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2)
2023(10010)
2022(8008)
2021(7097)
2020(5754)
2019(12934)
2018(12621)
2017(24321)
2016(12899)
2015(14272)
2014(14043)
2013(14047)
2012(13218)
2011(11805)
2010(12334)
2009(11579)
2008(11774)
2007(10782)
2006(9878)
2005(9422)
作者
(37665)
(31458)
(31407)
(29192)
(20094)
(14800)
(14186)
(12242)
(11882)
(11320)
(10729)
(10396)
(10336)
(10003)
(9797)
(9449)
(9379)
(9079)
(9029)
(8933)
(7899)
(7796)
(7591)
(7304)
(7185)
(7036)
(6957)
(6903)
(6228)
(6196)
学科
(69970)
(68938)
经济(68860)
(64102)
企业(64102)
管理(52622)
业经(26914)
(23226)
方法(21818)
(20551)
地方(19541)
中国(19354)
农业(17513)
技术(16490)
(16249)
财务(16234)
财务管理(16221)
企业财务(15341)
数学(14222)
数学方法(14161)
(13266)
(13124)
(12786)
(11877)
(11534)
理论(11480)
(10964)
贸易(10951)
(10585)
技术管理(10530)
机构
学院(193306)
大学(185051)
(86151)
经济(84672)
管理(78070)
理学(65559)
理学院(64860)
研究(64739)
管理学(64221)
管理学院(63842)
中国(52946)
(43003)
(39705)
科学(36727)
(32828)
(32653)
(31504)
财经(30462)
中心(29141)
研究所(28828)
北京(28189)
(27476)
业大(26231)
农业(25338)
(25165)
经济学(24947)
(23362)
(23338)
师范(23164)
商学(22822)
基金
项目(117958)
科学(94915)
研究(90667)
基金(84677)
(71586)
国家(70789)
科学基金(62976)
社会(59609)
社会科(56607)
社会科学(56596)
(48343)
基金项目(44794)
教育(39038)
(38688)
自然(38376)
自然科(37497)
自然科学(37490)
自然科学基金(36871)
编号(36558)
资助(33269)
(32112)
(30958)
成果(28418)
(28309)
发展(26847)
(26401)
重点(26084)
课题(25610)
创新(25440)
(25000)
期刊
(110229)
经济(110229)
研究(61376)
中国(42844)
管理(35735)
(33448)
(32727)
科学(24857)
学报(22879)
农业(22716)
业经(21707)
(21114)
金融(21114)
技术(19533)
教育(18604)
大学(18550)
学学(17495)
经济研究(16549)
财经(15435)
问题(14126)
(13945)
(13447)
技术经济(12610)
现代(11290)
商业(11121)
世界(10915)
(10634)
经济管理(10302)
财会(9652)
国际(9388)
共检索到312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明代南京的丝织业,无论是官营织造的机构数目、生产规模,还是民间丝织业的生产实力,以及官民营丝织业的生产量、丝绸品种质量、丝绸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自此,南京成为丝绸生产重心之一,同苏州和杭州一起,奠定了三大城市丝织业的坚实基础。 一、明代南京的官营织造业 南京的官营织造业自昔兴盛。至元十七年,元廷就在宋贡院旧地置东织染局,以后又在旧侍卫马军司置西织染局。仅东局就有“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额造段匹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五百二斤八两”,规模不小。入明以后,南京先为都城,后为留都,有了这种政治地位,官营织造业更为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海波  熊燕军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状况 ,并非大大落后于北方 ,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产量高、质量优良、丝织技术先进、产品大量行销海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楠  袁礼  国胜铁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昊  
宋代四川地区形成了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中北部两大蚕桑丝织业产区并驾齐驱的局面。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民户生计,不仅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更加普遍,而且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些农民开始脱离粮食生产,转而以经营蚕桑丝织为生,民户的生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蚕桑丝织业在民户生计中的地位凸显,与当地民户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蚕市可以了解成都地区民户的生产节律、与市场关系,以及信仰习俗等日常生计安排。不过由于宋朝在四川地区征收大量的丝织品供应西北军需和奢侈消费,当地民户负担沉重,生计状况并不乐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巫宝三  
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史料,全文如下: 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 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243,“何明远”引) 像这样记述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史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在现存文献中可以说是仅见的。难怪史家,特别是经济史家,都十分重视这条材料,并常用它来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高度。如有的史家说,何明远“是一个资本所有者”,他经营的是“大规模织绫工场”,或说是“大规模的私人纺织作坊”。有的史家则用这条史料为例,说明唐代织紝业的发达。由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乜小红  丁君涛  
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涉及蚕桑、丝织及绢帛的文献不少。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性研究,揭示出高昌郡及高昌王国前期是蚕桑丝织业的繁荣兴旺期,西方对绢帛的需求与晋末中原绢帛供给的中断,带给高昌发展蚕桑丝织业的机遇。高昌郡府鼓励植桑养蚕,管控大部分蚕桑户、织造户的生产,致力于丝绢的聚集和外销。麹氏高昌建国后,臣属于北魏,丝绸之路重开,中原丝织物的大量西输冲击了高昌丝绸绢帛市场,银币替代锦绢成为流通手段,使得高昌丝织业由盛转衰。唐灭高昌后的西州时期,中原先进技术生产出的丝织品源源西来,导致高昌蚕桑丝织业趋于萎缩,被緤布的生产所取代。历史背景的变迁,决定了高昌地区丝织业的兴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宾泓  
在我国丝织业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丝织业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大幅度的空间转移,研究这一转移过程,分析其转移因素,对于总结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分布规律有一定意义。一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丝织业重心位于黄河流域,其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丝织业生产相对集中于黄河流域(见图1)。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区各诸候国均把农桑放在经济生产的首位,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根据《诗经》、《史记》、《禹贡》等史书记载,当时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唐代是我国蚕桑丝织业大发展时期,从建国到开元天宝间,经过百余年的经营,已在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展开。其产地分布范围辽阔,区域广远,产品质量,数量均领先全国。然本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受战争破坏十分严重,乱后丝绸生产情况如何,本文拟分区讨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方浪  吴方基  
丝织业,自远古以来,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的重要评价因素。特别是秦汉以来,丝织业渐已成为仅次农桑的支柱经济产业,并在对外贸易及政治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汉丝织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涵盖了丝织品生产技术,丝织品价格、种类、贸易、消费,丝织文化与丝绸之路及秦汉丝织考古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秦汉丝织业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璞  
明代中叶以后 ,太湖南部的苏嘉湖地区逐步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具有明确结构和合理布局的桑蚕丝织区域经济体系。生丝的生产和输出中心逐渐整合到了地处湖、苏交界的南浔———震泽一线 ;丝绸的生产和输出中心则最终整合到了濒临嘉、苏交界的盛泽一地。考察这一区域经济体系形成中行业区位格局整合的历史过程 ,对于思考今天的区域开发与发展不无启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继亮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又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自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后,其繁荣程度及其历史影响远远胜于陆上丝绸之路。当代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阿里·玛扎海里教授曾经对陆上丝绸之路倍加称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卫平  李绍明  
本文实证分析了南京商贸企业集团的运行状况,并将其与国内商贸集团和国际商贸集团进行比较研究,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商贸企业集团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卓民  
南京快餐业发展透析作者:陶卓民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210097)文章指出,据统计我国快餐店到1994年底约有48万家,虽然外国快餐店数目很小,但从营业额来看,却占了当年总额的1/3。所以,加快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快餐十分必要。南京快餐业近年来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本文界定了先进制造业的概念,构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行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客观赋权的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出了南京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