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5)
- 2023(5925)
- 2022(4783)
- 2021(4559)
- 2020(3693)
- 2019(8419)
- 2018(7906)
- 2017(14658)
- 2016(7675)
- 2015(8312)
- 2014(8026)
- 2013(7673)
- 2012(7392)
- 2011(6777)
- 2010(6912)
- 2009(6553)
- 2008(6356)
- 2007(5508)
- 2006(5095)
- 2005(4783)
- 学科
- 济(36635)
- 经济(36572)
- 管理(18739)
- 业(15712)
- 农(14329)
- 企(10861)
- 企业(10861)
- 地方(10279)
- 中国(9779)
- 农业(9777)
- 方法(9189)
- 土地(9153)
- 业经(8737)
- 学(8573)
- 财(8175)
- 数学(8102)
- 数学方法(7952)
- 制(7922)
- 发(6173)
- 农业经济(5387)
- 体(5269)
- 经济学(4965)
- 融(4942)
- 金融(4942)
- 问题(4738)
- 环境(4719)
- 发展(4702)
- 展(4694)
- 银(4593)
- 银行(4589)
- 机构
- 学院(105671)
- 大学(105212)
- 济(41731)
- 经济(40667)
- 研究(40090)
- 管理(37142)
- 理学(31345)
- 中国(30982)
- 理学院(30821)
- 管理学(30118)
- 管理学院(29891)
- 京(24333)
- 科学(24219)
- 财(20495)
- 所(19437)
- 农(19093)
- 中心(19054)
- 研究所(17395)
- 江(16924)
- 范(16472)
- 师范(16367)
- 业大(15989)
- 院(15843)
- 财经(15569)
- 北京(15508)
- 农业(14521)
- 经(14133)
- 州(13546)
- 师范大学(13397)
- 省(13122)
- 基金
- 项目(71601)
- 科学(56238)
- 研究(52865)
- 基金(51806)
- 家(45434)
- 国家(45023)
- 科学基金(38277)
- 社会(34550)
- 社会科(32444)
- 社会科学(32437)
- 基金项目(27536)
- 省(26727)
- 自然(23818)
- 划(23671)
- 教育(23225)
- 自然科(23200)
- 自然科学(23193)
- 自然科学基金(22758)
- 编号(21324)
- 资助(20104)
- 成果(17019)
- 重点(16273)
- 发(16033)
- 课题(15664)
- 部(15478)
- 国家社会(14475)
- 制(14347)
- 创(14003)
- 科研(13323)
- 大学(13225)
共检索到16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云玲 张淑洁 李同艳
基于遥感影像,分别采用监督分类、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昆明市土地利用数据,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 2)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 2),选用4个城市化指标,并用SPSS22. 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城-郊-乡梯度模型,对研究区域城-郊-乡土地梯度带划分及景观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用的城市化物理指标和景观指标,能够用于城市化水平基础上的城-郊-乡梯度划分;(2)随着城-郊-乡梯度的变化,城市化各指标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城区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比例(80%左右)、道路网密度(14 km/km~2左右)、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最高;(3)昆明市各区内的城市化指数UI平均值表现为:官渡区>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其中官渡区的变异系数最小,五华区的变异系数最大;(4)昆明市中部总体来说城市区域的发展较为集中,郊区与城区的分界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地形因素的限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英 刘涵妮 田金欢 李涛
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选取了昆明市11个县市(区)近15年(1995-2009)的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15个指标数据,通过运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对昆明市各城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区域经济中心型、资源主导型、区域经济潜力型。通过对各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经分析,得出各类城镇的发展定位以及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
昆明市域 城镇类型 发展定位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程一钧,何劲耘
采用基尼系数、带间差异系数、带别特化系数、地区特化率指标对昆明城市中心区的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区位类型和服务级别进行了划分 ,区分出向心分布、离心分布、局部集聚、均匀分布 4个大类和 10个亚类 ,确定出 5个服务等级。以此对昆明城市零售商业服务业的行业分布与区位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为城市商业地域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英 孙奕 李晖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
关键词:
高原湖泊 城市 景观格局 安全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勇明 葛永刚 王道杰 庄建琦 陈灿 吴承祯
公路建设对区域的各种生态过程、灾害活动等影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对小尺度区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较少。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内县乡级公路沿线三期影像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运用FragStatS3.3软件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建设公路及全部公路沿线均出现坡耕地显著减少、梯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不同距离梯度上,针叶林、灌丛、坡耕地景观百分比不断降低,梯田、草地面积增加。(2)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在斑块层次上,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景观形态更复杂,破碎化程度高,1973年后建...
关键词:
小流域 公路效应 景观格局 破碎化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良 李华 赵原 刘立业 曹勤剑 李君利
三维辐射场数据是进行剂量评估与优化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辐射场数据的快速计算与三维可视化显示的难题,该文基于辐射场梯度变化提出了一种变权重的非均匀网格划分方法,可根据辐射场的梯度变化划分出疏密程度不同的三维计算网格,兼顾辐射场数据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并使用点核积分程序对该网格划分方法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几乎相同时,变权重的非均匀网格划分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辐射场的计算时间,较大程度地提高点核积分方法的计算效率,同时该网格划分方法也表现出更好的辐射场显示效果。该研究可为点核积分方法在核设施三维辐射场可视化计算与剂量评估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爽 张锦水 崔有祯
[目的]软硬变化区的划分是进行遥感变化检测技术识别农作物的基础。为解决人工判读方法中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以及自动判别和交互式判别方法对不同研究区的适用性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剖线梯度变化(Profile based Gradient Change Magnitude,PGCM)进行软硬变化区划分的方法。[方法]该研究选择破碎农业景观种植区域为研究区,计算拔节期Quick Bird影像和播种期模拟影像两个时相的变化强度,从作物地块内部向外绘制剖线,利用剖线强度的梯度变化确定硬变化区(Hard change region,HCR)、软变化区(Soft change region,SCR)和未变化区(Non change region,NCR)3者间的划分阈值。[结果]从识别结果来看,PGCM能够有效在地块边界处探测到软变化像元,进而确定HCR、SCR。像元分辨率在5~60 m不同尺度下,识别HCR区混入比例为11%~16%,混入比例随着分辨率下降而降低;NCR区混入比例为3%~4%,受分辨率尺度影响不大;SCR区识别比例为74%~86%,识别精度较高,识别结果与冬小麦空间分布结果保持一致。[结论]PGCM方法能够自动、便捷地确定阈值,摆脱人工判定的主观性,有效地划分出HCR、SCR和NCR 3个区域,为进一步HCR、SCR区内的作物识别提供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唐川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及对城镇造成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泥石流多发城镇的灾害防御应首先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景观的战略布局着手,在城市避难疏散系统的构建中统筹兼顾各类城市灾害的危害性。采取灾害测报系统及布局、生命线保障系统规划,救灾设施及布局、抗灾防灾工程建设和疏散及避难通道规划等五项工程性措施,通过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救灾队伍建设、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防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和灾害政策法规建设等五项非工程性措施的支撑,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构建生态安全的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云果 罗志清
土地一级开发是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的创新,该制度为政府按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城市土地储备,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保障。当前,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工作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指导,各地都在摸索适合本地的开发模式。本文将以昆明市近些年实施的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工作为例,分析土地整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昆明市土地一级开发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昆明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陆续出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政 赵璠 王秋华 高仲亮 邓小凡 黄鹏桂
【目的】对昆明市2000—2015年的火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昆明市林火预报模型并进行火险区划,为昆明市林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林火数据,选取气象、地形、植被、人为等17个林火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林火概率模型,并划分5个中间模型选取全样本的显著变量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检验与评价,基于全样本的模型结果分析昆明市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并计算得到林火发生概率的最佳阈值,根据Logistic模型结果划分五级火险区。【结果】海拔、距居民点距离、距铁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月均地表温度、月均气压、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等9个因子与昆明市林火发生概率存在显著关系;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1.7%;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905;划分的最佳阈值为0.342;火险区划的五级火险区面积比率分别为48.82%、35.17%、11.26%、2.55%、2.20%。【结论】昆明市林火主要驱动因子是气象因子;昆明市高火险区集中分布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西山区、安宁市等西南部地区。图4表3参2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陈喜波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双赢战略 共生空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勇 李明娜 张英 袁冬梅
对昆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表明,公园中现有灌木种类60种,分别隶属33科47属。灌木在公园中的造景方式主要有片植、列植、篱植、散植和丛植等。文章还对公园中的灌木造景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用好昆明市公园造景灌木的建议。
关键词:
灌木 种类 造景 昆明市公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梅 周天怡 陈四瑜 吴春亚 吴顺 王宇 张晓章 费宇
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近期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问卷方式,接收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79分,处于"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等级之间,接近"较满意",未达到"满意"。生态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值为4.89,接近"较满意";生态经济方面为4.99分,接近"较满意"程度;生态社会为4.64分,处于"一般"程度,说明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应加强滇池治理、噪声控制、太阳能利用、滇池周边旅游建设、内涝处理和交通拥堵处理情况等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满意度 调查 昆明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野 艾东 王数 方一舒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红云
针对传统聚类分析法主要研究离散型函数无法使用积分进行优化处理的局限,文章通过对曲线进行光滑处理把传统聚类法从离散型函数拓展到连续型函数,使用欧氏距离法测度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的距离,大大扩大了聚类分析法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测度的精准度。使用我国产业集群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集群升级潜力进行省域梯度划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