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7)
2023(12292)
2022(10878)
2021(10253)
2020(8587)
2019(19995)
2018(19925)
2017(38206)
2016(21259)
2015(24060)
2014(24147)
2013(23503)
2012(21334)
2011(19237)
2010(19152)
2009(17555)
2008(17028)
2007(14751)
2006(12904)
2005(11428)
作者
(59896)
(49621)
(49569)
(47028)
(31669)
(23969)
(22382)
(19482)
(18996)
(17865)
(17049)
(16740)
(15817)
(15668)
(15363)
(15214)
(14927)
(14694)
(14138)
(14093)
(12364)
(12340)
(11868)
(11389)
(11139)
(11127)
(11093)
(10932)
(9989)
(9779)
学科
(77591)
经济(77468)
管理(64253)
(57746)
(49433)
企业(49433)
方法(35578)
数学(30530)
数学方法(30137)
(23494)
(20736)
中国(20599)
(18812)
业经(18357)
(17667)
地方(16673)
理论(15266)
(14147)
财务(14076)
财务管理(14042)
农业(13526)
企业财务(13328)
(13259)
贸易(13253)
(13115)
环境(13039)
(13034)
技术(13006)
(12877)
(12475)
机构
大学(295275)
学院(293689)
管理(116832)
(111882)
经济(109232)
理学(101428)
理学院(100273)
管理学(98540)
管理学院(98001)
研究(96017)
中国(69878)
(62423)
科学(60050)
(55002)
(47696)
(45122)
业大(43906)
研究所(43369)
财经(43294)
中心(43135)
(42347)
北京(39402)
(39242)
(39230)
师范(38855)
农业(35305)
(35214)
(34839)
经济学(33122)
财经大学(32141)
基金
项目(203920)
科学(159725)
研究(151298)
基金(146515)
(126876)
国家(125828)
科学基金(108346)
社会(93394)
社会科(88388)
社会科学(88364)
(80855)
基金项目(78579)
自然(70539)
教育(70470)
自然科(68837)
自然科学(68824)
自然科学基金(67565)
(67184)
编号(62492)
资助(59946)
成果(51637)
重点(45567)
(44820)
课题(43509)
(42588)
(42401)
(40136)
创新(39680)
项目编号(38774)
教育部(38687)
期刊
(123138)
经济(123138)
研究(87847)
中国(57978)
学报(46804)
管理(42973)
(42571)
科学(42362)
(41135)
教育(38296)
大学(35720)
学学(33430)
农业(28587)
技术(25791)
(23841)
金融(23841)
财经(21097)
业经(19746)
经济研究(18616)
(17755)
问题(15975)
图书(15957)
理论(15192)
科技(14685)
(14208)
实践(14035)
(14035)
(13734)
技术经济(13192)
现代(13073)
共检索到427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博翼  
本文考察南直隶这个特殊行政区域的养马徭役问题,探讨了环境上不适合养马的腹心地区马役的编派、变化、地方应对、负担轻重,即研究马役佥派下的养、买、折问题。虽然南直隶普遍论地派养马匹,但种马派征仍以丁为系,整个赋役体系“丁粮兼论”的框架并未完全打破。而从寄养马匹于北方,到往凤阳以北买马,再到直接买补马匹递解、帮马户买马,明代赋役体系的变化过程清晰可见,但养马徭役一直存在而且并未完全折纳,折银进程也不是线性的替代过程。折征、买补、朋养、预借本折马银两,一系列变动反映出赋役被逐渐纳入更易操作的财政核算框架之内。养马徭役作为赋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揭示了明代国家的财政困境和前近代政治组织在制度运作层面向现代国家演变的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亮  
明代确立赋役财政体制,对基层社会进行了强有力改造,国家以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控制社会经济,压缩私人商贸的活动空间。市场繁荣未必会推动赋役财政体制的货币化改革,相反市场会嵌入赋役财政体制,客观上帮助政府实现财政目的。徭役及其"附带性财政责任"是地方政府在定额财政限额之外获取财政资源的主要方式,解户、坊里长、均徭差役群体在政府指令的驱动下,参与到各层级市场交易中,助其完成财政流通。徭役的"可交易性"降低了民户的服役成本,市场嵌入也为徭役审编提供了统一标准,使徭役审编具备可量化、可分解的特点,增强了徭役佥派的均平性,从而使徭役体制表现出更强的调适性。总之,"徭役+市场"的财政流通机制有长期存在的土壤,是明代市场流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蓉  
明代科举考试中对儒家经典的测试,集中体现于乡试、会试试经,采用"专试一经"的政策,命士子从儒家五经中自由选择一经应试。对明代举人数量最多的直省——南直隶(约今苏、皖、沪三地)——共64科、8904名举人的试经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试经中五经分布不均,偏经现象严重,中式《诗》者最多,中式《春秋》《礼记》者最少。从流变上看,明前期各经的试经占比波动较大;明中后期中式《易》者渐增,各经占比趋于稳定。南直隶乡、会的试经分布、流变情况高度关联,与全国会试试经情况类似。试经分布与流变受习经人数、社会思潮、地域学风等因素影响。为防止五经偏废,科举设计者对试经进行了配额录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建路  
元代直隶省部地区冶铁机构可分为燕南的顺德等处和燕北的檀景等处,其机构设置有一个合并变化的过程。临水、沙窝、固镇3处冶场位于广平路。丰阳可能为綦阳之误,位于顺德路。左村可能为石村之误,位于彰德路林县。《元史·食货志》可能漏掉了景州三冶,所列檀景等处採金铁冶都提举司七冶应该都位于檀州境内。新发现的武安县阳邑镇《重修寿圣寺碑》碑阴铁冶官题名,是研究元代基层冶场的珍贵资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江南常州、苏州等府苦于赋役征收过程中的重赋“虚粮”,设置役田应对。无锡顾氏、华氏的事例说明,设置义田与役田不仅是为了完役,也是为救济族人。义田与宗法关系的讨论集中于江南地区,唐顺之提出了义田起于大宗之废的观点,王樵特别强调义田统理族人的作用,王世贞认为义田使得社会公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源于儒家宗法观念中余财归宗、不给资宗与“博施济众”仁政思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是效仿范仲淹,正统时杨荣与成化弘治时期徐溥、陈宗鲁、华守吉义庄较早设置,模仿者不少,士大夫对此互相激励。徐溥义田事例,导致明廷给予义田明确的政策,影响深远。明代江南义庄是作为宗族建设一环出现的,成为宗族制度的重要有机部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毅生  
地契上的直隶印花票郝毅生印花票也称印花,是缴纳印花税的凭证。在商事、产权等行为所书立或使用的凭证上贴上政府所售的印花,也就是缴纳了印花税。这种税于1624年创于荷兰,以后英、美、日本等国先后仿行。我国何时开征此税尚未查到准确年月,但从搜集到的地契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乃梁  
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普遍缺失使学界开始思考金融素养培育的制度必要性。从源流来看,金融素养培育得益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消费者保护浪潮的盛行,并在制度演化中愈发彰显独立性价值。伴随制度实践的深入,金融素养被视为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并逐渐纳入主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政府间国际组织、专业性国际机构以及私营部门的广泛参与,为金融素养培育的制度实践提供丰富的政策建议与资源保障。从初期零散的智识性倡导,到中期协同的战略性推进,再到近期系统的针对性提升,金融素养培育已经成为金融全球化视域中不可忽视的制度环节。立足协同性与实效性的制度节点,厘清主体权责、强化公私协同、明确优先事项,有效缓和因成本与收益不可控引发的有效性质疑,是金融素养培育国际探索的有益经验。面对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应从消费者金融素养实际水平出发,逐步提高金融素养培育的政策优先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毅生  
保定奴隶社会土地制度郝毅生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保定先后为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王朝所统治。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夏启继承王位后,诞生了家天下的奴隶制国家,将统治的黄河流域南北疆域分为九州,当时保定属冀州,土地归夏的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兆成  
明代的役制很复杂。《明史·食货志》是这样记载的: “役曰里甲、曰均徭、曰杂泛,凡三等。以户计曰甲役,以丁计曰徭役,上命非时曰杂泛。皆有力役,有雇役。府州县验册,丁口多寡、事产厚薄,以均其力”; “役法定于洪武元年。田一顷,出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黄册成,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以上、中、下户三等,五岁均役,十岁一更造。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者,编第均之,银力从所便,日均徭,他杂役曰杂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录  
1909年俄国探险家П·К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掘走大批西夏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这批西夏文献除大量佛经外,还包括字典、辞书、类书、法律文献以及译自汉文的兵书、类书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西夏研究资料,拓展了西夏研究领域,为西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德义  李宗辑  
洪武初年,基于政治与安全的需要,朱元璋下令于实施科举之际行"宾贡",并颁科举诏于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后仅高丽一国成行。明廷和高丽王朝斟酌前代制度,在宾贡的考试流程、参考年岁和解额、试卷内容与发榜方式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然而"宾贡"仅举办一届之后,即因明代政局的变化及朝鲜半岛政权的嬗替,以及朝鲜士子不通华语等缘故而被停废。自此,从唐长庆以来历代所推行的宾贡制度再无施行,中国与藩属国之间的交往被其他多种形式的互动所替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论述了两汉时期私人徭役的性质、地位、作用、特点和历史演变 ,服役者的不同身份、劳动的种类范围 ,以及私人徭役存在、发展的原因与社会背景等问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鞠明库  
勘灾是救灾的重要环节,其结果是制定救灾决策的重要凭依。明代勘灾经历了遣使勘灾、地方官踏勘与户部覆勘结合、监察官广泛参与、巡按主导等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勘灾机制。然因勘灾机制本身存在的程序与效率的冲突、勘灾监察的泛化与实质弱化以及勘灾过程中的渎职、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明代勘灾的效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申斌  
明洪武到弘治年间,州县官府的赋役管理从基本不依赖核算向需要且能够进行核算的状态转变。洪武、永乐时期,在官府体系内部,只有田赋被部分地纳入核算管理,其他赋役征发则完全或绝大部分无法计量,也没有计划性。宣德以降,地方官员吸收民间粮里阶层分担赋役负担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旨在"均平"的改革,以确保赋役的可持续征发。在探索均平之道的过程中,不同地方官员多采取量化赋役负担、预定征收计划、将派征对象标准化并进行摊派核算的方式。其中,田赋额等开始扮演摊派对象的角色。这开启了州县层面赋役征收核算体系的发展之路,也导致府、州、县与户、工等部及布政使司之间产生了赋役核算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二重会计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园  
认识明代基层役户的应役实态是理解国家赋役派征体制的重要内容。作为明代江南财赋的调征重地,苏州府役重役困现象的出现与国家的财政集权设计和江南赋役政策密切相关,是明代江南徭役问题的典例。宣德以来,为疏解差役压力,重建宋元义役之法,苏州府形成国家排役之外的又一应役模式。根据推行主体的差异,苏州义役分为官置和民置两种,前者依托国家政权强制推行;后者则是当地富民出于保富目的的自办之举。在地方财权不敷事权责任的明代财政体制下,民置义役的兴起凸显出富民群体在国家赋役征收和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通过对苏州府役户的应役实态考察,可以为回答明代江南的长期役困事实和地方派役长期维续的矛盾提供一种合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