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
2023(1660)
2022(1451)
2021(1326)
2020(1172)
2019(2463)
2018(2456)
2017(4257)
2016(2675)
2015(3005)
2014(3096)
2013(2977)
2012(2876)
2011(2620)
2010(2861)
2009(2751)
2008(2761)
2007(2662)
2006(2513)
2005(2525)
作者
(7697)
(6380)
(6305)
(6222)
(4085)
(3096)
(2845)
(2440)
(2430)
(2378)
(2245)
(2136)
(2125)
(2085)
(2010)
(1970)
(1904)
(1884)
(1884)
(1866)
(1762)
(1564)
(1561)
(1557)
(1534)
(1478)
(1474)
(1412)
(1364)
(1303)
学科
(8877)
经济(8854)
管理(6912)
(6228)
(4931)
企业(4931)
中国(3790)
(3276)
地方(3063)
(2979)
方法(2624)
(2611)
(2593)
银行(2592)
(2543)
(2503)
教育(2396)
业经(2258)
理论(2221)
(2045)
金融(2045)
数学(1997)
数学方法(1927)
制度(1912)
(1912)
农业(1872)
(1829)
(1662)
税收(1570)
教学(1558)
机构
大学(35807)
学院(35145)
研究(12543)
(12446)
经济(12003)
管理(11492)
中国(10621)
理学(8909)
理学院(8784)
管理学(8580)
管理学院(8497)
(8121)
(7911)
(7687)
科学(7450)
中心(6733)
(6343)
(6206)
(6038)
(6029)
(5743)
师范(5699)
研究所(5478)
财经(5263)
北京(5241)
业大(4656)
农业(4648)
(4647)
(4562)
银行(4492)
基金
项目(19269)
科学(14698)
研究(14603)
基金(13115)
(11246)
国家(11109)
科学基金(9379)
社会(8912)
社会科(8413)
社会科学(8413)
(8073)
教育(7203)
(6579)
基金项目(6494)
编号(6279)
成果(6252)
资助(5715)
自然(5688)
自然科(5577)
自然科学(5576)
自然科学基金(5457)
课题(4867)
重点(4429)
(4174)
(4172)
(4020)
(3912)
项目编号(3854)
(3799)
大学(3713)
期刊
(17959)
经济(17959)
研究(13672)
中国(10626)
教育(7554)
(6562)
学报(6313)
(6219)
(5750)
金融(5750)
管理(5331)
科学(4918)
大学(4885)
图书(4392)
学学(4241)
书馆(3708)
图书馆(3708)
农业(3632)
技术(3384)
财经(2862)
业经(2851)
(2528)
问题(2473)
经济研究(2387)
(2314)
(2192)
论坛(2192)
职业(2006)
理论(1950)
(1931)
共检索到6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麒  
关于明嘉靖小字本《艺文类聚》版本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经实物考辨,目前发现胡序本、覆陆跋本及平阳本等三种,属同一版本系统。其中胡序本刻印精良;覆陆跋本为同一批刻工稍晚所刻,略有差异;平阳本系胡序本之翻刻本。小字本之底本与现存宋本颇有差别,或别有所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麒  
王元贞本《艺文类聚》刊印于明万历年间,学界历来颇存非议,认为其妄删"臆改"之处甚多。研究发现其底本为胡序本,刊印时曾参校过该书其他早期版本,又利用四部常见典籍及唐宋类书进行校勘,且自问世后屡经翻刻。是其底本可考,校勘有据,流传有序,在《艺文类聚》版本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麒  
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印年代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由于此本之传世印本多被书贾割去跋文及落款以冒充早期刻本,故清代藏书家多视其为元刻;近代傅增湘先生据字体及雕工风格,认定其为明刻;建国后发现该本有完整跋文,落款为"明嘉靖九年"。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宗文堂本《艺文类聚》与现存最早之南宋本、与其关系最近之胡缵宗本比勘结果,发现不能仅据跋文落款,即断定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于嘉靖九年,其具体刊印年代仍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中亦发现宗文堂本《艺文类聚》所据之底本别有来历,或为一未知宋元旧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麒  
通过对《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与研究,发现《四库全书》本之底本为原藏内府之明万历十五年王元贞刻本。底本进呈之时已经过校勘加工,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在誊录过程中,均再次经过校订与复核。两相比较,文渊阁本校订颇为精细,非敷衍了事者,而文津阁本多臆改,文渊阁本优于文津阁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麒  
陈垣先生提出之"校勘四法"对校勘学深具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汪绍楹先生整理《艺文类聚》成果及笔者校勘实践,略述"校勘四法"在《艺文类聚》校勘中之实际应用,并将笔者发现之四种现象略作归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振聚  
《书笺》一卷。分论书、献售、刻地、印书、书直、雠对、藏书、观书八个部分,对书籍的版本等多个方面有详细的探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版本学著作。然是书为明末书坊主伪造的一部书,题名屠隆以获利。虽则如此,对研究版本之学在明代的发展来说,是书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庆涛  
“嘉靖本”是明代中叶崇尚翻刻宋版热潮的产物。这股热潮能够延续半个多世纪 ,并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 ,应对其社会意义和历史地位充分地认识和分析。本文旨意正在于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日本赴明使者策彦周良在其《入明记》中,所记店铺字招,多达90余个,涵括手工作坊、商店摊铺和生活设施三大类。策彦一行,旨在利用出使机会,大力从事贸易,人数远超明廷定额五倍。策彦两次出使明朝,每次一路收购中国商品,广达丝、绸、书籍等60余种,包括文化用品、工艺品、食品、日常器皿、日用百货、丝毛织物、药材、计时器等,门类广泛,不少标有具体名称、数量及价格,甚至交代了商品来源、特色及用途,购买背景,何人经手,何人说价等,饶有趣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贡使的贸易性质。策彦等人在使明期间的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明后期中日贸易的实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云  
《明史艺文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编纂过程,之间产生多部成果。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为学者所研究,而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借助新发现久已失传的清初学者黄虞稷的《明史艺文志稿》,及通过校理国图藏416卷抄本《明史》中的《艺文志》,从《志稿》所附四朝艺文的删削、条目的批改与微调、条目及小注删削等方面,对《志稿》到抄本《明史艺文志》这两部前后相承的作品之间的变化进行探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睿才  
《宋本杜工部集》是后来所刊行的各种杜集的祖本。可是它驳杂异常,是多个版本的合成体。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王洙搜集整理编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然未见刊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覆刻王洙编定原本十五卷。嘉祐原刻本亦不见存,存者仅为绍兴初翻刻的二王本。南宋初年定型的吴若本,是合校二王本与二王本没有使用过的数种杜集而成的,其阙失部分又由毛扆补钞、张元济补足。嘉祐和绍兴是两个关键时间点,从未全避仁宗讳"禎"字看,其间掺入了嘉祐(即二王本)前后其他行世杜集的成分;从未全避高宗讳"構"字观之,又掺入了绍兴(即吴若本)前后其他杜集的成分,而问题出在毛钞本上。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红  
齐之鸾为明朝有名的直臣,嘉靖八年(1529)升陕西宁夏佥事。为官之余不忘著述,存世著作有《蓉川集》与《入夏录》。文章简述其著述概况,分析其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略论其诗文蕴涵的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云  
孙德谦为民国时期目录学名家,所著《金史艺文略》稿本现藏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稿本")。国家图书馆所藏佚名《金史艺文略》稿本(以下简称"国图稿本"),经笔者考证,亦为孙氏手稿。经反复比勘,国图稿本乃初稿本,上图稿本为后出定本。国图稿本内容完整而过于简略,上图稿本内容丰富但集部脱佚殆尽,将二本参证互补,可窥作品全貌。孙氏此作于诸家补志中最为晚出,征引详备,体例完善,考证精审,成就最大。借助此书,我们可以对金源一代著述之盛有完整而详明的了解。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春晖  
分析阐述了我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本性,总结了方志艺文志目录体系的特征,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方志艺文志的目录学成就和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建业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通过叙录解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辨人与辨伪,考辨了《汉志》典籍各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和存在方式,因而这种叙录解题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知识考古,本文阐述了校雠学这一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梅玉  
《靖康要录》自成书以来,多以抄本传世。自清陆心源着力校勘,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之流传。然而旧抄本之可贵,在于其可订正陆刻本之处颇多。本文首先考察《靖康要录》之版本流传,其次对此书的整理提出相应的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