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
- 2023(1086)
- 2022(952)
- 2021(889)
- 2020(742)
- 2019(1667)
- 2018(1623)
- 2017(2564)
- 2016(1752)
- 2015(1969)
- 2014(1952)
- 2013(1951)
- 2012(2070)
- 2011(1933)
- 2010(1998)
- 2009(1869)
- 2008(1758)
- 2007(1685)
- 2006(1602)
- 2005(1427)
- 学科
- 学(4373)
- 济(4039)
- 经济(4032)
- 管理(3977)
- 业(2783)
- 物(2370)
- 农(2067)
- 植(2011)
- 植物(1980)
- 虫(1897)
- 企(1773)
- 企业(1773)
- 及其(1732)
- 环境(1666)
- 生态(1600)
- 农业(1415)
- 和(1351)
- 害(1326)
- 中国(1277)
- 防(1271)
- 资源(1262)
- 业经(1258)
- 教育(1249)
- 技术(1222)
- 虫害(1202)
- 防治(1201)
- 治(1198)
- 制(1190)
- 贸(1176)
- 贸易(1176)
- 机构
- 学院(28444)
- 大学(28418)
- 研究(13511)
- 农(12709)
- 科学(11634)
- 农业(10097)
- 中国(9527)
- 业大(9209)
- 所(8888)
- 研究所(8200)
- 京(7592)
- 省(6924)
- 济(6707)
- 农业大学(6627)
- 经济(6428)
- 管理(6419)
- 室(6132)
- 实验(5625)
- 江(5519)
- 中心(5497)
- 实验室(5407)
- 业(5287)
- 重点(5099)
- 科学院(5043)
- 院(5002)
- 北京(4948)
- 理学(4918)
- 理学院(4799)
- 技术(4695)
- 管理学(4538)
共检索到46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珍  
                                    
                                
                            
                            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围食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昆虫蜕皮和生长发育依赖于几丁质合成和降解的精细调控。几丁质代谢酶参与昆虫表皮和围食膜几丁质的形成,在昆虫蜕皮发育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几丁质代谢酶的调控作用研发分子靶标,在植物保护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有效工具,在昆虫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害虫控制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4])。RNAi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昆虫几丁质代谢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解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张露  熊旭萍  汪慧娟  王世贵  
                                    
                                
                            
                            海藻糖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海藻糖被称为昆虫"血糖",源于该糖为昆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海藻糖先由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生成海藻糖-6-磷酸,然后通过海藻糖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最终合成海藻糖,在能量需求时通过海藻糖酶(trehalase,TRE)降解为葡萄糖,用于能量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义  康国栋  张彩霞  张利义  郝玉金  丛佩华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世界上70%—80%的植物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几丁质是病原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典型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当植物受到病原真菌入侵,位于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能够直接与几丁质及其寡糖相互作用并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近几年,随着植物几丁质受体的成功鉴定,其与几丁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了较全面、系统地反应几丁质触发免疫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武军  孙毅  王景雪  李润植  
                                    
                                
                            
                            几丁质酶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体内的一类蛋白质,它能催化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水解,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增殖,提高植物的抗真菌能力。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生化性质、表达调控的深入研究,用几丁质酶基因转化植株正日益成为植物防御真菌病害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松林  王济虹  
                                    
                                
                            
                            本文报道南蛇藤属4种植物——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穗花南蛇藤(C.vanioti)、大芽南蛇藤(C.gemmatus)和显柱南蛇藤(C.stylosus)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对二斑波缘龟甲(Basiprionotabisignsata)、菜青虫(Pierisrapae)和家蚕(Bombyxmori)幼虫拒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拒食作用,比较4种植物的拒食活性差异,其活性大小为:苦皮藤、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显柱南蛇藤,说明在南蛇藤属植物中除了苦皮藤外,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和显柱南蛇藤也是具拒食作用的杀虫植物资源。
                            关键词:
                                
                                    
                                    
                                        南蛇藤属,拒食作用,昆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丽萍  高云霞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文丽萍,高云霞植食性昆虫在取食和产卵之前,首先必须在众多的植物中,找到它的寄主植物,它的取食活动期又必须与植物可供食用的时期相吻合,并且必须选择到植物在特定的发育阶段的组织或器官。那么,昆虫是如何到达和辨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琛柱  钦俊德  
                                    
                                
                            
                            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钦俊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是基本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可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生产维持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昆虫作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其中的1/3是取食植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奇志  曹海锋  王玉柱  孙浩元  
                                    
                                
                            
                            近20年以来,国外一些研究发现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的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制剂不仅能够主动寻找寄主、侵染有害昆虫,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植物线虫。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寄生线虫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关于这些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便于同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查询,本文综述了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万才  姜瑞中  
                                    
                                
                            
                            建国50年来,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得到了良好发展,植保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在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紧跟国际前沿动向,从传统的以消灭病虫为目的短期行为,发展到着眼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护、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进一步协调了自然控制和人为防治,综合防治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本文从植保工作者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植物保护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植物保护  生态农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育菁,冒乃和,刘波,C.Sengonca,陆萍,李芳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植物保护的基本理念,介绍了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论述了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分析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对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涉及: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综合治理和操作规范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小奇  鲁莹  陈立杰  
                                    
                                
                            
                            对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医学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从社会需要、技术进步、学科发展及相关学科互相渗透、相互发展的角度,对植物医学出现的必然性进行论述,总结植物保护学科目前发展情况及国内外植物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对植物医学专业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学科研究内容及学科设置方面提出改革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植物医学学科发展  专业建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柯宇  巫建军  龙承鹏  曲爱军  王义平  
                                    
                                
                            
                            [目的]明晰我国壳斗科植物瘿蜂昆虫种类,为瘿蜂科昆虫的野外采集、快速鉴定、及时预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采集虫瘿和室内饲养,对我国9种常见壳斗科植物上的瘿蜂昆虫种类进行调查与分类鉴定。[结果]危害我国常见壳斗科的瘿蜂科15种,隶属于8属,包括3种中国新记录和12种已知种。[结论]记录了15个种类的寄主、分布范围及虫瘿特征,并提供了12个种类的虫瘿特征照片,明确了大部分瘿蜂昆虫的寄主植物。
                            关键词:
                                
                                    
                                    
                                        瘿蜂科  虫瘿  壳斗科  种类调查  生物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龙  戴武  张春妮  
                                    
                                
                            
                            【目的】探讨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机制,为苯甲酰基脲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探讨氟铃脲处理后对棉铃虫几丁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氟铃脲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供试棉铃虫3龄幼虫经氟铃脲直接浸渍处理后,逐渐表现出反应迟钝、非正常蜕皮以及表皮发育异常等中毒症状,最终畸形死亡。氟铃脲处理后96h的LC50值为226.43mg/L,表现出较强的触杀作用以及致畸活性。用氟铃脲120和240mg/L处理72h后棉铃虫3龄幼虫几丁质含量显著降低,并且120mg/L氟铃脲处理72h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