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6)
- 2023(3729)
- 2022(3136)
- 2021(2822)
- 2020(2431)
- 2019(5519)
- 2018(5210)
- 2017(10992)
- 2016(5563)
- 2015(6134)
- 2014(5987)
- 2013(6043)
- 2012(5474)
- 2011(4915)
- 2010(5009)
- 2009(4500)
- 2008(4764)
- 2007(4280)
- 2006(3774)
- 2005(3489)
- 学科
- 济(29229)
- 经济(29188)
- 业(27108)
- 企(25703)
- 企业(25703)
- 管理(25378)
- 方法(17407)
- 数学(16006)
- 数学方法(15965)
- 财(15062)
- 务(12795)
- 财务(12786)
- 财务管理(12776)
- 企业财务(12532)
- 制(6020)
- 业经(5169)
- 融(4693)
- 金融(4693)
- 体(4637)
- 中国(4467)
- 体制(4241)
- 贸(4226)
- 贸易(4226)
- 易(4110)
- 农(4070)
- 技术(3990)
- 银(3870)
- 银行(3866)
- 划(3770)
- 行(3585)
- 机构
- 大学(88287)
- 学院(86480)
- 济(41457)
- 经济(40915)
- 管理(38227)
- 理学(34155)
- 理学院(33892)
- 管理学(33536)
- 管理学院(33368)
- 研究(23208)
- 财(22774)
- 财经(18869)
- 中国(18634)
- 经(17382)
- 京(16096)
- 财经大学(14554)
- 经济学(13208)
- 商学(13190)
- 商学院(13091)
- 经济学院(12194)
- 江(10945)
- 所(10830)
- 科学(10712)
- 中心(10507)
- 融(10406)
- 金融(10232)
- 北京(10023)
- 经济管理(9922)
- 业大(9433)
- 研究所(9338)
- 基金
- 项目(55588)
- 科学(46192)
- 基金(45209)
- 研究(38865)
- 家(38096)
- 国家(37809)
- 科学基金(34775)
- 社会(28148)
- 社会科(27078)
- 社会科学(27068)
- 基金项目(24257)
- 自然(23363)
- 自然科(22961)
- 自然科学(22956)
- 自然科学基金(22597)
- 省(19280)
- 资助(19022)
- 教育(18421)
- 划(16328)
- 部(13932)
- 编号(13870)
- 教育部(12923)
- 人文(12758)
- 国家社会(12167)
- 创(11579)
- 重点(11531)
- 大学(11292)
- 制(10974)
- 科研(10905)
- 创新(10803)
共检索到120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敏 刘江会
沿着寻找新股"过度投机"与股票估值"非价值因素"联系的思路,基于"锚定效应"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一个新股上市后短期价格过度投机的模型,分析过度投机的形成机制,并构造测度新股上市后短期价格非理性程度的指标,甄别影响过度投机程度的非理性因素。研究发现,影响短期投资者决策的锚定物为上一个月内已上市新股中单个股票的最好市场表现,说明新股短期投资非理性现象中存在"明星效应",前期上市新股中"明星"股票的表现左右投资者的投资情绪,进而影响新一期的过度投机程度。此外,新股发行制度的诸多改革并未有效影响新股上市后短期非理性投资的现象。
关键词:
新股发行 过度投机 锚定物 明星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瑞卿 谢汉昌
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将IPO首日超额收益分解为一级市场抑价与二级市场溢价两种效应,并分析了两种效应对新股上市之后市场业绩的影响机理,然后以中国A股中小板2008—2009年期间发行的新股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级市场"抑价"与二级市场"溢价"现象同时并存,定价市场化可能导致的IPO发行价虚高现象并未得到支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IPO新股上市首日尽管投资者情绪推动股价偏离内在价值,但市场的理性定价机制仍然发挥作用:一方面投资者情绪并非完全外生随机变量,而是受到一级市场抑价程度影响,抑价程度越高则投资者情绪越强,首日超额收益越高;另一方面市场仍然能够识别出新股的长期增长潜力,即溢价程度与增长潜...
关键词:
IPO抑价 溢价 投资者情绪 长期绩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操君 袁振 王成山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管理者过度自信 现金股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博 孙谦 魏志华
以2010~2012年上市的75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比较在破发状态下和未破发状态下新股的定价情况。研究发现,相对于已上市的可比公司,未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显著低于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而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与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的定价水平显著高于未破发的新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股破发的概率受到新股发行价定价水平和上市期间市场投资者情绪转换的影响。
关键词:
IPO破发 新股定价 投资者情绪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道平 贾昱宁
本文分析中国投资者分类情绪及信心变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同期及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同期而言,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以及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将影响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投资者情绪中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变化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投资者关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深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估值的判断,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信心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信心变化影响较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尧 孟卫东 熊维勤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薛熠 江萍 赵映雪 郑文才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竹清 张超林
投资者情绪愈发被认为是影响新股收益的核心因素,且在新的规则和行情下,以首日收益已不足以较好地度量和研究新股收益。本文以中签率和交易量衡量投资者情绪,以涨停板数和对应区间内累计涨幅衡量新股收益,着重研究了2014年到2015年5月底之间发行新股的特定收益与投资者情绪间的关系,发现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影响个股的新股收益,以及投资者情绪的自我强化和加速效应,即新股发行时投资者情绪越高,上市后累计收益越高,且越激发、强化投资者的追涨情绪。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新股发行 新股收益 涨停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超 胡宗义 施淑蓉
针对股市非理性投机泡沫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构建基于噪声交易者模型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以此研究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其在投资过程中所带有的情绪及其对风险资产历史基础价值冲击的过度反应对股市投机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带情绪的噪声交易者数量越多,股价中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成分越大,其波动程度也越剧烈。
关键词:
噪声交易者 投资者情绪 非理性投机泡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宁
文章以发行人筹资收益最大化为假设,对市场热季周期下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投资者情绪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人最优发行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承销商定价低于市场需求价格的目的在于确保发行成功和获取日后收益;投资者高亢的投资情绪可以对IPO市场短期收益正偏和长期收益负偏成为普遍现象进行解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咨含 王建琼
以2013-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代理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公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公告发布的当天以及下一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投资者情绪越高,则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高。但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到第十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咨含 王建琼
以2013-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代理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公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公告发布的当天以及下一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投资者情绪越高,则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高。但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到第十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不显著。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敏杰 王娟 余怒涛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公司发行可转债导致的股价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可转债除权日前,股价存在显著性的正效应,在除权日后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股票价格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及股权登记日时并不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发行可转债的消息到来并没有使股票价格下跌。回归分析表明投资者情绪指标可以很好地解释除权日后的股价负效应,而对除权日前股价正效应没有解释能力,这进一步证明除权日前的股价正效应是由于发行可转债信息本身所驱动的。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可转换债券 股价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江春 葛新宇
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下构建了包含投资者情绪、股价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并从理论层面刻画了三者之间的非线性联动效应。进一步地,采用TVP-SV-B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在短期内明显,而对汇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股价变动不仅会对汇率起到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对汇率产生间接"叠加"效应,即投资者情绪在股价与汇率之间发挥着"助推器"作用。鉴于投资者情绪、股价与汇率变动之间的互动机制在异质性环境下显著不同,货币当局可加强公众沟通和预期引导,并以此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智 耿志民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个人投资者在情绪的影响下,会采取追涨杀跌的正反馈交易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股吧在个人投资者信息获取和投资决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股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投资者的情绪。已有的研究表明股吧信息与股市收益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利用股吧发帖量构建了个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指标,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个人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