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9)
2023(7385)
2022(6091)
2021(5594)
2020(4378)
2019(10071)
2018(9798)
2017(17453)
2016(9109)
2015(9724)
2014(9608)
2013(9410)
2012(8658)
2011(7883)
2010(8230)
2009(7461)
2008(6993)
2007(6461)
2006(5841)
2005(5261)
作者
(26585)
(22168)
(22084)
(20749)
(14158)
(10657)
(9673)
(8505)
(8429)
(7837)
(7698)
(7577)
(7134)
(7025)
(6944)
(6716)
(6406)
(6314)
(6306)
(6281)
(5374)
(5322)
(5145)
(5089)
(4940)
(4921)
(4856)
(4816)
(4601)
(4450)
学科
(37163)
经济(37130)
管理(30879)
(29045)
(23536)
企业(23536)
(15891)
技术(14485)
中国(13140)
地方(12544)
业经(11784)
技术管理(11342)
农业(11335)
方法(10619)
环境(9921)
(9400)
数学(8417)
数学方法(8354)
(8255)
(7844)
(7401)
发展(7262)
(7247)
(6846)
(6009)
生态(5898)
农业经济(5851)
(5778)
银行(5767)
(5677)
机构
学院(124853)
大学(121416)
(49957)
管理(49666)
经济(48767)
研究(45963)
理学(42267)
理学院(41743)
管理学(41028)
管理学院(40798)
中国(35377)
科学(28992)
(27517)
(22852)
(22621)
中心(22065)
(21535)
(21049)
研究所(20724)
业大(19314)
(17887)
师范(17750)
(17572)
北京(17567)
农业(17130)
(17062)
(16381)
财经(16136)
(14648)
科学院(14296)
基金
项目(88191)
科学(71119)
研究(65591)
基金(63209)
(55773)
国家(55262)
科学基金(48088)
社会(42900)
社会科(40554)
社会科学(40546)
(36667)
基金项目(34726)
(30576)
自然(30439)
自然科(29665)
自然科学(29660)
自然科学基金(29166)
教育(28372)
编号(25261)
(24708)
资助(22701)
创新(22002)
(20934)
重点(20244)
成果(19213)
课题(18746)
(18090)
国家社会(17636)
发展(16909)
(16757)
期刊
(64167)
经济(64167)
研究(37244)
中国(35469)
(22910)
管理(20663)
科学(19875)
学报(18407)
农业(16052)
教育(15625)
(14720)
大学(13917)
学学(12927)
业经(12311)
(11625)
金融(11625)
技术(11108)
科技(9805)
资源(9518)
经济研究(8692)
(8622)
问题(7660)
财经(7258)
技术经济(6904)
图书(6632)
(6440)
(6360)
论坛(6360)
现代(6343)
(6313)
共检索到201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卫红  
昆明市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云南省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确实改善了乡镇人居环境,增强了乡镇综合实力,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荣星  李延芬  
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下,昆明市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昆明市需要建立九大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敏  骆静珊  
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团结乡乡村生态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通过加强实施结果的调查研究,提高了实施成效分析的真实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足迹最高,万元产值水足迹最大,水足迹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水足迹经济效益最高,侧面证明了旅游业是绿色低能耗产业;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及从外地调水和加强虚拟水贸易等方式降低该市水资源压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辉  罗淳  黄晓园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发展水平指数模型、系统协调度指数模型和绩效模型;并对昆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评价,为系统性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梅  周天怡  陈四瑜  吴春亚  吴顺  王宇  张晓章  费宇  
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近期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问卷方式,接收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79分,处于"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等级之间,接近"较满意",未达到"满意"。生态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值为4.89,接近"较满意";生态经济方面为4.99分,接近"较满意"程度;生态社会为4.64分,处于"一般"程度,说明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应加强滇池治理、噪声控制、太阳能利用、滇池周边旅游建设、内涝处理和交通拥堵处理情况等方面的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娥  丁文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该现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很好地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缓解矛盾。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本文主要对昆明市200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整体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人均生态足迹总的呈现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2.184 5hm2.人-1到2010年的2.97 hm2.人-1,上升幅度达0.785 5hm2.人-1,是2000年生态足迹的35.96%;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607 2hm2.人-1下降到2010年0.5...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切实改善关停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按照政府三年规划和2009年度矿山环境整治意见要求,今年宜兴市进一步加大了矿山环境整治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野  艾东  王数  方一舒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郑宁  骆华松  周向科  
文章选取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程度和经济水平等指标构建了区域发展的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模型对昆明市的物质积累基础水平以及其空间结构分异进行了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物质积累基础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引进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性的数学框架,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了每个时间间隔和每种地类的变化面积和变化强度。强度分析自上而下分为3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将观察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比较,揭示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并依次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平稳的、来源与转变三对术语来描述。本文以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面积变化和强度变化,并对不同层次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隔层次,2000年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在地类层次,建设用地的变化强度是最活跃的,林地的变化强度是最平稳的;在转变层次,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强度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中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对深入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琦  窦小东  和克俭  曹言  
结合昆明市主城区中水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估,探讨城市中水回用的发展特点、潜力和对策。首先,回顾昆明城市中水回用的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次,分析昆明城市中水利用的发展基础、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定量评估了中水回用的开发潜力及效益。最后,从工程建设、技术与机制创新、法规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中水开发利用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英  刘涵妮  田金欢  李涛  
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选取了昆明市11个县市(区)近15年(1995-2009)的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15个指标数据,通过运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对昆明市各城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区域经济中心型、资源主导型、区域经济潜力型。通过对各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经分析,得出各类城镇的发展定位以及相应发展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来明敏  张昆华  
本文基于2005年上半年昆明市劳动部门展开的一次失业及再就业现状抽样问卷调查,在简要阐述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地调查效度的基础上对该市城镇失业人员调查问卷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由此提出了:①积极探索和实施再就业培训援助的新路径;②加大就业资金的投入以构建建立“促进就业型”失业保险制度;③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和鼓励社区就业;④鼓励个人创业以开辟就业门路;⑤开发公益性岗位以救助大龄城镇失业人员等五条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