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2)
2023(9849)
2022(8922)
2021(8563)
2020(7211)
2019(16757)
2018(16947)
2017(32730)
2016(17822)
2015(20152)
2014(20057)
2013(19949)
2012(18174)
2011(16241)
2010(16001)
2009(14541)
2008(14154)
2007(12147)
2006(10575)
2005(9077)
作者
(52314)
(43288)
(43024)
(40802)
(27612)
(20719)
(19523)
(17156)
(16545)
(15486)
(14889)
(14483)
(13695)
(13666)
(13250)
(13170)
(13154)
(12910)
(12420)
(12218)
(10839)
(10641)
(10402)
(9748)
(9681)
(9661)
(9660)
(9516)
(8690)
(8657)
学科
(68642)
经济(68561)
管理(54577)
(50455)
(43439)
企业(43439)
方法(34632)
数学(29541)
数学方法(29212)
(18102)
(17555)
(17268)
中国(16081)
业经(16059)
地方(13382)
理论(12953)
(12610)
财务(12549)
财务管理(12529)
(12217)
企业财务(11956)
(11939)
贸易(11934)
农业(11689)
(11520)
技术(11364)
(11061)
环境(10967)
(9882)
教育(9371)
机构
大学(255575)
学院(251704)
管理(105687)
(92803)
理学(92419)
理学院(91394)
经济(90659)
管理学(89795)
管理学院(89353)
研究(80687)
中国(57933)
(54770)
科学(53141)
(41785)
(41141)
业大(40650)
(40558)
研究所(37368)
中心(36582)
(34935)
财经(34558)
北京(34415)
(33205)
师范(32901)
农业(32284)
(31442)
(29417)
(29349)
商学(26992)
师范大学(26777)
基金
项目(179999)
科学(141013)
基金(130923)
研究(129367)
(114363)
国家(113416)
科学基金(97843)
社会(79357)
社会科(74987)
社会科学(74966)
基金项目(70902)
(69771)
自然(66273)
自然科(64724)
自然科学(64707)
自然科学基金(63583)
教育(59069)
(58922)
资助(53971)
编号(53465)
成果(43038)
重点(39437)
(39070)
(37007)
(36661)
课题(35472)
科研(34899)
创新(34380)
项目编号(33839)
大学(33485)
期刊
(96753)
经济(96753)
研究(69141)
学报(43958)
中国(42742)
科学(38833)
管理(36717)
(36184)
大学(32477)
(30888)
学学(30366)
教育(26768)
农业(25640)
技术(20886)
图书(18433)
(16841)
金融(16841)
业经(16352)
财经(16075)
经济研究(14921)
理论(14090)
情报(13797)
(13462)
实践(13296)
(13296)
科技(13189)
(12817)
问题(12394)
书馆(11946)
图书馆(11946)
共检索到35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薛东  杨长举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慧  金幼菊  李继泉  陈华君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映  黄志嘉  蓝来娇  张锦坤  高庆远  王琳  李拥虎  温秀军  马涛  
天牛科昆虫是危害严重的林业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昆虫信息化合物的鉴定及应用,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从100多种天牛科物种中鉴定出信息化合物质,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和椎天牛亚科(Spondylidinae)鉴定出雄性天牛的聚集信息素组分,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和锯天牛亚科(Prioninae)物种主要是鉴定出雌性天牛释放性的性信息素组分。这些信息素组分在不同亚科、不同属和种之间重叠率高,同一种组分可以在多种天牛物种中发挥作用,调节昆虫行为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对国内外已研究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进行系统分析,可为今后鉴定新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提供依据,加快我国天牛科信息素组分鉴定和应用进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威  张守科  舒金平  王浩杰  
昆虫取食、生殖等行为一直备受行为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学家的关注。趋泥行为是鳞翅目昆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补充营养的特殊行为。随着众多假说的提出,趋泥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逐渐成为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昆虫趋泥行为的报道较多,但现有的理论和试验数据尚存分歧。本文简要回顾了昆虫趋泥行为的研究历史、介绍了趋泥行为发生的性别、虫龄差异及驱动力假说,评述了这一行为对昆虫生态适应及生殖生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整合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来探讨昆虫趋泥行为在生态学以及昆虫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琛柱  钦俊德  
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钦俊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是基本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可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生产维持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昆虫作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其中的1/3是取食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王艳军  孔庆辉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礼章  
20世纪中期以来,食用昆虫研究的内容日益扩大和加深,人们对食用昆虫利用的意义也有突飞猛进的认识。科学促进生产发展,生产激励科学进步,食用昆虫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已在由描述性研究或比较零散的理论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发展的阶段性1.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德伟  马艳  冯颖  陈晓鸣  
综述了从60年代首次建立昆虫细胞系以来国内外的昆虫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包括昆虫细胞培养基的研究,昆虫细胞系的建立,昆虫细胞冻存的研究,昆虫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检测和解决,以及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BEVS)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思凡  张真  孔祥波  刘福  张苏芳  
嗅觉在昆虫的生存和种群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嗅觉识别过程,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BP)、气味受体(OR)、气味降解酶(ODE)、化学感受蛋白(CSP)和感受神经元膜蛋白(SNMP)等。OR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所介导的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的专一性结合是昆虫行使嗅觉功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昆虫OR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OR结构不同,一直不能通过同源克隆的方式获得,其发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昆虫OR可以分为2大类,第1类是识别各种气味分子的功能受体,第2类是没有气味分子识别功能,与其他功能受体共表达,协助其他功能受体完成对气味分子的识别。关于OR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OR的功能分析目前常用的有3种体外表达系统,分别是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异源细胞表达系统和果蝇空神经元表达系统。RNAi和Crispr/Cas9作为活体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也在某些物种中用于OR基因的功能研究。昆虫OR作用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物种中,林业昆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其OR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OR基因鉴定上,功能研究相对较少。气味受体的研究为害虫嗅觉调控和种群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加强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宇翀  周成理  陈晓鸣  
本文主要从怀卵雌成虫对寄主的搜寻与定位,雌成虫对适宜寄主的识别与选择,植食性昆虫对昆虫产卵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以及昆虫为了减少后代资源竞争而产生产卵忌避物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概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生态机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杨  孙洪刚  董汝湘  姜景民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可导致人工林大面积死亡,会因此产生碳排放,由碳汇变为碳源。对现有人工林进行可持续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碳同化效率,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趋势,增加林分碳储量,提高森林适应性,是当前和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人工林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现有针叶人工林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0%以上,但每公顷平均碳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因此森林增加碳汇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现有针叶林的碳密度方面。然而,有关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以及针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白远慧   许思思   陈飞勇   王云东   甘家奇   周远航   陈方慧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海洋作为陆地污染物最大的汇集地,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通过系统综述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中PFCs的浓度特征,发现PFCs在海水、沉积物中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小清河输入是渤海PFCs检出浓度高的重要原因,PFCs在海洋生物体内检出地域含量差异性小,物种含量差异性大,PFCs在同种物种不同生物组织之间的检出含量存在差异。现因缺乏海洋生物相关毒理学数据,无法用熵值法对我国近海典型PFC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对海洋中PF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PFOA、PFOS等物质,随着国际上对部分全氟化合物的限用,其替代品在环境中的含量不容忽视,然而目前对替代品的研究很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各介质中PFCs浓度的测定,对PFCs在海洋中的环境行为特征和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很少。今后应加强对典型PFCs及其替代品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生态毒性效应等的研究,以期为评估其生态风险以及保护我国海洋环境健康和人群健康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毅平  谢小军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较差,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调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通常会导致鱼体出现持续的高血糖、肝肿大、肝糖原累积、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影响鱼类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食性、生长发育、胰岛素水平、消化及代谢酶、能量代谢水平等内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摄食频率、环境温度等外因。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影响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差与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耗功率水平相对应: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代谢率较低,而以葡萄糖为底物代谢供能速率较高,因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可能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贝塔  赵巍  刘邻渭  
花青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大部分植物的花和果实中。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颜色鲜艳、安全无毒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津津  梁兰兰  林婉玲  林金莺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用可以探讨鱼露特征风味的形成;鱼露的气味是融合了奶酪味、氨味、腌渍味、酸味、鱼腥臭味和肉香味的复杂刺激性气味,含硫与含氮化合物是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鱼的种类、嗜盐微生物、酶解途径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鱼露的挥发性风味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不是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