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7)
2023(2493)
2022(2296)
2021(2051)
2020(1677)
2019(4261)
2018(4197)
2017(7920)
2016(4436)
2015(4935)
2014(4958)
2013(4985)
2012(4927)
2011(4527)
2010(4730)
2009(4207)
2008(4345)
2007(3916)
2006(3485)
2005(3306)
作者
(12367)
(10284)
(10235)
(9644)
(7197)
(5078)
(4690)
(4270)
(4149)
(3904)
(3829)
(3565)
(3538)
(3535)
(3409)
(3383)
(3291)
(3138)
(3097)
(3011)
(2689)
(2609)
(2600)
(2533)
(2487)
(2454)
(2416)
(2218)
(2093)
(2080)
学科
(18774)
经济(18758)
(15810)
(14382)
企业(14382)
管理(13671)
地方(7430)
方法(5394)
(5241)
中国(5095)
业经(4873)
(4343)
(3972)
(3964)
地方经济(3953)
数学(3751)
(3736)
数学方法(3676)
农业(3621)
理论(3528)
(3450)
(3449)
贸易(3446)
(3392)
经营(3314)
技术(3294)
(3289)
决策(2909)
环境(2888)
计划(2866)
机构
学院(63611)
大学(63006)
管理(25991)
(24712)
经济(24182)
研究(23178)
理学(22455)
理学院(22119)
管理学(21816)
管理学院(21669)
(17588)
中国(16789)
(14380)
科学(13784)
(11565)
(10923)
研究所(10510)
中心(10157)
(9933)
师范(9835)
(8883)
(8747)
(8586)
财经(8556)
业大(8019)
师范大学(7921)
北京(7834)
(7683)
(7574)
(7193)
基金
项目(40337)
科学(32501)
研究(30414)
基金(29103)
(24827)
国家(24536)
科学基金(21502)
社会(18942)
社会科(17904)
社会科学(17897)
(17068)
基金项目(15591)
自然(14533)
教育(14161)
自然科(14142)
自然科学(14141)
自然科学基金(13916)
(13481)
编号(13205)
资助(11651)
成果(10931)
(10757)
课题(9450)
重点(9364)
(9163)
(9039)
(8486)
(7905)
项目编号(7827)
人文(7816)
期刊
(33186)
经济(33186)
研究(18508)
中国(14183)
管理(11932)
科学(8759)
教育(8461)
学报(7721)
(7680)
(7563)
业经(5884)
(5776)
金融(5776)
大学(5707)
技术(5479)
学学(5166)
农业(5039)
图书(4434)
资源(4324)
经济研究(4168)
现代(4042)
问题(3680)
财经(3580)
(3538)
(3494)
论坛(3494)
(3414)
商业(3406)
书馆(3295)
图书馆(3295)
共检索到101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浙江祠祭祖先的形式可以分为庵观附祭与墓祠、家祠、宗祠三种形式。明前期墓祭有墓庵、墓亭、墓祠,士大夫予以肯定。家祠通常祭祀近祖,或有祭祀始迁祖,有违儒家礼制,士大夫也给予认可。家祠事例见于温州府、处州府、金华府、湖州府。明中叶绍兴山阴陈氏创祠堂,置祭田,祭祀父祖。金华府义乌陈氏设立祠堂牌位引起关注。明后期浙江温州祠堂仍在继续设置。温州府乐清县李氏、高氏设置大宗祠。金华府东阳许氏祠堂由地方名人专祠转化为族人宗祠,绍兴府余姚吕氏也有始祖祠,由家祠演变为宗祠。吕氏设置祭田,由族众捐置,三房轮流办理祭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伟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江南常州、苏州等府苦于赋役征收过程中的重赋“虚粮”,设置役田应对。无锡顾氏、华氏的事例说明,设置义田与役田不仅是为了完役,也是为救济族人。义田与宗法关系的讨论集中于江南地区,唐顺之提出了义田起于大宗之废的观点,王樵特别强调义田统理族人的作用,王世贞认为义田使得社会公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源于儒家宗法观念中余财归宗、不给资宗与“博施济众”仁政思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是效仿范仲淹,正统时杨荣与成化弘治时期徐溥、陈宗鲁、华守吉义庄较早设置,模仿者不少,士大夫对此互相激励。徐溥义田事例,导致明廷给予义田明确的政策,影响深远。明代江南义庄是作为宗族建设一环出现的,成为宗族制度的重要有机部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一彪   龙登高  
元明时期浙江宗族的发展轨迹显著地带有国家和区域历史的烙印。宋元易代之际,金庭王氏通过依附元军、结交赵孟頫进而跻身军功家族。至明前中期,核心成员受政策影响,相继谪发卫所,旁支则通过粮长之职扩充土地,发展为士绅家族。明中叶以降,功名人数占据优势的士绅家族主导了宗族话语权。在上述过程中,明前中期与中后期的族谱编纂及祖先祭祀等方面的特征变化体现了家族权势转移与地方发展的路径关联。宗族整合的历程虽然体现出家族精英掌握着对祖先历史解释与塑造的权力,但也呈现了其深受现实背景乃至历史传统的约束。金庭王氏的案例说明,深受国家走向影响的多场家族活动持续推动着渐趋体系与规模的祖先认同与宗族祭祀的变迁,而这既促进了宗族建构的过程,同时又对宗族整合产生了难以直接逾越的路径依赖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康对  黄卫堂  任晓  
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中 ,宗族文化对村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而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宗族偏好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如果能保证村级选举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各方的博弈结果往往会达到某种均衡。因而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是把各宗族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进行的良好的制度安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伟  
较之前代和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宋代浙江方志的编纂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多样的编纂方式,创新体裁和体例,数量众多的修志者和鲜明的纪事特色等四个方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丹利   陈硕  
在历史及文化传统中探索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内生化过程不光是经济史学者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相关文献依然数量有限且结论不一致,大都以描述和思辨为主,缺乏基于系统数据的因果证据。本文结合明代设立军屯这一政策背景,发现家族在内部选定戍边军户过程中所界定出的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契约精神。我们基于系统历史数据,来探索这种“合同型”家族分布对现代语境中契约精神的影响。基础回归结果发现,历史上军户人口比重的确显著影响了当代契约精神,该结果在用明初战争频度作为工具变量后依然稳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亚敏  
浙江茶文化在明代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龙井茶是明代五种名茶中的“至品”。龙井茶的生产和经营蕴含着茶文化 ,并促使浙江茶文化的高度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清楼  
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孝平  
本文从明代出版管理机构、明代对出版活动的导向及明代对出版活动的限禁等三个方面 ,简述了明代的出版管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任雅萱  
本文旨在使用明代山东济南府莱芜县亓氏的例子,说明该时期山东宗族内部"门"的系谱形成过程与宗族构建之间的关系。宗族系谱在成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在纸上的世系图,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谱系。在明代前期的山东,存在一个"户"下分"门"的情况,"户"是登记在官府应对差役的单位。在明代中后期宗族构建的过程中,原先"户"下的"门",便成为宗族内部的一种结构,是区别族人之间资格的重要依据。在族人使用"门"来区别亲疏远近的过程中,亓氏宗族内部作为成文的系谱也在不断完善,以至于完成了他们在万历年间的宗族构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任雅萱  
本文旨在使用明代山东济南府莱芜县亓氏的例子,说明该时期山东宗族内部"门"的系谱形成过程与宗族构建之间的关系。宗族系谱在成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在纸上的世系图,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谱系。在明代前期的山东,存在一个"户"下分"门"的情况,"户"是登记在官府应对差役的单位。在明代中后期宗族构建的过程中,原先"户"下的"门",便成为宗族内部的一种结构,是区别族人之间资格的重要依据。在族人使用"门"来区别亲疏远近的过程中,亓氏宗族内部作为成文的系谱也在不断完善,以至于完成了他们在万历年间的宗族构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华安  
族产是宗族的物质基础。清代江西族产的主要类项是族田。清代江西族产主要来源于族众捐赠、族众摊派、族产生息,具有大众性、平民性的特点。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普遍贫弱。又由于族产来源的大众性、平民性、族产数量的贫弱性、族产的管理、经营有一定的民主性、功利性。族产的使用上遵循先满足祭祖、修祠等“尊祖”性活动,然后考虑“收族”性活动。族产是宗族组织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赵团结  
根据系谱资料归纳出 192 3~ 1995年中国育成的 65 1个大豆品种的 34 8个祖先亲本 ,从中选择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纳入核心祖先亲本名单。其中从东北、黄淮海地区、南方和国外引种 4个子群体入选祖先亲本数分别为2 5 ,2 1,19和 10。入选的 75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 2 1 5 5 % ,对 65 1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 68 99% ,质遗传贡献占72 5 0 %。这批材料可用以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道远  林登豪  陈成斌  
从普通野生稻钴-60γ射线处理后代性状变异、籼粳性鉴别、同工酶分析和野栽杂交亲和性对中国栽培稻近缘祖先及其向栽培稻演化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普通野生稻多年生匐匍生态型能产生倾斜和半直立类型;多年生倾斜生态型能产生一年生的直立型,并出现匐匍性的返祖遗传。多年生倾斜生态型由多年生匐匍型演化而来,具有演化为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