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7)
- 2023(8196)
- 2022(7219)
- 2021(6644)
- 2020(6012)
- 2019(13660)
- 2018(13568)
- 2017(25674)
- 2016(14863)
- 2015(16903)
- 2014(17181)
- 2013(17191)
- 2012(16473)
- 2011(15098)
- 2010(15603)
- 2009(14594)
- 2008(14928)
- 2007(13678)
- 2006(12026)
- 2005(10950)
- 学科
- 济(61673)
- 经济(61602)
- 管理(37104)
- 业(35891)
- 方法(28453)
- 企(27574)
- 企业(27574)
- 数学(25130)
- 数学方法(24812)
- 农(18564)
- 学(16965)
- 中国(15874)
- 财(15394)
- 地方(14963)
- 农业(12242)
- 制(12136)
- 业经(12018)
- 贸(11190)
- 贸易(11185)
- 易(10746)
- 银(9869)
- 和(9832)
- 银行(9831)
- 行(9380)
- 理论(9204)
- 环境(9163)
- 融(9147)
- 金融(9144)
- 务(8742)
- 财务(8719)
- 机构
- 大学(221889)
- 学院(219157)
- 济(84632)
- 经济(82509)
- 研究(80092)
- 管理(77642)
- 理学(65902)
- 理学院(64943)
- 管理学(63415)
- 管理学院(63000)
- 中国(59974)
- 科学(53498)
- 京(48260)
- 农(44378)
- 所(43373)
- 财(40784)
- 研究所(39732)
- 中心(37355)
- 江(35881)
- 业大(35877)
- 农业(35345)
- 范(32572)
- 师范(32241)
- 财经(31717)
- 北京(30508)
- 州(28571)
- 经(28499)
- 院(28492)
- 省(27447)
- 经济学(26116)
- 基金
- 项目(143717)
- 科学(111716)
- 基金(103497)
- 研究(100221)
- 家(92235)
- 国家(91507)
- 科学基金(76166)
- 社会(61272)
- 社会科(57887)
- 社会科学(57865)
- 省(56950)
- 基金项目(55384)
- 自然(51214)
- 自然科(49968)
- 自然科学(49947)
- 自然科学基金(49046)
- 划(48763)
- 教育(46479)
- 资助(42709)
- 编号(40469)
- 成果(34601)
- 重点(33624)
- 部(31555)
- 发(31248)
- 课题(29158)
- 创(28412)
- 计划(28267)
- 科研(28227)
- 创新(26756)
- 大学(26030)
共检索到33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萍萍 贾小焓 仝家欢 吴朋飞
运用数理统计及GIS空间分析对明代河南清真寺数目进行考订并分析清真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代河南清真寺数目已达140坊,遍布河南各府州,呈现出"大分散"格局,且分布具有非均衡性,在开封、怀庆府形成2个极核区,在南阳、归德府形成2个次级密集区,且全省清真寺分布密度以这4个密集区为中心,形成了逐级递减的圈层结构。清真寺的修建与流域分布密切相关,沿颍水、汝水、沙河、涡水、唐河等主要航运河道分布的清真寺较多,约占总数的57%。地理学的空间格局分析直观地呈现出明代河南清真寺已由元代"小集中"转变为"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清真寺 GIS 空间分布 明代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佳 吴晓 胡智行 刘西慧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宋军
以明代北京游览型寺庙诗文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明代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出明代北京游览型寺庙具有以西郊和内城西区为主、与风景游赏地的分布成正相关关系等空间特征。
关键词:
游览型寺庙 分布特征 北京 明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巫振富 赵彦锋 程道全 陈杰
科学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在作物产量空间分异中的作用,对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种植结构选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2008—2010年各县田间肥料试验数据、耕地地力评价资料和夏玉米生长季气象数据,利用Boruta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定量评价施肥、土壤、气候、品种和灌排等5个组别共计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南省夏玉米高产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黄淮海平原区,中产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区和南阳盆地,低产区分布在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外围的丘陵山地。产量年际波动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产区。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均有重要影响。施肥,尤其是配方施肥,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并不能改变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上述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区域性因素的综合制约,有效保护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资源、通过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和改善耕地立地条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是保障可持续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艳想 李帅 酒江涛 任梦雨 樊祎 苏金乐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及Arc GIS10. 2软件对河南省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格局、分布均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集中程度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距离法分析R=0. 628,小于1,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核密度分析中,整体空间分布呈现3个核心区域,平顶山东北区域,豫西北沿省边界呈带状分布及豫南信阳南部,空间分布受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结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属凝聚型不均衡分布。从地级市层面上分析,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东部、信阳南部和三门峡地区;从分区层面上,以豫中较多,豫北、豫西和豫南其次,豫东基本空白。形成原因与地理高程、社会经济和历史事件有关。交通不便、经济相对发达或相对落后、历史事件少发的区域,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亚强 陈伟强 高涵 马月红
以河南省12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Geo Da技术手段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状态,形成了平顶山市、信阳市境内两个高密度区;河南省传统村落整体呈现"中心多、四周少"的分布态势;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除了地形、海拔、交通发展程度等共性因素以外,河流、与区域中心城市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独特性。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乔亦昕
收集了309个村庄1 766位大病患者等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展示了河南省兰考县农村大病患者分布的空间分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这种格局的环境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大病患者的空间分布整体分散又局部集中,高发村庄多沿交通线呈带状分布,且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2)以本村患病率为因变量,选取本村贫困人口数、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散点图绘制、回归函数拟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均展示了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变化有关联却无明显的关系,不足以解释村庄患病率的空间分异性;(3)影响农村患病的因素极为复杂,文章并未找到真正的地方性原因,这实际上是次生地方病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合理、科学解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明洁 艾少伟 陈肖飞
以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间区位分析,对于阐释特殊商业空间区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发现,西宁东关大寺周边商业行业在空间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其空间分布格局可依据带别特化系数大小划分为稀疏带、密集带和高度密集带。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的空间区位主要依穆斯林商业行业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商业行业密集的地带并非一定位于城市主干道,区位条件较好的城市支路也可能成长为商业行业的空间密集地带。与此同时,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对清真大寺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邻寺布局"的空间特征非常显著,并对回族居住区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具有强烈的空间敏感性,但这种空间敏感性又因穆斯林商业的传统性和现代性而存在不同。穆斯林传统商业行业主要依托穆斯林日常生活而存在,对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邻寺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明显,基本靠近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进行布局。穆斯林现代商业行业则更多依托消费市场和门槛人口而存在,对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和商业中心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带状布局"或"点状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显著,基本沿城市交通进行临街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一
针对现阶段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对河南黄河区域的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据汇总,构建该区域的不可移动文物地理空间数据库。使用平均最邻近比率与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河南黄河区域各时期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其时空间变化与不同等级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1)河南黄河区域不可移动文物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2)不同时期河南黄河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布局整体上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呈现突出的时空异质性;(3)不同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在特定时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昊原 唐华仓
本文通过分析淘宝村集聚现象的最新变化,研究淘宝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淘宝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我国淘宝村93%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本文利用基尼系数、莫兰指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值分析淘宝村地理空间分布。最后,文章指出淘宝村集聚发展是由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所决定的,电商在农村集聚发展,能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水平。淘宝村集聚发展存在空间拥挤、环境污染和竞争内卷化等问题,应该通过科学规划、引进人才和鼓励创新等措施,确保淘宝村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雪峰 王桂新
以2000—2013年河南省17个城市市辖区的非农业产值为城市规模的特征量,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基尼模型和分形理论对河南省城市体系的经济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河南省城市体系呈现出首位型和位序-规模型的分布特征。首位城市郑州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城市,经济迅速向首位城市集聚,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郑州以下,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并不很大,这主要因为其它高位次城市的经济规模不很突出,没有发展成和其高位次相对应的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相对比较发育。但城市经济规模分布趋于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中小城市,正在形成较为合理的经济规模等级结...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经济规模序列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