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6)
2023(6234)
2022(5335)
2021(5113)
2020(4363)
2019(9644)
2018(9703)
2017(18195)
2016(9885)
2015(11328)
2014(10844)
2013(10746)
2012(10231)
2011(9303)
2010(9920)
2009(9356)
2008(9635)
2007(9198)
2006(8784)
2005(8445)
作者
(27570)
(22497)
(22334)
(21519)
(14579)
(10781)
(10332)
(8668)
(8574)
(8429)
(7727)
(7665)
(7388)
(7285)
(6950)
(6879)
(6808)
(6672)
(6659)
(6658)
(5960)
(5423)
(5408)
(5385)
(5209)
(5131)
(5066)
(4928)
(4585)
(4518)
学科
管理(36640)
(34389)
(31714)
经济(31663)
(31018)
企业(31018)
中国(13589)
(13183)
技术(13008)
(11166)
银行(11161)
(10808)
(10714)
图书(10617)
(10546)
书馆(10048)
图书馆(10048)
业经(9923)
技术管理(9467)
(8822)
金融(8822)
地方(8548)
方法(8416)
(8195)
(8086)
工作(8050)
理论(7260)
(7180)
体制(6856)
(6824)
机构
大学(136560)
学院(133214)
管理(52884)
(51068)
经济(49529)
研究(44111)
理学(42103)
理学院(41613)
管理学(40953)
管理学院(40616)
中国(39212)
(29679)
(28325)
(25477)
科学(24223)
图书(22815)
书馆(22219)
图书馆(22218)
中心(22161)
(21740)
(21562)
财经(20405)
(20221)
师范(20129)
北京(19613)
研究所(18620)
(18038)
(16484)
(16444)
(15911)
基金
项目(74445)
研究(60872)
科学(58360)
基金(51422)
(42884)
国家(42450)
社会(37551)
科学基金(36723)
社会科(35551)
社会科学(35539)
(29643)
编号(27767)
教育(27387)
成果(26251)
基金项目(26160)
(24200)
自然(21049)
自然科(20621)
自然科学(20618)
自然科学基金(20248)
资助(20206)
课题(18690)
项目编号(18541)
(17942)
创新(16879)
重点(16203)
(16158)
(16075)
(15633)
(15511)
期刊
(68070)
经济(68070)
研究(46106)
中国(35248)
图书(31027)
书馆(25265)
图书馆(25265)
管理(23583)
(23163)
(20906)
金融(20906)
教育(20518)
学报(17777)
(16224)
科学(14843)
大学(13691)
技术(12536)
业经(11794)
(11574)
论坛(11574)
财经(10422)
学学(10147)
农业(9930)
经济研究(9612)
(9043)
问题(8490)
情报(8416)
理论(7825)
(7739)
实践(7052)
共检索到247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杰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杰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军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郎菁  
许宗鲁在明嘉靖时期刻书多种,版刻风格独树一帜,且精于校勘,细于工艺,具有较高的版本及文献价值,多有名家递藏。本文查考出许宗鲁刻书九种,其刻书地为他任湖广学政时的驻地湖北武昌。并纠正叶德辉《书林淸话》关于许宗鲁的两处疏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磊  
考察了官书局刻书的特点 ,论述了其兴盛的原因和不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于蕾  
藩府刻书为明代刻书重要特征及组成部分,无论数量及质量皆为当时翘楚。本文简要介绍湖南明代藩府刻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磊  
明代历经270余年,工商业的进步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其雕版印刷出版事业也同样如此,亦有改进和发展。从所刻书的数量和品种来看也远远超过宋、元,而宋元旧刻传至今日已日见稀少,且藏之几家大图书馆内,成为稀世之物。相比之下,明代刻本传世多,距今近,流播广,阅读、整理、研究古籍,明刻本愈显重要。明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府刻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洪权  
版片是中国雕版印刷术最重要的实物见证。民国时期图书馆保存的刻书版片,为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术及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概况、版片的收藏与保管方法、版片的数量与种类等问题,为当代保护版片、弘扬雕版文化提供借鉴,亦填补民国时期雕版印刷史和图书馆史研究在版片保护领域的空白。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京州  
及所记钤印,勾稽明代藏书家朱子儋藏书共二十七种,五百馀卷,其藏品覆盖面广,然以书画和别集为最多,对宋本的重视,是朱子儋藏书的又一特色。藏书之外,朱子儋还汲汲于刻书,对于所刻之书,他一方面续加补苴,一方面又抽取英华,看重选本,具有自觉的选家意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昭勇  
萧敷政,清末民国重要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光绪末年,他从湖南还乡,在江西泰和建筑别墅,专事藏书与刻书。其遐观楼藏书数量可观,独具特色,后遭兵火,逐渐散佚。目前国内外有10家公藏单位共计收藏萧氏藏书47种,皆为善本。其刻书堂号为“趣园”,刊刻乡邦文献、启蒙读物及医学书籍共17部37种。萧敷政为传统典籍文化作出积极贡献,在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鲁先进  
董金鉴为晚清期间热心于公益的会稽乡绅,关于他的藏书与刻书事业,史料很少提及。现就绍兴图书馆所见资料,结合史实,对其藏书量、藏书特色、藏书印、刻书抄书以及最终归宿作一基本汇述。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京华  
《新元史》成于一人之手,而被列入"廿六史",成为正史的殿军之作,值得特别关注。民国初年梁启超、王国维等以"新史"的标准衡量此书,颇有批评,而日本学者的评价却从同于乾嘉学术的代表作《四库总目提要》的观点,显现出现代史学的吊诡。《新元史》的编纂始于清末,成于民初,跨越时代;其刊印先有铅排本,后有雕版本,实为复古。《新元史》的校勘,也存在庚午重订本讹误,反不如退耕堂初刻本之处,令人意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洪晓婷  
中华书局王仲荦点校的《南齐书》是目前该书最好的版本,吸收了国内古代到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然而尚有一海外校勘记——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批识,较少为人关注,其校勘功能未能充分发掘。今对荻生批识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类、统计,并与中华书局标点本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比勘、统计、辨析,得出荻生的批识总计614条,大体可分为指出异文、补出脱文、指出衍文等11类。批识中以指出异文和纠正误文为数最多。初步判断可靠的有297条,其中对中华书局本《南齐书》修订有补益的,至少120条,还有不少批识未详存疑,亦对中华书局本《南齐书》修订很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妍  
张钧衡《尚书注疏校勘记》系以永乐本对校阮本而成。我们逐条检对阮元《校勘记》可以发现,张钧衡《校勘记》参考了阮元《校勘记》,也校出了更多阮元未校出的错误。尽管张钧衡《校勘记》存在抽校、漏校、误断等问题,但其所列的每一条校记,对于认识阮本的校勘质量和使用阮元《校勘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有开拓意义的新成果,在《尚书注疏》校勘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宋光宇  何朝晖  
中国学者陈清慧的《明代藩府刻书研究》与法国学者热罗姆·凯卢埃甘的《为声望而刻书?明代藩府出版业和出版物》均是研究明代藩府刻书的成果。陈清慧主要利用文献学方法研究藩府刻书的概况以及藩府刻书在内容、时间、地点上的规律,着眼点在于物质形态的"书";凯卢埃甘从书籍史角度,将藩府刻书置于宗室的社会和文化史大环境下,围绕藩府刻书的动因、来源、过程、主体、流通等论述。文章比较两书,以管窥中外学者在藩府刻书研究上的同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