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26)
2022(1094)
2021(1131)
2020(962)
2019(2134)
2018(2235)
2017(3991)
2016(2418)
2015(2884)
2014(2982)
2013(2850)
2012(2940)
2011(2654)
2010(2824)
2009(2800)
2008(3088)
2007(3038)
2006(2765)
2005(2530)
2004(2224)
作者
(8119)
(6859)
(6688)
(6469)
(4381)
(3407)
(3100)
(2688)
(2578)
(2565)
(2425)
(2265)
(2199)
(2192)
(2162)
(2113)
(2081)
(2027)
(1985)
(1976)
(1826)
(1718)
(1660)
(1658)
(1541)
(1534)
(1512)
(1489)
(1472)
(1436)
学科
(9263)
经济(9245)
管理(7620)
(6272)
(5670)
企业(5670)
方法(3928)
(3326)
数学(2951)
数学方法(2817)
中国(2748)
(2500)
(2499)
理论(2471)
(2443)
教育(1923)
(1890)
贸易(1887)
业经(1870)
(1833)
教学(1749)
(1733)
(1727)
银行(1720)
(1705)
(1627)
(1610)
(1564)
金融(1564)
(1562)
机构
大学(39121)
学院(37708)
研究(13641)
(12105)
管理(12065)
经济(11679)
中国(10945)
理学(9853)
理学院(9699)
科学(9422)
管理学(9318)
管理学院(9256)
(9180)
(7684)
(7478)
研究所(6808)
(6678)
中心(6525)
(6471)
农业(5973)
业大(5928)
北京(5923)
(5917)
师范(5834)
(5408)
(4917)
技术(4867)
财经(4822)
(4675)
师范大学(4659)
基金
项目(20800)
科学(15485)
基金(14367)
研究(14266)
(12858)
国家(12726)
科学基金(10297)
社会(8045)
(7909)
社会科(7477)
社会科学(7474)
基金项目(7171)
自然(7053)
教育(7040)
自然科(6916)
自然科学(6914)
(6848)
自然科学基金(6781)
资助(6668)
编号(6014)
成果(5960)
重点(4708)
(4448)
课题(4346)
大学(4019)
计划(3983)
科研(3934)
(3931)
项目编号(3778)
(3710)
期刊
(17314)
经济(17314)
研究(11924)
中国(10091)
学报(8471)
(7391)
科学(6905)
教育(6559)
大学(6353)
学学(5852)
(5702)
管理(5498)
农业(4896)
(3734)
金融(3734)
技术(3638)
图书(2976)
(2775)
财经(2770)
(2506)
(2444)
业大(2391)
经济研究(2204)
书馆(2190)
图书馆(2190)
业经(2187)
(2164)
统计(2141)
问题(2055)
农业大学(2027)
共检索到64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长文  
"告殿"是指某科个别会试中式者因故告请不参加当年殿试,以待来科补试。会试中式者多因疾病、丁忧、时局动荡等原因而"告殿"。通常"告殿"者会在下一科、两科或三科补行殿试,还有个别"告殿"者,未及"补殿"而亡。每科"告殿"人数相对于全体会试中式人员来说还是少数,通常为几人或十几人,个别科则多达二三十人。由于"告殿"制度的存在,致使明代每科会试中式人数与进士人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即便二者数目恰好相同,也多出于巧合,并非表明该科会试中式者与进士在名籍上的完全一致。作为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友宏  
科举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在贤能政治上的重要制度创新,但权力仍可能对科举的公正性造成侵蚀。本文利用明代科举数据,考察了明代权力中枢(内阁)对科举取士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阁对科举会试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殿试阶段,与阁臣拥有相同籍贯(同府或同省异府)的考生将获得更高的甲第,并且更有可能在馆选中被选为庶吉士。阁臣中,首辅对殿试和庶吉士选拔的影响较次辅更大。研究还发现阁臣卸任之后对科举的影响即不复存在,而次辅对科举殿试的影响则随着任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因此,顶层权力的影响导致了明代科举中地域偏袒主义的存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麒如  
明代广东地区共产生梁储、伦文叙、伦以训、霍韬等4位会元,均来自佛山南海。四会元的科举文献散存于各类典籍,经考证,现存确信可考的佛山四会元科举文献有:梁储制义2篇、考试录序言3篇、考试官批语82条;伦文叙制义6篇、殿试策1篇、考试录序言1篇、考试官批语28条;伦以训制义3篇、殿试策1篇、考试录序言1篇、考试官批语30条;霍韬制义3篇、考试录序言1篇、考试官批语20条。这些文献是研究四会元学术思想、岭南科举文化以及明代制义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小龙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好评如潮,诚然该书在收录文集所含科举史料和首次大规模使用《天一阁明代科举录选刊》两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书对明代核心科举文献的使用不甚充分,成为其不容忽视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春林  
讲究等级制是宫殿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从宫殿建筑群的布局、殿式建筑的大屋顶、屋身、台基、色彩等方面分析寓意于其中的等级制思想观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科举制度特有的内涵规范和涵养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性格,即便终生徘徊在科举边缘的读书人亦不例外。他们怀着极度失落愤慨及向往的复杂心情,利用他们手中为“及第”而积聚的知识和屡次“不第”的辛酸,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世人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众生像,“儒生不幸文坛幸”,繁荣和拓展了文学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被科举所遗弃的文人,通过鞭挞科举而成为科举制度虔诚的守护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樊本富  
"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在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间长期存在着两难选择。高考实行分省区定额录取的模式,从自由竞争的角度来看与考试的公平原则有某些矛盾之处,但从调动边远省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当地人文教育水平的提升的角度来看,则有其合理之处。"高考移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裕明  
官利,明代称正利。官利一词的出现不迟于清雍正年间,官利制的出现不迟于明中叶,万历年间已相当普遍。官利制是两权分离的产物,为明代商业经营激励机制创新之一。明代官利率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利率,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博弈的结果,偏高、差异大,不同的商业、以及同一商业中的不同年份有所不同。通过官利制经营方式,明代商人家庭采取分产不分业的分家方式,以保持资本的不变和扩张。官利制为明代徽商经营方式之一,明代徽商经营体制并不因循保守,而是不断创新。认为徽商资本经营依靠宗法维持、缺乏激励机制是极其浅薄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兆裕  
万历年间是明代灾荒最多的一个时期,48年中仅水灾和旱灾就达439次。政府为舒缓灾民的困难,在赈济的同时,通过除豁、改折等方式对灾民的赋税进行蠲免,以减轻灾民的负担。万历时期的蠲免政策,在承袭明初以来的成例之外,还有所补充和发展,特别是无田之民也可享有蠲免待遇的规定,是明代其他各时期都未曾明确过的。万历时期的蠲免以田赋为主,其中存留部分的蠲免形式主要是改折,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在神宗在位的48年中,万历二十七年以前蠲免频繁,而该年之后则蠲免日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从该年起明神宗对朝政采取消极态度,各地报灾请蠲之疏往往留中不发。此外,万历后期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也直接限制了蠲免的进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商岘  
黄册为确定每户丁粮多寡而立,田数限于官民田(官田耕者犹国家之佃户),卫所屯田(军屯)、勋戚赐田不在其内。420余万顷之数殆纯系此类官民田;而460余万顷数内可能就包括了勋戚赐田(指公开占有免纳田税者,隐漏多占的田亩则无法统计),是根据黄册以外的现成资料另外汇入的,两者是不同的口径。否则将难以解释:何以天顺七年为429.35万顷,八年(成化继位)忽为472.43万顷,而税粮不增;何以弘治十五年为422.8万顷,十八年(正德继位)跃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圣楠  
~~
关键词: 祈年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海峰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广桂  陆建飞  
从近期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严重雾霾,到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的地下水污染和400多个癌症村地图,我们不难得到结论: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必须指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经多年矛盾累积的集中爆发而已。我们必须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