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80)
2022(1305)
2021(1376)
2020(1138)
2019(2461)
2018(2498)
2017(4570)
2016(2807)
2015(3291)
2014(3360)
2013(3237)
2012(3337)
2011(3117)
2010(3278)
2009(3155)
2008(3463)
2007(3185)
2006(2949)
2005(2725)
2004(2377)
作者
(9111)
(7649)
(7555)
(7260)
(4857)
(3793)
(3483)
(2996)
(2915)
(2863)
(2713)
(2520)
(2497)
(2437)
(2404)
(2380)
(2309)
(2276)
(2213)
(2186)
(2039)
(1941)
(1879)
(1811)
(1716)
(1706)
(1681)
(1658)
(1630)
(1572)
学科
(10159)
经济(10138)
管理(8031)
(6840)
(5871)
企业(5871)
方法(4106)
(3635)
中国(3385)
数学(3123)
(3043)
数学方法(2985)
(2799)
(2754)
理论(2534)
教育(2142)
业经(2090)
(2001)
贸易(1997)
(1969)
(1936)
(1910)
银行(1903)
及其(1896)
(1882)
农业(1874)
(1802)
教学(1781)
(1742)
金融(1742)
机构
大学(43309)
学院(42004)
研究(15843)
(13845)
经济(13386)
管理(13301)
中国(12514)
科学(10842)
理学(10821)
理学院(10640)
管理学(10228)
(10155)
管理学院(10148)
(8988)
(8489)
研究所(7987)
中心(7361)
(7310)
(7282)
农业(6729)
北京(6659)
业大(6633)
(6603)
师范(6512)
(5929)
(5630)
(5574)
财经(5406)
技术(5323)
师范大学(5202)
基金
项目(23781)
科学(17707)
基金(16488)
研究(16383)
(14863)
国家(14721)
科学基金(11799)
社会(9245)
(8945)
社会科(8584)
社会科学(8580)
基金项目(8223)
自然(8091)
自然科(7890)
自然科学(7887)
(7868)
教育(7861)
自然科学基金(7735)
资助(7502)
编号(6874)
成果(6757)
重点(5502)
(5090)
课题(5016)
(4635)
计划(4599)
科研(4504)
大学(4492)
(4330)
(4213)
期刊
(19684)
经济(19684)
研究(13638)
中国(11699)
学报(9544)
(8477)
科学(7892)
大学(7145)
教育(6918)
学学(6584)
(6420)
管理(6004)
农业(5614)
(4119)
金融(4119)
技术(3903)
图书(3363)
(3153)
财经(3107)
(2998)
(2747)
业大(2658)
经济研究(2574)
书馆(2527)
图书馆(2527)
业经(2478)
(2322)
问题(2305)
统计(2251)
农业大学(2203)
共检索到7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兆裕  
万历年间是明代灾荒最多的一个时期,48年中仅水灾和旱灾就达439次。政府为舒缓灾民的困难,在赈济的同时,通过除豁、改折等方式对灾民的赋税进行蠲免,以减轻灾民的负担。万历时期的蠲免政策,在承袭明初以来的成例之外,还有所补充和发展,特别是无田之民也可享有蠲免待遇的规定,是明代其他各时期都未曾明确过的。万历时期的蠲免以田赋为主,其中存留部分的蠲免形式主要是改折,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在神宗在位的48年中,万历二十七年以前蠲免频繁,而该年之后则蠲免日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从该年起明神宗对朝政采取消极态度,各地报灾请蠲之疏往往留中不发。此外,万历后期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也直接限制了蠲免的进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在历史上,财政活动一向都关联国家大政,财政改革则历来是惊心动魄的事件。处于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纪明代财政史,尤其值得特别关注。《万历会计录》四十三卷,约百万字,作为明朝万历初年(16世纪80年代)张居正改革的直接产物,是一部古代国家财政大型数据文献,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古代惟一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卷帙、数字浩繁,长期以来这部书使中外研究者望而却步,未经整理,书中的数据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就使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巧霞  贺怀锴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为维护统治,满足其军费开支,过度剥削农民,田赋杂税猛如虎。由于军阀的割据战争和泛滥的匪患,中国农村俨如一个兵匪的王国。加之该时期天灾不断,而预防、救济皆不到位,农村遍地灾荒、连年灾荒。天灾人祸相交,致使北洋政府时期农村经济普遍衰落,农民命悬一线。知识分子、国民党等尝试提出了各自振兴农村的方案和策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提出土地革命政策,才寻找到了一条真正能解放农村的新道路,农村社会才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拓  
今年2月26日是邓拓同志八十岁诞辰。邓拓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和诗人,“文革”初期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邓拓在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中国教荒史》是他在1937年撰写的一本专著,全书约24万字,署名邓云特,当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由三联书店再版,并将文字改为语体文。作者分析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正确地指出:所谓灾荒,乃是由于自然界的破坏力对人类生活的打击超过了人类的抵抗力而引起的损害。而在阶级社会里,灾荒往往是由于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人对自然条件控制的失败所招致的社会物质生活上的损害和破坏。从救荒事业发展程度可以测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海瀛  
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发动和领导的席卷全国“丈地亩,清浮粮”运动,史称“万历清丈”,是张居正经济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山西万历清丈是全国清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万历清丈史上,山西虽然不是试行省份和重点地区,但由于万历清丈的总纪录——《山西丈地简明文册》(以下简称文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就为研究山西万历清丈提供了极为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把增强  
晚清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尤以光绪年间为重。张之洞为官时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其出任山西巡抚时期,还是督任两广、湖广时期,其辖区灾荒都极为严重。从人口方面讲,灾荒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哀鸿遍野、走死流亡。从农业生产而言,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灾荒导致被灾地区土地大量荒芜;二是老百姓的物质财富因之而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有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摧残。所有这些均给农业生产的恢复造成一定困难。传统工商业也遭到致命打击而一蹶不振。此外,灾荒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等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郝继伟  
本文基于价值观、资源和程序分析框架,探讨乾隆前期会计在灾荒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传统儒家价值观的要求,君主对于民众具有家长式救济的义务,而灾荒实际上也是上天对于皇帝的考验。由于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储备系统,具有丰富的储备,所以救济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赈济过程中,会计制度在赈济的有序进行以及赈济效果提升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回顾和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灾害治理措施,为深入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细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春香  
林正青所著《小海场新志》,首开盐场大使撰写盐场专志的先河,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海盐史和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小海场新志》总六万余言,其中约六千言记述了明清时期小海场所遭灾荒的详细情况,从中可见其时其地灾害之频仍,危害之深重。被灾之后,林正青积极采取造册给赈、出海调粟、立法平粜等一系列救灾举措,为灾后盐民谋得了一线生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勇强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鹏程  
清朝前期虽然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山地和洞庭湖的过度围垦,降低了洞庭湖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加之吏治腐败、清初的战乱及奸商囤积居奇、操纵粮价等社会原因,致使湖南地区灾荒频仍,民不聊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振聚  
《书笺》一卷。分论书、献售、刻地、印书、书直、雠对、藏书、观书八个部分,对书籍的版本等多个方面有详细的探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版本学著作。然是书为明末书坊主伪造的一部书,题名屠隆以获利。虽则如此,对研究版本之学在明代的发展来说,是书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叶  
都水司是明代工部四清吏司之一,主要负责管理河渠水利、桥梁道路及织造、器皿等上供物资,其下辖机构分为内署与外署,驻扎于地方的工部分司官员数量相对更多,以注选或题差的方式选任,分别掌管运河各河段、竹木抽分、漕船修造。万历十五年,都水司郎中周梦旸编成《水部备考》一书,作为官署志书,分类胪列了该司职掌的各项条例和相关纪事,详细记载了漕河、黄河及其他河渠的变迁。万历前期,黄淮河患严重,河道大工屡兴,都水司事务繁重,职掌冗杂,尤其以治河为要务,该书充分体现了黄淮大工的时代特点。因应河道管理及河费开支的需要,水衡外署掌握运河夫役、钱粮的调配,随着运河疏浚工程的常态化,形成了相对独立、有别于工部中央的经费收支和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世梅  张玮  
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灾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影响巨大。革命根据地位于广大农村地区,不得不过多依赖农村的经济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和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太岳革命根据地在1942至1945年间接连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了严重的农业灾荒。战争环境下的农村经济受创,农民生活愈加艰难。为恢复生产,安定民心,根据地进行农业大生产,以求渡过灾荒难关。广泛开展群众事业,促进了农村根据地生产,活跃了经济,在根据地建设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