期内采取各种措施,力图"振兴"西北贸易。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峰  龚卉  
《大日本史》是日本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正闰皇统,是非人臣"为目标。从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到《大日本史》编纂的前、后期,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始终存在,且有不同作用。其中"天子授时、定正朔以布臣民"的正统观念一以贯之。《大日本史》批判《日本书纪》用谶纬理论构建正统的做法,主张以过往历史的完整呈现来辨明"天祖之正统"。在《大日本史》编纂前期,以中国史学传统为圭臬构建日本之国史。到修史后期,为了强化日本"优越的国体"特性,史臣在本纪部分的开篇重新构建了一条天神传承序列,以此说明日本万世一系的成立。《大日本史》的编纂过程,展现了一个受中国传统史学影响书写历史框架,再填入神道元素以建构"皇国"观的受容过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国  
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的爆发和国内结构性改革步履为艰 ,使日本政治在 2 0 0 3年的变数增多。悬而未决的有事法立法、引而不发地向伊拉克派兵以及倍受瞩目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国会的解散和众议院的大选等问题 ,都与国际危机的演进一起形成了对日本政治的冲击。以“普通国家”为目标的“小泉式”政治与外交倍受考验。日本国家的结构性转型方向尤其引人注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田中直毅  
我们现在面临着政府的更迭,在2007年10月上院的首相选举中,LDP失败了。安倍辞职了。中国驻日使馆在判断上犯了两次错误:一是当小泉首相上台的时候,中国驻日使馆的很多政治官员都向北京汇报说,小泉在LDP中的代表权是非常少的,反对力量很多,所以他的执政期限并不会很长,应该是6个月左右。可是小泉执政的期限实际上持续了5.5年。这是一个错误。所以对日本未来内阁的构成情况,实际上中国使馆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臧秀玲  宋小霞  
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新新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反思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基础,然而因其发生的时序及文化土壤的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二者的领导力量各异,二是二者的文学传统不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王丹  
修身教育是日本明治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明治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不断强化修身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随着《教学大旨》等教育法令的颁布实行,国家主义思想、尊皇思想、忠君爱国思想不断渗入到修身教育中,尤其是天皇被神话以及明治宪法对天皇"神圣性"的保障,使得修身教育完全变成了"尊皇爱国"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由于战后日本没有一个清算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国际环境,旧的国家机器没有完全打碎,使得其在历史教育中,基本延续和秉持了"天皇神圣"、"尊皇爱国"的思想,从而不断出现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略战争的现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永生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思潮逐渐右转,右倾化思潮泛滥,在日本政坛、舆论、社会思想意识中,右派势力普遍得势。公开或者暗中否定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情况具有相当广泛性,牵制右倾化的社会力量日趋减少。民主党执政后,严重的右倾化政策成为日本社会近两年来右倾化的集中反映。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再次夺取政权,日本社会政治右倾色彩进一步增强。日本二元社会与政治结构是推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要因。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舆论片面宣传以及日本政府、政党和政治家的狭隘战略等也是促进日本政治、社会右倾化的多重因素。日本政治右倾化具有危险的前景,但在中短时期内,日本还不至于走上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和平发展仍然是目前日本社会发展的主流,但不排除在右倾化社会潮流的推动下,日本将可能滑向同中国全面对抗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对日谈判目标不能简单地要求"承认争议"、"取消购岛合同"乃至"恢复原状",而是直接要求日本放弃殖民主义侵略思维,遵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归还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尽管这种目标在目前还无法达到,但中国必须明确提出这个总目标,然后再提出阶段性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石  
“金权政治”再次发展为日本国民对政党政治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危机。日本政党右倾化,出现了国家主义威胁议会政治、“文官”无力统制军方等危险征兆。近年“安全神话”的破灭导致价值观崩溃,丧失社会安全保障感的日本民众对内寻求精神寄托和期待改革,社会不稳定因素膨胀。少数政治家为转移国内矛盾,取悦对政府不满、对外寻求发泄对象的国民,迎合媒体煽动起来的排外情绪,争取政治资源,损害中日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本善  
日本政治的右倾倾向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日本政治体制的演变、外交政策、军事、许多日本政治家多次“失言”等方面。公然挑起钓鱼岛争端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结果。地理条件、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日本把中国的钓鱼岛据为己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仁淑  
进入21世纪后非洲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的扩大加快了中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非洲的投资和经济合作。尤其是近年来中日两国元首接连访问非洲,使非洲地区逐渐成为亚洲之后中日两国进行经济外交博弈的重要场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安倍首相提出把非洲视为“日本外交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