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
- 2023(1036)
- 2022(960)
- 2021(915)
- 2020(625)
- 2019(1630)
- 2018(1581)
- 2017(2892)
- 2016(1457)
- 2015(1498)
- 2014(1483)
- 2013(1507)
- 2012(1432)
- 2011(1338)
- 2010(1331)
- 2009(1300)
- 2008(1236)
- 2007(1107)
- 2006(1040)
- 2005(932)
- 学科
- 济(8790)
- 经济(8785)
- 地方(4742)
- 业(4448)
- 管理(3957)
- 农(3268)
- 贸(3227)
- 贸易(3226)
- 易(3120)
- 地方经济(2834)
- 企(2825)
- 企业(2825)
- 方法(2708)
- 数学(2573)
- 数学方法(2545)
- 农业(2447)
- 电子(2156)
- 网上(2144)
- 网上贸易(2144)
- 中国(1742)
- 业经(1739)
- 销(1570)
- 供销(1569)
- 环境(1161)
- 学(1159)
- 农业经济(1049)
- 财(1040)
- 收入(1016)
- 发(994)
- 制(946)
- 机构
- 学院(22208)
- 大学(21304)
- 济(9444)
- 经济(9306)
- 研究(8287)
- 管理(8165)
- 理学(7174)
- 理学院(7052)
- 管理学(6927)
- 管理学院(6888)
- 中国(5834)
- 科学(5276)
- 京(4549)
- 所(4359)
- 研究所(4015)
- 农(3860)
- 中心(3846)
- 财(3584)
- 范(3465)
- 师范(3442)
- 江(3178)
- 业大(3117)
- 州(3043)
- 财经(3015)
- 农业(2980)
- 经济学(2929)
- 院(2878)
- 北京(2849)
- 科学院(2826)
- 师范大学(2762)
共检索到32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古永继
在西南地方史研究中,明代的商屯常为人们提及,但却无明确的事实依据。该地区究竟有无商屯存在?本文通过对明代北方地区商屯的产生及特点、开中法在西南地区的施行和当时有关条件的比较研究,对此得出否定性结论,并就西南地区“商屯说”的产生由来作出了判断和分析。
关键词:
明代 西南地区 开中法 商屯 质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瑜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城市治理的价值观是实现城市成为人类追求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活价值三者的和谐与均衡的地理区域,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生态治理的标的物是空气污染、河水断流、植被破坏。现代的科学技术可实现工业零排放、不发生化学和尘埃污染。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河水断流是由大面积道路硬化所致,同时也导致植被破坏。治理的工程方法分别是为减少汽车使用而建设公共交通系统、蓄积雨水持续补给河流、绿化等三类。城市生态治理的制度设计要实现激励相容目标,其理念是把官员的政治市场行为转变到经济市场行为上来,制定发展城市生态产业制度,设计政府出资建设改为企业出资,政府实施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蓉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对西南4省市科技能力逐一做出了评价,并把它们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全国的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此项研究为西南地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华
越南的开放及对我西南地区的影响杨华在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后,为了恢复和振兴国民经济,越南开始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1991年6月,越共“七大”通过了《2000年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战略》,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90年代,越南总理武文杰走访了东盟几...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琳 徐宗学 杨晓静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西南地区旱涝频发,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性因子。本文利用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西南地区近57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NSO事件与降水、气温及旱涝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ENSO事件存在9 a、24 a和3~4 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②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EI Nin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在La Nina(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同ENSO事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③ENSO事件强度与旱涝等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EI Nino事件强度增大时对应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增多;当La Nina事件强度增大时,西南地区洪涝事件增多;旱涝指数SPI和SOI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I对旱涝的影响存在1~4个月的滞后期,并且在滞后3个月时影响最大。因此,西南地区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旱涝灾害,需要提高对旱涝事件的警惕,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本文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宁妍 钱昱含 徐正会 郝永强 蒋华 李海斌 张宁 张力
【目的】为了全面揭示云南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果】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共记录蚂蚁10亚科、65属、188种,缅甸尼兰蚁[Nylanderia birmana(Forel)]和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a Smith)为优势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3~55种(平均28.6种),个体密度4.0~4089.4头·m~(-2)(平均594.6头·m~(-2)),多样性指数0.2619~2.6397(平均1.6870),均匀度指数0.0924~0.7766(平均0.5283),优势度指数0.1033~0.9143平均(0.3310);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4113~0.4806(平均0.4503),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随着海拔升高,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出现中域效应现象,主要原因是垂直带下部植被受人类改变及干热河谷效应影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同时出现多域效应现象,原因是不同植被类型中存在不同物种的聚集群及不同海拔小生境存在差异。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差异明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关键词:
蚁科 蚂蚁 群落 生物多样性 云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群林 吴花平 王恩创 刘贞
利用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别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两个方面测度我国西南地区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结果显示,重庆市的环境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一直处于全国的中上水平,而广西、贵州、云南三者一直处于偏下水平,四川相比重庆而言创新效率偏低,其原因是由规模效率低效和纯技术效率低效一起造成的,且纯技术效率低效占据主要。虽然我国环境技术效率每年递增,但其平均Malmquist指数每年却在递减,其原因在于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法抵消技术退步带来的影响。这反映出虽然近年我国环境技术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创新产出却未与之成正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荣
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而短时极端降水则是山地灾害成灾演化的关键控制因素。以西南地区1960~2011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起超门限峰值序列(POT),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极端降水频数有增加趋势,速率为0.017/10a,极端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增幅为0.638%/10a;西南地区极端降水频数的变化在年代际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增减差异,增加的区域主要呈现出斑块状分布,而减少的区...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西南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赖景生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西南地区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上游 ,具有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决定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 ,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应将生态目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立公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多要素产业集群,本文针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内涵和西南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评述,并就西南地区服务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特性研究了西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现代服务业 发展 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晓黎
我国西南地区在历史上是植被覆盖率很高的区域,其资源优势在林,而不在农。特别是大面积的陡坡种粮,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人民生活长期贫苦。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从经济战略上考虑农业结构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
农业结构 西南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伏全 魏汗功 陈远材
本文应用数量化模型Ⅰ的原理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滇西南地区龙竹的立地质量,划分了立地条件类型,对龙竹人工林的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提出了大型丛生竹样地调查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龙竹,立地质量评价,产量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士成 何凡能 陈屹松
本文以现代耕地分布格局为基础,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和人口密度等因子与耕地空间分布的关系,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6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耕地数据。结果表明:①就整体而言,清代西南地区耕地空间格局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垦殖范围的扩张,1661-1911年土地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减少了约2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二是垦殖强度的提高,1661-1911年垦殖率大于30%的网格占比提高了10.3%,最为显著的是四川盆地和云南中东部地区。②就清代西南地区耕地数量增减来看,整个时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前期(1661-1724年")复原性"垦殖,60多年间土地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减少了11.4%;中期(1724-1820年)缓慢"拓展性"垦殖,全区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下降约7%,在30%以上的网格占比提高约7%;后期(1820-1911年)局部抛荒与再垦,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从75.0%降至72.2%,在30%以上的网格占比从9.1%提高至10.9%。相关分析表明,本文网格化重建的清代西南地区的耕地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
耕地空间分布 网格化重建 西南地区 清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柱 王小玲 伍建榕 唐军荣 马焕成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
关键词:
木棉 居群 种子性状 变异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