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2)
2023(12756)
2022(10516)
2021(9773)
2020(7865)
2019(18220)
2018(18297)
2017(35151)
2016(19369)
2015(21700)
2014(21868)
2013(21453)
2012(19436)
2011(17418)
2010(17216)
2009(15655)
2008(15053)
2007(13083)
2006(11586)
2005(10138)
作者
(56976)
(47397)
(46787)
(44557)
(30038)
(22717)
(21287)
(18733)
(17982)
(16768)
(16320)
(15908)
(15017)
(14918)
(14541)
(14456)
(14240)
(14072)
(13517)
(13363)
(11783)
(11516)
(11325)
(10616)
(10503)
(10499)
(10455)
(10389)
(9505)
(9402)
学科
(76568)
经济(76485)
管理(56555)
(51606)
(42440)
企业(42440)
方法(33585)
数学(28598)
数学方法(28288)
(21924)
中国(21362)
(19118)
业经(18323)
(16805)
地方(16481)
环境(15011)
农业(14857)
(13990)
理论(13189)
(12492)
技术(12263)
(12028)
贸易(12021)
(11912)
(11768)
(11633)
资源(11337)
(10843)
财务(10772)
财务管理(10756)
机构
大学(274818)
学院(272797)
管理(110573)
(102724)
经济(100311)
理学(96100)
理学院(95040)
管理学(93339)
管理学院(92868)
研究(91820)
中国(66356)
科学(60457)
(59694)
(46825)
(46460)
(44811)
业大(44024)
研究所(42885)
中心(40754)
(39140)
北京(37632)
(37492)
师范(37155)
农业(36867)
财经(36773)
(33828)
(33452)
(32288)
师范大学(30131)
经济学(29631)
基金
项目(194629)
科学(152308)
研究(140870)
基金(140382)
(123306)
国家(122291)
科学基金(104696)
社会(87269)
社会科(82610)
社会科学(82585)
(76164)
基金项目(75516)
自然(69331)
自然科(67564)
自然科学(67548)
自然科学基金(66303)
(64329)
教育(63210)
编号(58176)
资助(56517)
成果(46127)
重点(43369)
(41757)
(41743)
(40032)
课题(39258)
创新(37351)
科研(37094)
国家社会(35585)
大学(35315)
期刊
(111649)
经济(111649)
研究(76420)
中国(51373)
学报(46748)
科学(43051)
(42555)
管理(39060)
大学(34096)
学学(31744)
(31719)
教育(30362)
农业(29987)
技术(22805)
(19374)
金融(19374)
业经(19201)
图书(18207)
经济研究(16806)
财经(16762)
(15686)
资源(15620)
问题(15141)
科技(14244)
(14144)
理论(13494)
(12782)
技术经济(12730)
现代(12666)
实践(12606)
共检索到38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雅琪  张磊  
昆明市地处西南地区,雨水资源丰富,干湿两季分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是全国14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针对昆明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立足于昆明市属公园绿地,针对公园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探讨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内,如何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同时将中水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水源,提出一套系统两种水源的模式,通过雨水和中水的互补互换,既合理控制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系统的规模,又减少了中水的使用量。在减少了对现有公园景观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了公园整体环境的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勇  张利  张英  袁冬梅  曾双贝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2008年人口数量、公园面积等数据全面详细的调查,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昆明市区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分析;运用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造公园绿地使其具有防灾功能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足迹最高,万元产值水足迹最大,水足迹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水足迹经济效益最高,侧面证明了旅游业是绿色低能耗产业;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及从外地调水和加强虚拟水贸易等方式降低该市水资源压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琦,赵筱青,陈玉姝  
本文结合生态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 ,分析了昆明城市绿化的地理背景特征、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由重建城市生态及完善城市防灾体系的角度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高敏   袁迪   单新钰   易凯源   张喆  
【目的】分析昆明市不同游憩性绿地鸟类群落组成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城市绿地环境对鸟类群落的影响。【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对昆明市3种游憩性绿地(建城区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和社区绿地)进行鸟类调查,使用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种游憩性绿地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不同居留型鸟类多样性与绿地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3种游憩性绿地共记录到鸟类176种31 058只,隶属于17目53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2)公园绿地鸟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街旁绿地其次,社区绿地最低,但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相反情况。(3)冗余分析显示:除绿地形状指数外,其他内部环境因子对提高鸟类多样性均具有促进作用。(4)多元线性回归表明:50和400 m缓冲区内建筑指数与鸟类多样性呈负相关;距市中心距离与鸟类多样性呈正相关;距滇池距离与街旁绿地鸟类多样性呈负相关;距山体距离与街旁绿地鸟类多样性呈正相关,与社区绿地鸟类多样性呈负相关。【结论】未来游憩性绿地建设应减少周边建筑对公园绿地和街旁绿地的影响,增加异质景观生境,重点营造社区绿地内部植被群落丰富度。图3表3参28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筱青  饶辉  易琦  和春兰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2010-202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延续情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情景、节水对策情景、综合对策情景等四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水资源在2009-2020年能较好的支撑昆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昆明市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节水等综合对策是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优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姜海涛  王丽娟  李红娜  张帅  王波  
城市公园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生态、美化风貌、防灾减灾等多重功能,对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公平性反映了一种社会效益与价值。基于此,选取昆明市二环内为研究范围,向外设置1km缓冲区,运用KD2SFCA模型对其中39个主要公园的空间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二环内公园空间公平性整体情况较好,但依旧有31.82%的街道公平性评价较差,且公平性值在空间中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昆明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参考性建议:在二环周边增设公园、加强社区公园和小区公园建设、加强公园配套设施建设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杨恩秀  
针对昆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综合考虑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污水再生利用、外地供水、缺水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协调发展型5种方案下模拟2015~203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出现十分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很容易达到极限承载值,不能实现昆明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型模式虽然提高了经济水平,但是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缺水问题,供需比低至0.25;采用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模式,虽然可以适当缓解生态环境污染及缺水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水现象依然严峻;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城市发展规模增速,实施水资源集约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和加强外地供水的协调发展型方案可以实现昆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5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勇  李明娜  张英  袁冬梅  
对昆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表明,公园中现有灌木种类60种,分别隶属33科47属。灌木在公园中的造景方式主要有片植、列植、篱植、散植和丛植等。文章还对公园中的灌木造景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用好昆明市公园造景灌木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引进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性的数学框架,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了每个时间间隔和每种地类的变化面积和变化强度。强度分析自上而下分为3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将观察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比较,揭示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并依次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平稳的、来源与转变三对术语来描述。本文以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面积变化和强度变化,并对不同层次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隔层次,2000年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在地类层次,建设用地的变化强度是最活跃的,林地的变化强度是最平稳的;在转变层次,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强度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中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对深入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辰松  邵明  葛韵宇  戈晓宇  
公园绿地相对其他城建区拥有大面积的透水性下垫面,可以配合城市管网接纳外源雨水,有效地参与城市雨洪调控。本文以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概化,并在区域内建立公园绿地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根据项目要求引入外源雨水,运用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1 h降雨下的两种开发模式,对比分析排放口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以及2年一遇1 h降雨下各单项LID设施对径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SWMM模型可以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为城市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淏舟  李艳梅  陈奇伯  孙应都  
以昆明市主城区18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滞尘量、叶片和叶面尘重金属含量,探究了植物叶片滞尘量与叶片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了不同树种叶片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昆明主城区18种绿化树种叶面尘重金属含量与叶片重金属含量相关性极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艳梅  陈奇伯  王邵军  孙应都  杨淏舟  杨思莹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文冰  赵林森  王见  李谦  
在阐明STRATUM模型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用该模型中与昆明市区相近气候区相应树种综合效益计算的参数数据,采用典型抽样调查对昆明市区悬铃木等16个主要行道树树种群体的经营管理效益成本之比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并针对这些主要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应用及其经营管理现状加以评价,从而提出优化方案和完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