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4)
- 2023(7061)
- 2022(6104)
- 2021(5812)
- 2020(4848)
- 2019(10873)
- 2018(10737)
- 2017(20300)
- 2016(11616)
- 2015(13059)
- 2014(12946)
- 2013(12618)
- 2012(12337)
- 2011(11281)
- 2010(11927)
- 2009(11066)
- 2008(11536)
- 2007(10775)
- 2006(9788)
- 2005(9009)
- 学科
- 济(42312)
- 经济(42254)
- 管理(32707)
- 业(32298)
- 企(27040)
- 企业(27040)
- 方法(15018)
- 农(13990)
- 学(12804)
- 中国(12368)
- 数学(12076)
- 财(11864)
- 数学方法(11740)
- 策(11334)
- 制(9888)
- 业经(9857)
- 地方(9607)
- 贸(9052)
- 贸易(9045)
- 农业(8880)
- 易(8775)
- 银(7928)
- 理论(7880)
- 银行(7880)
- 及其(7843)
- 税(7620)
- 行(7596)
- 划(7294)
- 税收(7222)
- 收(7161)
- 机构
- 大学(172231)
- 学院(171887)
- 研究(66802)
- 济(64684)
- 经济(63014)
- 管理(60255)
- 理学(50683)
- 中国(50171)
- 理学院(49946)
- 管理学(48695)
- 管理学院(48361)
- 科学(43828)
- 京(38202)
- 所(36201)
- 农(34282)
- 研究所(32951)
- 财(32799)
- 中心(29701)
- 江(29093)
- 业大(27132)
- 农业(27052)
- 范(25336)
- 师范(25063)
- 财经(24827)
- 院(24477)
- 北京(24351)
- 州(22615)
- 经(22377)
- 省(22055)
- 师范大学(20077)
- 基金
- 项目(109046)
- 科学(84659)
- 基金(78034)
- 研究(76401)
- 家(70471)
- 国家(69884)
- 科学基金(57602)
- 社会(45726)
- 社会科(43133)
- 社会科学(43119)
- 省(42227)
- 基金项目(40067)
- 自然(39347)
- 自然科(38412)
- 自然科学(38399)
- 自然科学基金(37708)
- 划(36949)
- 教育(35306)
- 资助(32984)
- 编号(30885)
- 成果(27518)
- 重点(25748)
- 发(23887)
- 部(23588)
- 课题(23078)
- 创(21712)
- 计划(21236)
- 科研(20931)
- 创新(20385)
- 性(20152)
共检索到273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锦花
正德四年(1509)之前闽中本色盐课制度在国家层面维持不变,而地方盐官征盐的策略则有多次调整。为解决制盐技术改进带来的食盐生产力提高,濒海人群矛盾加剧,以及盐场职役吞并、挪移盐课代办费等问题,福建官府先是改变向所有灶户征盐的操作,将灶户分为附海、依山两类,令前者为后者代纳盐课,再是由运司以收银发商购盐的方式完成征盐任务。闽中征盐策略如此灵活变通,与盐政运作方式、朝廷监督地方盐政技术手段有限等因素给予地方较大的征盐空间密切相关,也是福建相关官府在不影响利用盐课满足国家财政需求的前提下,面对盐政运作具体问题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考察官征盐策略,有助于深入掌握盐场的盐政运作及其演变逻辑,进一步厘清依山灶户、附海灶户等盐政基本概念,加深对明代盐场社会变迁的认识。
关键词:
明中叶 官征盐 盐课 制度运作 策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衍德
明朝正统年间浙南闽北的矿工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晚期发生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场起义斗争,因而有别于旧式的农民起义。将这次起义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并进而分析起义领导者和参加者的情况,可以发现这次起义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地区性民众斗争的前因后果,亦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曲折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明中叶大量流民进入闽粤赣交界地区,一度造成当地社会秩序的失衡,但也促进了该地区的开发。山地的开垦,蓝靛、杉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矿产的开采,新县的设置,奠定了这一地区行政区划和地域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明中叶 流民 山区开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永华
本文以土改档案与口述资料为基础,以闽西四保的个案研究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明清时期华南地区族田的形成和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自明末开始,四保地区经历了土地共有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大约一半左右的私人土地逐渐转化为团体共有的族田。这一过程不仅对乡村的阶级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关系。一方面,私人地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团体地主所取代;另一方面,由于族田经营的特殊性,当地出现了与“阶级分化”、“人口分化”都不尽相同的“共同体分化”。
关键词:
明清 华南 族田 共同体分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好言利”、弃儒从商渐成风气,“士商渗透”成为明清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而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明清时期政府相关政策调整变化的制度因素不容忽视———政府工商政策的趋向宽松,提供了一种比较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提高商人地位的制度环境;商人应试登第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捐纳制度的实行,强烈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成为直接促进“士商渗透”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明清 士商渗透 制度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忠 党浩轩 梁李欣 熊子倩 段丁毓 孙嘉伟 文仕知
【目的】研究闽楠林不同演替时期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变异,揭示闽楠在演替过程中调整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对生存资源的利用方式。【方法】以闽楠演替过程的4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测定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S)、比叶面积(SLA)、叶厚度(LT)、叶片含水率(LWC)、叶主脉直径(MVD)、叶初级脉密度(PPD)、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钾含量(LK)、叶钙含量(LCa)、叶镁含量(LMg)等14个功能性状指标在演替中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结果】LL、LW、LA、LP、MVD的可塑性指数均演替阶段Ⅲ最大,LT可塑性指数在演替阶段II表现为最大,SLA、PPD则在演替IV阶段最大,闽楠叶结构功能性状可塑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叶形态性状大于叶脉功能性状。各闽楠叶结构性状变异系数CV表现为LA> LT> SLA> LW> PPD> LL> MVD> LWC,闽楠叶可塑性指数PI值表现为LA> LT=SLA> LW> LL> PPD> LWC> MVD。【结论】闽楠在幼苗期间叶片薄、比叶面积大等特征,获得更强捕获光能力,相对生长速率高和养分资源获取等能力,有利于演替初期提升生长速率和资源获取能力。随着闽楠演替过程第Ⅲ和IV阶段,闽楠在群落中占据更多的资源与优势,叶片长度变短,叶厚变厚,比叶片面积变大,这些闽楠叶片功能性状变异,表明随着演替阶段的深入,性状变异从种间竞争的作用转变到将碳水化合物用于提升养分储存效率以获得竞争优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姚瑶
唐寅以其一生行藏和体悟所创作的诗歌,充分表现了其奋发情怀、生命情怀、失落情怀、及时行乐情怀、隐逸情怀和宗教情怀,呈现出独抒情怀的文学风貌。这一文学风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明中叶吴中独抒情怀之文学思潮的体现。此种文学思潮与前七子复古思潮差不多处于相同时段,却又相对独立于复古思潮而存在,它产生于明中叶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之下,代表人物众多,影响广泛而深远。
关键词:
唐寅 诗歌 独抒情怀 文学思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武英
有明中叶,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以程朱理学为主导,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心理之学多元共生的局面。新旧理学冲突、角力、融通的张力,在江南巨郡常州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痕,常州学界出现了多种理学并存共生的景象。由常州地方官员和常州籍学者构成的精英群体,积极参与到理学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中来,反映了明中叶常州理学的多元化样貌,启蒙、引领了常州理学的潮流,推动了常州理学朝向纵深发展,对明末东林理学及明清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程朱理学 心理之学 常州理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丰涛 祁建民 牛韶华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徐建堂
分析闽中南4个地区的山地农田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以及在农田内12个采样点种植红麻福红952对重金属Cu、Cd、Zn、Cr、Ni和Pb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漳浦县前亭镇某村山地Cr和Ni平均含量达187.1和109.5 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的1.3倍和2.7倍,是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5倍和7.6倍,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9倍和4.8倍.4个地区中,Cd全量较低,但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重均>15%,且红麻对Cd的富集系数都>1.红麻对重金属的迁移能力较强,当季对Cu最高累积量为251.6 g·hm-2;Pb最高累积量为263.4 g·hm-2;Zn...
关键词:
红麻 土壤重金属 富集特征 植物修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玉英
明代里甲制度引起中外明史研究家的关注,学者们对它的建制、作用与性质等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受资料限制,迄今还缺乏对它作典型剖析。叶春及《惠安政书》为我们展示明代里甲制度,尤其是明中叶里甲组织的典型。本文就是以该书为依据,对明中叶惠安县里甲状况作肤浅剖析。 一 众所周知,明代里甲制度是按照一百一十户为单位建立起来的,每里十户里长,百户甲首。《明实录》洪武十四年正月载: “是月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都。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粮多寡为次。每里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俊华
明中叶以降东南山区地域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发展,使河流的航运价值得到凸显,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山区大量截流灌溉的堰坝水利工程发生冲突。为了解决船筏过堰问题,协调农商之间的灌溉、航运纠纷,地方逐渐形成了夏秋闭堰、冬春开堰的开闭堰制度,以及向过往商贩征收过堰费的制度。这两项制度的确立,表明农商双方在过堰问题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动,围绕船筏过堰产生的纠纷并未完全消失。对此,地方官通常在仍循往例的行事原则下,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处理或微调,而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工程技术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地方社会很难从根源上摆脱过堰问题之困境。
关键词:
东南山区 灌溉 航运 纠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申斌
明代省级官府负有将中央各部下达的财政任务分配给下属府州县的责任。随着财政运作中白银使用的扩大,在米银双元核算基准下,省级税粮、物料的再分派核算呈现出从坐定仓口到通融分派的变化趋势,打破了税粮项目、府县区划及坐派年度界限,出现了以银为基准、全省统一核算分派的“一条鞭例”。这不仅扩大了省级财政运作的自主空间,构成晚明省级官府与中央各部间所掌握财政核算信息差异的一个原因,而且强化了省这一层级在财政管理上的地位。
关键词:
明代 白银 核算 一条鞭法 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唐晓鹿 刘希珍
【目的】揭示毛竹和杉木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毛竹和杉木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毛竹林合理调控与生态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沿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10个5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不同年龄的标准毛竹和杉木,选取叶片测定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中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毛竹与杉木比叶面积(除Ⅰ度竹)与毛竹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干物质含量与毛竹比例呈正相关关系。Ⅰ、Ⅱ、Ⅲ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颜尤明 黄培民
单拖作业是福建省闽中地区重要的作业渔具之一。在捕捞生产过程中渔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渔具捕捞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给捕捞力量的量化计算和管理带来困难。为了了解各因子对单拖作业捕捞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12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网具结构、渔船作业能力、船龄、渔民捕捞技能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单拖捕捞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率依次为网具结构52.87%,渔船作业能力24.46%,船龄7.05%,捕捞技能4.73%。本文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船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船的捕捞能力发挥...
关键词:
单拖作业 捕捞能力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荣国
两晋闽中寺院与汉族移民王荣国两晋福建出现了佛教寺院。福建佛教届汉传佛教系统,不言而喻,汉传佛教信仰的基本信徒是汉族民众。汉族本非福建的固有民族,而是从外部迁徙入闽并发展起来的。汉至两晋时期,北方不断有汉族移民入闽。所以对“两晋闽中寺院与汉族移民”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