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
- 2023(1858)
- 2022(1671)
- 2021(1534)
- 2020(1261)
- 2019(3046)
- 2018(3091)
- 2017(6058)
- 2016(3307)
- 2015(3668)
- 2014(3732)
- 2013(3712)
- 2012(3531)
- 2011(3306)
- 2010(3451)
- 2009(3050)
- 2008(3149)
- 2007(3013)
- 2006(2628)
- 2005(2559)
- 学科
- 业(12871)
- 济(12807)
- 经济(12796)
- 企(12399)
- 企业(12399)
- 管理(12001)
- 中国(4146)
- 业经(3839)
- 方法(3803)
- 策(3772)
- 理论(3309)
- 划(3277)
- 经营(3123)
- 农(3111)
- 财(3051)
- 地方(2972)
- 制(2870)
- 和(2805)
- 决策(2787)
- 贸(2775)
- 贸易(2773)
- 学(2748)
- 计划(2731)
- 技术(2718)
- 易(2701)
- 销(2460)
- 供销(2454)
- 银(2400)
- 银行(2399)
- 行(2314)
- 机构
- 大学(48332)
- 学院(47934)
- 管理(20271)
- 济(19496)
- 经济(19029)
- 理学(17436)
- 理学院(17221)
- 管理学(17015)
- 管理学院(16895)
- 研究(16469)
- 中国(12289)
- 京(10419)
- 科学(8725)
- 财(8698)
- 所(7922)
- 江(7453)
- 范(7235)
- 师范(7204)
- 研究所(7077)
- 财经(6956)
- 北京(6790)
- 中心(6767)
- 经(6249)
- 州(6033)
- 院(6010)
- 师范大学(5796)
- 商学(5701)
- 商学院(5635)
- 经济学(5084)
- 财经大学(5076)
共检索到7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淑琼
文章以藏于梵蒂冈图书馆的清初入华意大利籍传教士叶尊孝《字汇拉定略解》一书最末所抄录的《广东书版书目》和《广东圣方济各会堂书版目录》为中心,结合近年整理出版的明清天主教相关文献和书目,对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粤刻印书籍情况略作考述,以补充和加深对这一时期广东出版史的认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祐睿
《桐下听然》一书是由活动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文人“季美”所编纂的文言小说集,共二十二卷367则故事。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足本,国家图书馆藏五卷残本。该书编纂主旨是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志怪见闻,以及相关的报应故事来警醒人心。由于其出发点近似六朝志怪,因此书中诸篇在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上大多有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该书在明末清初出现不少选本以及引录本,其中尤其以《集异新抄》保存最为完善,共达248则《桐下听然》故事。佐以引用较多的《坚瓠集》《续太平广记》《识小录》使我们确定了现今所见的《桐下听然》并非初印本。
关键词:
季美 邹存淦 《桐下听然》 《识小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毅
晚明以来,在科举制、经济、国家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互动下催生出奢靡的科举消费和冗繁的科举经费。这两者的产生严重地腐蚀了当时科举制的运作,成为清末科举经费直接促成科举制废除的先声。然而,在恢复科举制的迫切需要下,清初的王朝则以规模宏大的"国家化"改革彻底净化了奢靡的科举消费,藉此重新厘定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和义务,为科举制度培养之下的士绅阶层确定了符合其社会地位的臣民身份。这些举措及其影响都为清代科举制的运作提供了持续的物质保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堂
明末清初,中国的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国内市场初步形成,人们对商业与贸易有了较深的认识,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许多国家都有开展对华贸易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商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海商实力非常雄厚,历史给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难得机会。
关键词:
坚实基础 良好环境 具备能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德利 张洪钢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关键词:
传教士 古籍文献 流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毓薇
康熙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分别在钦天监从事编撰历法、制造天文仪器,在宫廷内修制钟表、玩具和其他机械,充当御用教师、画师、乐师、翻译等,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康熙皇帝与这些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皇帝科学家。
关键词:
康熙 传教士 科学 宫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心雨 周子超 周建波
呔商以冀东永平府为起源地,为近代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呔商的兴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来冀东地区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出冀东“耕织鱼盐”经济模式,滦河、渤海的传统水运培育冀东地区的商品经济观念,而农牧交界的地理位置形成冀东地区包容开放的商业氛围。在以上因素作用下,冀东商品经济传统逐渐形成。冀东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为,以粮布鱼盐为主要商品,以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市集贸易为特色,贸易范围涵盖环渤海与口外地区,与此同时服务于商业的牙行、典当业已经出现。在明末清初边禁趋缓的背景下,冀东商人觉察到关内关外的潜藏商机,毅然投身于闯关东大潮,开启百年呔商辉煌历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我国科学近代化起点的标志被认为是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然而,我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由受过西方科技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完成的,他们使近代科学逐步走向制度化,构建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基本体制和形态,并将科学教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任何货币本身并没有使用价值,即使是金银也只能起到实用性不高的饰品作用,而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发挥其本质作用。可见,货币只是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一种形式表达。在经济贸易发展以后,每个经济体都需要足够的货币来带动生产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钦
王夫之是明清鼎革之际"不著名"的时代人物,是后世尊崇的明末清初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其人生选择和学术经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王氏父子均不愿独善其身而慷慨赴险以成就父子之伦,这也是后来王氏父子"移孝作忠"赴国难的伦理所在。面对王朝更替的政治变动,王夫之直面生死、气节、出处进退等家国伦理,从乱离、抗争、幻灭走向了隐逸。而孤忠持守、匡复道学的士大夫情怀,又引发了其学术反思、追问和总结,从而在出逃现实政治之时转向追求文化生命。不忘士大夫的责任,正是任何一个伟大和平凡的中国士人应有的担当。
关键词:
士大夫 家国伦理 学术趋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尹蒂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植之利的旧制,开始畅言效法西方,探求审土宜、讲培壅之法,终仰动宸听,当局明确提出修农政,必先兴农学的主张。农学从无到有,被放置进京师大学堂的农科大学与实业学堂的农业学堂中,纳入学制。它的出现,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
关键词:
传教士 近代农学 农政 农业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伴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浪潮 ,西方高等教育及其大学模式始被导入中国。在此过程中 ,欧美来华传教士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艾儒略的《西学凡》、花之安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的《西学考略》等 ,即为明清导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几部主要著作。它们导入了西方学术的知识分类体系和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揭示了西方高等教育在近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为晚清创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
传教士 西方高等教育 西学东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文 包琰 侯芳梅
考证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瓜洲存在南北两个于园,于氏南园和于氏北园。于氏南园在瓜洲城内,是瓜洲于氏的宅园,于氏北园在明代瓜洲城北郊的五里铺。瓜洲于氏南园和于氏北园的主人都是来自瓜洲的于通海家族。"余园""余氏园""余氏南园"的名称是因为把园主人的姓氏"于"写成了"余"。于氏北园的建造者或主人可能是于道南。天启、崇祯年间,于氏南园的主人应该是于承祖、于道章。
关键词:
瓜洲 于园 于氏南园 于氏北园 于通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丁蕾 丘东霞
徐信符是广东民国时期藏书家。文章通过徐信符在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中展出的文献,释读徐信符到底认为哪些文献值得收藏,藉此揭示哪些文献会被展览主办者认可能代表"乡邦"。
关键词:
徐信符 书籍 展览 地方文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延安
文章通过对19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中文报刊中所涉及的汉译名形态、特点和翻译方法的分析,认为19世纪来华传教士在音译、意译翻译策略使用上更为"本土化";一名多译、古典翻新和中西涵化等语言特点既反映出西方概念在汉语中词汇化的过程,又传递出汉语词汇变迁的历史传承。
关键词:
19世纪 中文报刊 传教士 汉译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