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9)
2023(10736)
2022(9191)
2021(8567)
2020(7091)
2019(15970)
2018(15666)
2017(30641)
2016(16469)
2015(18251)
2014(18236)
2013(17442)
2012(16228)
2011(14645)
2010(15022)
2009(14157)
2008(13859)
2007(12414)
2006(11168)
2005(10203)
作者
(46154)
(38831)
(38489)
(36777)
(24686)
(18440)
(17488)
(14906)
(14646)
(14033)
(13180)
(12761)
(12486)
(12310)
(12266)
(11768)
(11620)
(11465)
(11286)
(10998)
(9646)
(9515)
(9362)
(8796)
(8693)
(8597)
(8574)
(8541)
(7716)
(7641)
学科
管理(58338)
(57180)
经济(57084)
(49311)
(42164)
企业(42164)
(23196)
方法(20757)
(18273)
(17920)
数学(17366)
数学方法(17083)
中国(16950)
业经(14574)
环境(13978)
(13087)
贸易(13081)
(12860)
财务(12819)
(12808)
财务管理(12785)
(12585)
(12273)
企业财务(12114)
(11946)
(11809)
银行(11763)
(11453)
(11266)
地方(11255)
机构
学院(231857)
大学(230367)
(95775)
经济(93726)
管理(88401)
研究(80273)
理学(75527)
理学院(74657)
管理学(73541)
管理学院(73066)
中国(61879)
(51928)
(48200)
科学(47007)
(40162)
财经(39121)
中心(36717)
(36434)
研究所(35901)
(35848)
(35450)
业大(31814)
北京(30282)
(29942)
经济学(29539)
(29451)
师范(29213)
财经大学(28897)
(28319)
农业(27709)
基金
项目(152965)
科学(121543)
研究(113909)
基金(112126)
(97409)
国家(96618)
科学基金(83209)
社会(73477)
社会科(69644)
社会科学(69629)
(58855)
基金项目(58313)
自然(53119)
自然科(51819)
自然科学(51807)
教育(51692)
自然科学基金(50888)
(49895)
编号(45818)
资助(45271)
成果(38374)
重点(34929)
(34514)
(34321)
(32680)
课题(32415)
(32054)
国家社会(30563)
创新(30027)
(29963)
期刊
(111739)
经济(111739)
研究(72841)
中国(47784)
(42002)
管理(34529)
学报(34147)
(33347)
科学(32643)
大学(26647)
学学(25238)
(25178)
金融(25178)
教育(24343)
农业(21809)
财经(19655)
业经(18605)
经济研究(18185)
技术(17649)
(16925)
问题(14114)
(12336)
(10803)
现代(10794)
(10705)
国际(10574)
科技(10393)
理论(10330)
财会(10286)
世界(9970)
共检索到35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好言利”、弃儒从商渐成风气,“士商渗透”成为明清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而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明清时期政府相关政策调整变化的制度因素不容忽视———政府工商政策的趋向宽松,提供了一种比较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提高商人地位的制度环境;商人应试登第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捐纳制度的实行,强烈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成为直接促进“士商渗透”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邱永志  
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前,称量银已在明中叶的中国社会渐成广泛流通之势,这首先应归因于国家货币制度和祖例政策的接连失败,但其背后有着显见的市场机制。正统中后期,在经历了之前政府的大力救钞举措后,宝钞在低值层面稍有起色,但正景之际的政治变乱严重冲击了宝钞体制。与此同时,铜钱与实物货币实际并主要支撑着基层的市场交易。然而,明廷囿于祖宗成例依然限制并打压铜钱,国家认可的制度性货币逐步陷于真空状态。随着商业的恢复和市场的拓展,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无法避免。面对市场上通货不足的局面,国家与市场俱做出了反应。国家"救市"的做法为:先解禁铜钱,而后整顿钱钞法,禁止私铸,乃至不断重开铸局,却连连受挫。市场的反应则步步先于国家:民间挑拣私铸之风很早兴起,物价逐步抬升,继而私铸钱泛滥成灾、难以禁治。劣币竞择的格雷欣法则现象在景泰至嘉靖时期的中国社会达到了极致性的呈现。最终,源于民间的稳定通货白银因需求进入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之势。行钱地区多出现"银进钱退"的现象,但并未完全替代铜钱;未行钱地区,白银及多种实物货币充斥。货币流通在地域上依然呈现分割化、细碎化等欠深度整合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锦花  
正德四年(1509)之前闽中本色盐课制度在国家层面维持不变,而地方盐官征盐的策略则有多次调整。为解决制盐技术改进带来的食盐生产力提高,濒海人群矛盾加剧,以及盐场职役吞并、挪移盐课代办费等问题,福建官府先是改变向所有灶户征盐的操作,将灶户分为附海、依山两类,令前者为后者代纳盐课,再是由运司以收银发商购盐的方式完成征盐任务。闽中征盐策略如此灵活变通,与盐政运作方式、朝廷监督地方盐政技术手段有限等因素给予地方较大的征盐空间密切相关,也是福建相关官府在不影响利用盐课满足国家财政需求的前提下,面对盐政运作具体问题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考察官征盐策略,有助于深入掌握盐场的盐政运作及其演变逻辑,进一步厘清依山灶户、附海灶户等盐政基本概念,加深对明代盐场社会变迁的认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霞  王灿  
本文认为,在企业年金构建过程中政府应承担制度供给主体的责任。为改变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迟缓的现状,政府应在法律建设和监管等方面积极作为。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法律的实施,是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我国营商环境政策文献的大数据分析,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明显差异。鉴于作为刑罚附随后果的失信惩戒存在不区分犯罪类别、犯罪故意、犯罪刑罚等问题,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要落脚点,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再考虑赋予其更多的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盟  杨庆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基于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人才政策、区域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效应,而且评价、激励类政策工具比引进、培养类政策工具更能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基于区域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当区域制度环境指数突破一定值后,人才政策会更显著、更大力度地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引进、培养类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地区显著;评价、激励类政策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中东部地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应益华  
政府财务报告通过一种结构化和程式化的信息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利益表达、协调和反馈机制,扩大社会公众参与政府财政治理的范围。进行基于透明度视角的政府财务报告公告制度研究,有助于回应性治理(要求政府做正确的事)、负责任的治理(谨慎管理公共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问责性治理(政府应对自己的行为向选民负责)的实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志国  
从制度安排的视角入手 ,再度研究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 ,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内的制度协调与制度配套 ,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武英  
有明中叶,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以程朱理学为主导,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心理之学多元共生的局面。新旧理学冲突、角力、融通的张力,在江南巨郡常州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痕,常州学界出现了多种理学并存共生的景象。由常州地方官员和常州籍学者构成的精英群体,积极参与到理学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中来,反映了明中叶常州理学的多元化样貌,启蒙、引领了常州理学的潮流,推动了常州理学朝向纵深发展,对明末东林理学及明清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邹东升  陈思诗  
权力清单是助推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新型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各级地方政府对权力清单制度的快速创制与仿效也成为政府创新扩散的例证。本文基于公共政策扩散理论,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权力清单政策文本的对比分析,从时间、空间、清单内容和扩散方式四个维度探究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扩散规律。研究表明,权力清单制度扩散随时间推移明显呈现出“S型”曲线增长趋势;空间上区域邻近效应显著且以“试点—推广”为基本扩散路径;清单内容兼具政策模仿和制度创新的双重特征;扩散方式则表现为文本设计上的“权责合并”与“权责分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王蕊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春根  李建华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农村低保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之中,同时反映出政府行为的不足。在农村低保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彼此间会产生行为博弈,而这又会影响农村低保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一、中国经济的运行周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国不应当存在经济周期。但是,自从我国的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经济的波动就从来没有终止过,并且,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征相当明显,这从图1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的曲线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勇  李厚喜  
自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我国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持续扩大,制度和法律逐步完善,政策功能不断拓展,在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宏观政策落实、发挥源头治腐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外成熟的政府采购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目标等相比,我国政府采购还存在突出问题,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也亟待破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军  李琛  李喜洲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从单纯的财政支出管理手段升级为体现国家政策性意图的工具,在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政府采购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新疆为例,基于对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的政策建议。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现状新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步于1998年,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采购程序逐步规范,管理制度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