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6)
- 2023(6960)
- 2022(5152)
- 2021(4597)
- 2020(3718)
- 2019(8131)
- 2018(8194)
- 2017(15375)
- 2016(8618)
- 2015(9742)
- 2014(9875)
- 2013(9431)
- 2012(8783)
- 2011(7752)
- 2010(7776)
- 2009(7232)
- 2008(7461)
- 2007(7009)
- 2006(6301)
- 2005(5847)
- 学科
- 济(37882)
- 经济(37839)
- 管理(22951)
- 业(21819)
- 企(16214)
- 企业(16214)
- 方法(13517)
- 农(12503)
- 中国(12195)
- 数学(11461)
- 数学方法(11281)
- 学(9866)
- 业经(9692)
- 地方(9357)
- 农业(8394)
- 财(8081)
- 制(7237)
- 发(6313)
- 贸(6243)
- 贸易(6238)
- 易(5987)
- 产业(5700)
- 体(5699)
- 环境(5603)
- 银(5502)
- 银行(5474)
- 融(5466)
- 金融(5465)
- 理论(5387)
- 行(5232)
- 机构
- 大学(126462)
- 学院(126011)
- 济(48780)
- 经济(47679)
- 研究(45870)
- 管理(43427)
- 理学(36854)
- 理学院(36367)
- 管理学(35402)
- 管理学院(35200)
- 中国(34739)
- 科学(30811)
- 京(28648)
- 农(26680)
- 所(24160)
- 财(22471)
- 研究所(22014)
- 中心(21622)
- 业大(21603)
- 农业(20919)
- 江(20553)
- 北京(18103)
- 财经(17892)
- 范(17599)
- 师范(17372)
- 院(16728)
- 州(16514)
- 经(16328)
- 经济学(15612)
- 省(15566)
- 基金
- 项目(85591)
- 科学(66449)
- 基金(61817)
- 研究(58505)
- 家(55620)
- 国家(55165)
- 科学基金(46520)
- 社会(37526)
- 社会科(35514)
- 社会科学(35506)
- 省(32636)
- 基金项目(32548)
- 自然(30755)
- 自然科(30076)
- 自然科学(30065)
- 自然科学基金(29517)
- 划(28198)
- 教育(26334)
- 资助(25038)
- 编号(22796)
- 重点(19700)
- 发(18755)
- 成果(18238)
- 部(17985)
- 创(16812)
- 科研(16408)
- 课题(16306)
- 计划(16253)
- 国家社会(16097)
- 创新(15895)
共检索到19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聂蕾 陈奇伯 邓志华
为研究昆明市常见绿化植物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吸收积累作用,研究了昆明市东三环边坡上的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净化效应。分别于一年中的1月,3月,7月,10月对植物的叶片、干和根进行采样。结果表明:(1)植物对大气中的氟化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且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浓度与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2)根据单向污染指数分析得到昆明市东三环的大气氟化物污染,IPC为1.72;(3)植物不同器官的含氟量不相同,在污染区叶片上氟化物的含量是干上氟化物含量的2.665.02倍,是根上氟化物含量的28.4028.5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佩琪 邓志华 陈奇伯 杨媛媛
为研究昆明市城市森林常见树种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净化作用的年内季节性动态变化,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选定的树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圆柏Sabina chinensis在4个季节中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大气中,并且与大气氟化物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700.999(P春季(47μg·dm-2d-1)>秋季(31μg·dm-2d-1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常见树种 氟化物 净化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毅书
选取昆明世博园中国园区34个展园,对主要特色植物种类、植物搭配特点以及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其特色植物种类、搭配植物及生长适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特色植物应用的几点合理化建议。本文中的特色植物主要指"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展期间,为突出园林特点而引种到世博园中国园区的、具有中国各省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绿化植物品种丰富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绿化植物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本文对昆明世博园中国园区34个展园的主要特色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给昆明的绿化工作者在植物引种、景观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特色植物 应用 昆明世博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聪 吕艳玲 沐婵 张艳军 钱荣青 李泉清 李晓亮
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是当前星云湖沿岸池塘水生生态系统内较为典型的主要漂浮植物,为了探讨其对星云湖入湖河水氮磷等养分的净化效应,以期对星云湖的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参考,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微区试验与大区定点(池塘区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和大薸2种漂浮植物对星云湖入湖河水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而且净化效果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水葫芦的冬前(10~11月采样)全株干重、N吸收量、P吸收量分别为2.60 kg/m2、55.10 g/m2、17.65 g/m2,但经历冬季后(...
关键词:
漂浮植物 星云湖 入湖河水 净化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金星 支崇远 夏品华 马建荣 李海珍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庆海 段留生 李瑞华 武菊英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氮磷累积量 净化能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男 林墨翰 赵辉 莫亚思
选取矮型苦草(Vallisnerianatans)、改良型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和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 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对由江苏昆山污水处理厂尾水配制的试验污水开展水质净化试验。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梯度和无植物空白对照组,从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方面,分析不同植物种类和种植密度对试验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性建立的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大指标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两大指标分别用于评价水质净化试验前后期的水质变化趋势,相互结合可综合评价试验全周期的水生态修复效果,具体应用在本文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不同植物对试验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且种植密度对净化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建议选择适宜的沉水植物种类与种植密度,并且注意监测植株生长状况,以避免植株恶性竞争对水体净化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种植密度 净水效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华超 李双智 茶晓飞 唐永 郑鑫华 董琼
野外调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表明,昆明西山喀斯特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4科451属799种,是云南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种子植物区系总体上为亚热带性质,其热带科占63.64%,热带属占41.62%,热带种占39.64%;温带科占36.36%,温带属占52.93%,温带种占20.84%;该区系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的云南高原地区,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和东亚区系的交汇.昆明西山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共有8个中国特有属,是滇中特有属分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种子植物区系与雕翎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相似系数最高,其亲缘关系较与狮山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更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侯宁宁 杨钙仁 李茵茵 凤姜薇 邓羽松 彭晚霞
[目的]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为选用适宜生态条件的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室内静水条件下pH、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的测定,探讨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特点及其根系泌氧特征,同时分析营养物质吸收对水溶液pH值的影响和泌氧速率与有机物去除量的相互关系。[结果]9种水生植物均对水体N、P的吸收较强。其中美人蕉和凤眼莲对N、P的吸收能力较强,苦草对各形态N吸收能力均较强,风车草对TP的吸收能力较强,吸收率均达70%以上;NH_4~+-N、TP与pH的关系密切,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44(P<0.01)。不同植物的泌氧能力存在差异,花叶芦竹、再力花和风车草对水体的供氧能力显著大于其他植物。[结论]苦草、美人蕉、凤眼莲和风车草对N、P的净化效果较好,可用于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水中。花叶芦竹、再力花和风车草的泌氧能力及对耗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高,适宜种植在高耗氧有机物的污水中。风车草不仅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较好,而且泌氧能力及耗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也较高,可以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栽培植物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根系泌氧 耗氧有机物 氮磷吸收 水生植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陈喜波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双赢战略 共生空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辛辛 曹谨玲 赵凤岐 刘青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辅唐 孙珮石 李强 吴广 邓辅商
本文从湿地植物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湿地中常用的水生植物进行了分类别的分析研究。对香蒲、水芹菜、大薸、水葱和藨草等5种不同利用途径水生植物进行了滇池入湖河道污水的净化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实验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净化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32%~52%。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利用途径 人工湿地 污水净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耐盐植物 氮磷去除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廷林 戴栋超 王震 解岳 钟建红
阐述了漂浮栽培植物修复系统的技术原理、特点与系统组成,研究了在该系统中种植美人蕉和旱伞草2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这些植物对城市河湖水体中氮、磷等的净化效果。尝试了将漂浮栽培植物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结合起来,并研究了植物与生物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和风车草在漂浮植物修复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漂浮栽培植物与软性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达46%以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佩英 刘爱琴 侯晓龙
通过9种水生植物在模拟污水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对模拟污水中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从中筛选出适用于治理城市污水的水生植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9种水生植物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逐渐增加.低浓度下,空心莲子草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53.79%),荷花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48.75%),凤眼莲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70.10%);中浓度下,凤眼莲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61.39%),茭白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52.23%),凤眼莲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80.15%);高浓度下,茭白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55.70%),凤眼莲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最高(分别为40.42%和69.58...
关键词:
模拟污水 水生植物 生物净化 筛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