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7)
2023(3228)
2022(2714)
2021(2564)
2020(2189)
2019(5006)
2018(4764)
2017(9873)
2016(5471)
2015(5729)
2014(5438)
2013(5600)
2012(5291)
2011(4665)
2010(4703)
2009(4402)
2008(4313)
2007(3901)
2006(3678)
2005(3416)
作者
(13874)
(11341)
(11315)
(11251)
(7439)
(5488)
(5270)
(4355)
(4337)
(4242)
(4091)
(3895)
(3859)
(3834)
(3660)
(3624)
(3458)
(3324)
(3260)
(3259)
(3109)
(2864)
(2746)
(2647)
(2621)
(2606)
(2536)
(2388)
(2371)
(2284)
学科
(21543)
(20517)
经济(20500)
税收(20121)
(19949)
管理(16370)
(13229)
(12743)
(10846)
企业(10846)
财政(7631)
方法(7234)
(6625)
数学(6553)
数学方法(6517)
中国(6090)
(5995)
地方(5895)
国家(5786)
(5271)
(5151)
(5087)
财务(5085)
财务管理(5072)
结构(5068)
(5025)
产业(4906)
企业财务(4884)
业经(4363)
(4318)
机构
学院(70389)
大学(70061)
(30500)
经济(29966)
管理(25415)
研究(24165)
(23681)
理学(21829)
理学院(21585)
管理学(21368)
管理学院(21210)
中国(18274)
财经(16454)
(14805)
(13914)
科学(13813)
(12476)
(12164)
财经大学(12012)
(11841)
(11590)
经济学(10571)
研究所(10451)
中心(10216)
(9697)
经济学院(9665)
(9445)
北京(8877)
税务(8863)
(8796)
基金
项目(44194)
科学(34933)
研究(33257)
基金(32953)
(28285)
国家(28107)
科学基金(24070)
社会(22455)
社会科(21460)
社会科学(21454)
基金项目(17153)
(16507)
自然(14163)
教育(14027)
自然科(13830)
自然科学(13826)
(13789)
资助(13644)
自然科学基金(13605)
编号(13159)
成果(11983)
(10064)
(10009)
重点(9883)
国家社会(9853)
(9665)
(9085)
(9038)
课题(8920)
项目编号(8861)
期刊
(34630)
经济(34630)
研究(29863)
(19091)
(15086)
(14689)
税务(13381)
中国(12161)
学报(10681)
管理(8697)
科学(8431)
财经(7740)
大学(7701)
学学(7372)
(7314)
经济研究(6749)
(6526)
(5582)
金融(5582)
农业(4683)
问题(4636)
(4362)
财政(4362)
技术(4321)
业经(4247)
财会(4215)
(4181)
(4181)
涉外(4181)
教育(4155)
共检索到113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兆裕  
万历年间是明代灾荒最多的一个时期,48年中仅水灾和旱灾就达439次。政府为舒缓灾民的困难,在赈济的同时,通过除豁、改折等方式对灾民的赋税进行蠲免,以减轻灾民的负担。万历时期的蠲免政策,在承袭明初以来的成例之外,还有所补充和发展,特别是无田之民也可享有蠲免待遇的规定,是明代其他各时期都未曾明确过的。万历时期的蠲免以田赋为主,其中存留部分的蠲免形式主要是改折,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在神宗在位的48年中,万历二十七年以前蠲免频繁,而该年之后则蠲免日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从该年起明神宗对朝政采取消极态度,各地报灾请蠲之疏往往留中不发。此外,万历后期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也直接限制了蠲免的进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桂平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有很多藏书家,而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先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然后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为代表,论述藏书风气对刻书的影响和刻书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园  
认识明代基层役户的应役实态是理解国家赋役派征体制的重要内容。作为明代江南财赋的调征重地,苏州府役重役困现象的出现与国家的财政集权设计和江南赋役政策密切相关,是明代江南徭役问题的典例。宣德以来,为疏解差役压力,重建宋元义役之法,苏州府形成国家排役之外的又一应役模式。根据推行主体的差异,苏州义役分为官置和民置两种,前者依托国家政权强制推行;后者则是当地富民出于保富目的的自办之举。在地方财权不敷事权责任的明代财政体制下,民置义役的兴起凸显出富民群体在国家赋役征收和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通过对苏州府役户的应役实态考察,可以为回答明代江南的长期役困事实和地方派役长期维续的矛盾提供一种合理解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海瀛  
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发动和领导的席卷全国“丈地亩,清浮粮”运动,史称“万历清丈”,是张居正经济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山西万历清丈是全国清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万历清丈史上,山西虽然不是试行省份和重点地区,但由于万历清丈的总纪录——《山西丈地简明文册》(以下简称文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就为研究山西万历清丈提供了极为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在历史上,财政活动一向都关联国家大政,财政改革则历来是惊心动魄的事件。处于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纪明代财政史,尤其值得特别关注。《万历会计录》四十三卷,约百万字,作为明朝万历初年(16世纪80年代)张居正改革的直接产物,是一部古代国家财政大型数据文献,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古代惟一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卷帙、数字浩繁,长期以来这部书使中外研究者望而却步,未经整理,书中的数据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就使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当时在中国北方和西部与宋朝并存的政权有辽、金、西夏。辽(公元916年—1125年)是以契丹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北方政权。后来金灭辽,金被蒙古所灭。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部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蒙古汗国,自称成吉思汗,后称元太祖。经蒙哥、忽必烈的拓疆,势力抵黄河流域,先后灭辽、西夏、金、大理。1260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据汉地建国称汗,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公元1279年攻陷南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毅生  
历代土地赋税郝毅生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对土地征税最早,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赋税兴革多变,名目繁杂。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缴贡纳粮),殷人七十而助(劳役地租),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合一彻地为粮),其实皆什一也(田赋为10%)。”即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学文  
自从秦立郡县制以降,县是封建机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又是政权的基层组织,它是实施管理户赋、治安、水利等方面职能的一级行政建制。因此研究封建晚期的社会与经济,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县份进行个案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深入剖析封建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结构或现象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在《长江下游城市化和市场的发展》中指出:湖州是整个长江下游的缩影”,意义是很显然。乌程县经济繁荣,蚕桑、丝绸、渔业均很发达,有“紫金城”、“极乐国城”、“水晶宫”之称。①是“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的名郡。②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山泽逶迤,川陆交会,自三国置郡以来恒为江表之望。建国东南,尤称腹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承  
明代王府庄田与清代更名田存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并影响到州县的赋税演变,需要前后贯通加以考察。以湖北黄陂县为例,明代潞藩和楚藩在该县拥有庄田,入清以后均相应转化为更名田,但二者对州县赋税演变产生的影响不同。具体言之,潞藩庄田并纳国赋与王租,黄陂县以"改派"、"分摊"的措施加以应对,改变了县际及县内的赋税派征,并为清代的更名田改革完全继承;楚藩庄田仅纳王租,其租谷田地征收本色,入清以后折征谷价,且在更名田改革过程中出现重赋问题,黄陂县则以"均摊"的方式实现均赋,亦调整了县内的赋税派征。以州县层级为视域,探讨王府庄田与更名田的实践过程及其引起的赋税演变,不失为深化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锦花  
本文通过梳理明代福建漳州府食盐运销制度演变历程,分析盐政变革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盐政变革除涉及军政、财政外,还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明初漳州府食盐只是民间互通有无的物品。明中期,漳州府商品经济发达,食盐成为大宗商品,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在盐利的驱使之下,漳州府各种势力互相争夺,促进盐法变革。本文的分析也说明了明初时并非所有地方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因此,考察明代食盐运销制度时,切不可将专卖制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不加考虑的"常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明代,"按人户编佥,以田从人"的里甲编制原则,造成里甲户籍和田地坐落不必然在同一地域空间;兼之分设永定县时,实行"援图择户"的分割原则,造成永定和原属县上杭之间人户和土地的犬牙相错,田地和赋税的归属问题遂演变成县际之间的利益之争。原属县上杭坚持的"梅花分管"虽与明初所规定的"寄庄"制度不相符合,但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府道司院等上级部门,出于政治控制方面的考量,屡屡驳回永定方面的诉求,而支持上杭方面的主张。这说明:分设新县时,疆域和田粮的划分,虽然会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的相关制度,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控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素芹  
本文从藏书家概况及其刻苦自抄、精抄影写、抄校成就元明杂剧宝库等方面,阐述了明代苏州万卷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的功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