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4)
2023(13201)
2022(11456)
2021(10889)
2020(9169)
2019(20961)
2018(21293)
2017(39877)
2016(22341)
2015(25439)
2014(25688)
2013(24871)
2012(23313)
2011(20884)
2010(20994)
2009(19114)
2008(19005)
2007(16860)
2006(14870)
2005(12953)
作者
(67390)
(55905)
(55700)
(52803)
(35829)
(26907)
(25301)
(22174)
(21378)
(20225)
(19267)
(19034)
(18002)
(17812)
(17477)
(17115)
(16899)
(16711)
(16140)
(15990)
(14122)
(14058)
(13730)
(12905)
(12579)
(12512)
(12497)
(12264)
(11418)
(11362)
学科
(83774)
经济(83667)
管理(65150)
(60371)
(51091)
企业(51091)
方法(38876)
数学(32846)
数学方法(32336)
(22844)
(22691)
中国(22005)
(20575)
业经(18716)
技术(18180)
理论(17240)
(16457)
地方(16425)
农业(15011)
(14636)
贸易(14630)
(14327)
(14170)
教育(13220)
环境(13135)
(13074)
银行(13016)
(12990)
财务(12907)
财务管理(12880)
机构
大学(321293)
学院(318561)
管理(123337)
(116492)
经济(113590)
研究(109364)
理学(106445)
理学院(105150)
管理学(102976)
管理学院(102403)
中国(79331)
科学(72390)
(70648)
(57415)
(57097)
(53130)
研究所(52402)
业大(52181)
中心(48951)
(47841)
农业(45328)
北京(44663)
(44392)
师范(43876)
财经(42502)
(39786)
(38793)
(38547)
技术(38033)
师范大学(35407)
基金
项目(219159)
科学(170051)
研究(158144)
基金(156056)
(137796)
国家(136652)
科学基金(115459)
社会(95138)
社会科(89875)
社会科学(89847)
(86833)
基金项目(82995)
自然(77065)
自然科(75248)
自然科学(75226)
自然科学基金(73830)
(73496)
教育(73351)
编号(65183)
资助(64583)
成果(53961)
重点(49315)
(47366)
(45931)
课题(45816)
(45482)
创新(42433)
科研(42090)
计划(40814)
大学(40287)
期刊
(130272)
经济(130272)
研究(91156)
中国(63925)
学报(58252)
(52057)
科学(51670)
管理(45382)
大学(43017)
教育(42503)
学学(40310)
(40026)
农业(36535)
技术(30719)
(23553)
金融(23553)
业经(21382)
财经(20113)
图书(19384)
经济研究(19369)
(18681)
科技(17411)
(17089)
(16787)
问题(16785)
技术经济(16290)
业大(16119)
理论(15523)
实践(14375)
(14375)
共检索到468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思凡  张真  孔祥波  刘福  张苏芳  
嗅觉在昆虫的生存和种群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嗅觉识别过程,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BP)、气味受体(OR)、气味降解酶(ODE)、化学感受蛋白(CSP)和感受神经元膜蛋白(SNMP)等。OR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所介导的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的专一性结合是昆虫行使嗅觉功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昆虫OR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OR结构不同,一直不能通过同源克隆的方式获得,其发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昆虫OR可以分为2大类,第1类是识别各种气味分子的功能受体,第2类是没有气味分子识别功能,与其他功能受体共表达,协助其他功能受体完成对气味分子的识别。关于OR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OR的功能分析目前常用的有3种体外表达系统,分别是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异源细胞表达系统和果蝇空神经元表达系统。RNAi和Crispr/Cas9作为活体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也在某些物种中用于OR基因的功能研究。昆虫OR作用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物种中,林业昆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其OR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OR基因鉴定上,功能研究相对较少。气味受体的研究为害虫嗅觉调控和种群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加强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帆  李姝  肖达  赵静  王然  郭晓军  王甦  
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方法的技术。天敌昆虫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设施蔬菜虫(螨)害,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天敌昆虫释放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赵映霞  严毓骅  王玉柱  Itamar Glazer  
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 ,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 4 0多种害虫的防治 ,田间防效达 70 %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 ,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礼章  
20世纪中期以来,食用昆虫研究的内容日益扩大和加深,人们对食用昆虫利用的意义也有突飞猛进的认识。科学促进生产发展,生产激励科学进步,食用昆虫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已在由描述性研究或比较零散的理论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发展的阶段性1.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德伟  马艳  冯颖  陈晓鸣  
综述了从60年代首次建立昆虫细胞系以来国内外的昆虫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包括昆虫细胞培养基的研究,昆虫细胞系的建立,昆虫细胞冻存的研究,昆虫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检测和解决,以及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BEVS)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威  张守科  舒金平  王浩杰  
昆虫取食、生殖等行为一直备受行为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学家的关注。趋泥行为是鳞翅目昆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补充营养的特殊行为。随着众多假说的提出,趋泥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逐渐成为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昆虫趋泥行为的报道较多,但现有的理论和试验数据尚存分歧。本文简要回顾了昆虫趋泥行为的研究历史、介绍了趋泥行为发生的性别、虫龄差异及驱动力假说,评述了这一行为对昆虫生态适应及生殖生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整合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来探讨昆虫趋泥行为在生态学以及昆虫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庆刚  花保祯  
综述了 mt DNA的组成和各部分的进化特点 ,以及它们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的优点。mt DNA进化快的 CO ~ CO 、ND5和 A+T- rich区部分适合亲缘关系较近类群的系统学研究 ,进化慢的 12 s r DNA、16 s r D-NA和 ND1、ND2部分适合亲缘关系较远类群的系统学研究。并对 m t DNA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法圣  李志红  彩万志  杨定  
本文报道了中国目昆虫分类研究的立题背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经过40多年的研究,先后共发表新种1524个、新属98个、新族7个、新亚科12个、新名3个,使中国虫齿目达到3亚目27科166属1588种,为世界已知种类的29.2%;提出了目下亚目、总科及科级分类新系统;全面分析了中国目昆虫的区系地理分布;提出,在区系分布中"交叉分布率愈低,特有物种愈丰富;区系分布差别愈显著,物种多样性也愈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薛东  杨长举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鸿  雷仲仁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或生物体受到热胁迫后新合成的一类遗传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作者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热休克蛋白的研究概况,对昆虫的主要热休克蛋白家族的生物学特性、辅助蛋白、热休克基因的调控和热激信号的传导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热休克蛋白在昆虫体内作为分子伴侣、诱导生物体耐热性和稳定细胞骨架的生物学功能,并讨论了昆虫热休克蛋白在衰老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在生物标记和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淑霞  张帆  李成德  
昆虫是世界上真核生物中最为昌盛的类群,据估计其种类多于100万种,占整个动物数量的90%。除海洋外,其余所有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的分布,这表明昆虫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但研究发现,昆虫并不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庆  张永安  张星耀  杨忠歧  袁锋  
根据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分子量和结构分为低分子量毒素和高分子蛋白毒素两大类,根据结构将低分子量毒素分为环缩肽类、色素类、有机酸类和其它类,根据功能将大分子蛋白毒素分为酶类毒素和非酶类蛋白毒素。对白僵菌素、破坏素等多种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阐述。从昆虫病原真菌产毒素的适宜培养条件到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毒素毒力的生物测定和毒素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青  吕军  杨保军  薛杰  郑宏海  唐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昆虫自动识别和计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图像的昆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