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3)
2023(12094)
2022(10726)
2021(10167)
2020(8607)
2019(20025)
2018(20001)
2017(38573)
2016(21329)
2015(23703)
2014(23487)
2013(23320)
2012(21269)
2011(19017)
2010(18943)
2009(17210)
2008(16584)
2007(14364)
2006(12382)
2005(10633)
作者
(63212)
(52684)
(52433)
(49767)
(33401)
(25427)
(23549)
(20867)
(20012)
(18594)
(18097)
(17836)
(16853)
(16722)
(16357)
(16285)
(15748)
(15682)
(15034)
(15010)
(13264)
(12939)
(12906)
(11892)
(11837)
(11687)
(11505)
(11417)
(10689)
(10426)
学科
(84865)
经济(84790)
管理(57609)
(55912)
(46824)
企业(46824)
方法(43707)
数学(38537)
数学方法(37969)
(21575)
(21307)
中国(19880)
(19320)
业经(18031)
地方(16949)
农业(14275)
理论(14212)
(13939)
贸易(13928)
(13509)
(13483)
(13475)
环境(13145)
技术(12721)
(12424)
财务(12358)
财务管理(12339)
企业财务(11739)
(11572)
(10647)
机构
大学(299100)
学院(297603)
管理(119534)
(113842)
经济(111410)
理学(104989)
理学院(103792)
管理学(101559)
研究(101328)
管理学院(101056)
中国(72465)
科学(68344)
(64370)
(54071)
(52278)
业大(51009)
(48847)
研究所(48606)
中心(44930)
农业(42399)
(42140)
北京(40542)
财经(40266)
(38931)
师范(38476)
(37788)
(36753)
(34078)
经济学(33351)
技术(31793)
基金
项目(216563)
科学(169124)
基金(156974)
研究(151026)
(140167)
国家(139102)
科学基金(118150)
社会(92760)
社会科(87937)
社会科学(87915)
(85292)
基金项目(83902)
自然(80940)
自然科(79067)
自然科学(79049)
自然科学基金(77604)
(72388)
教育(69083)
资助(66066)
编号(60223)
重点(49234)
成果(47237)
(46502)
(45779)
(44449)
科研(42392)
课题(41873)
计划(41656)
创新(41493)
大学(39316)
期刊
(117021)
经济(117021)
研究(82036)
学报(54916)
中国(49977)
科学(49490)
(46999)
管理(42191)
大学(40339)
学学(38428)
(34513)
农业(32889)
教育(30337)
技术(25687)
业经(19801)
(19436)
金融(19436)
经济研究(18842)
财经(18523)
(17786)
林业(16706)
科技(16318)
问题(15758)
(15748)
技术经济(15007)
图书(14783)
业大(14678)
资源(14631)
(14341)
理论(14072)
共检索到414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  
根据立地主导因子(坡向、坡位、土层厚度)与混交状况,对山东昆嵛山赤松林划分林型,将其归纳为4个林型组(山脊阳坡薄土赤松林,阳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阳坡中厚土松阔混交林)。并对不同林型的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纯林面积较大,林龄多为30~50年生的中龄林、同龄林,混交树种多为栎类(麻栎、栓皮栎等)。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发育较好,样地中常见约20个灌木种,近40种草本。林木与林分生产力较低,立地较好的中龄林林分蓄积量约30~50m3/hm2,平均材积生长量1~2m3/hm2;松阔混交林蓄积量超过90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达2~3m3/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琳  梁军  周国英  朱彦鹏  杨蕾  张星耀  
为研究天然赤松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了一块6 hm2的永久性监测样地,并对林内树种组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参数,对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是绝对的优势种,麻栎为次优势种,与其他16种乔木共同构成了赤松麻栎林生态群落;赤松次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4,主要以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为主,林分的平均大小比为0.50,且各部分频率分布比较均匀,说明乔木层的树种稳定性较好;全林角尺度平均值为0.54,林木水平格局为团状分布;虽然阔叶树种在混交度上稍好于针叶树种,但是其在胸径大小上明显小于针叶树种,说明其受针叶树种压迫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瑞瑞  梁军  谢宪  黄咏槐  王俊  苑晓雯  张英军  张星耀  
【目的】解析和定量评价林分因子对赤松赤枯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赤枯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34年)的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和冠幅6个林分因子及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项林分因子与赤松赤枯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冗余分析得影响赤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结果】赤枯病在赤松林中普遍发生,发病样地占调查样地的96.3%。整体上,高密度林(2 956~4 089株·hm~(-2))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低密度林(688~1 822株·hm~(-2))和中密度林(1 823~2 955株·hm~(-2))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疏林(郁闭度7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分组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分组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赤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761,P<0.01)。冗余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赤枯病发生的贡献最大。【结论】松赤枯病在昆嵛山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不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林分因子分组中均有差异,且均受各林分因子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松赤枯病影响最显著,建议对昆嵛山区域赤松纯林赤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以重要因子为主要调控对象,进行合理修剪和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元  梁军  谢宪  姜斌  冯琳  孙国文  张星耀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样地进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以及赤松枯梢病病情调查,计算各植物物种重要值,应用方差比率法检验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判定病情-植物物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灌草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正关联(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彦鹏  孙志强  张星耀  梁军  张英军  唐晓娟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玉宝  张秋良  王立明  乌吉斯古楞  
分析了不同结构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中龄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建立了单株总生物量和干、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①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Ledum palustre+落叶松林生产力、总生物量及其枝和叶生物量比例均为前者高。总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比例为后者高。密度为1 000~3 000株.hm-2,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分别达55.82 t.hm-2,0.99 t.hm-2.a-1和50.36 t.hm-2,0.83 t.hm-2.a-1。干、枝、叶生物量比例最低分别为79.6%,14.6%,4.8%和83.4%,8.8%,3.6%。②随密度增加,草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咏槐  梁军  马琳  张英军  朱彦鹏  胡瑞瑞  苑晓雯  张星耀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中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森林空间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利用空间结构指标调控森林害虫的生态控制技术。【方法】在昆嵛山天然麻栎-赤松次生混交林中设置面积为6 hm2的样地,测定昆嵛山腮扁叶蜂寄主赤松、黑松、多脂松的空间结构指标树种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虫口密度,分析各指标与虫口密度之间的关联性。对每株样木分别从上、中、下层,东、南、西、北4个方向统计虫巢数量,以虫巢数的3倍作为株虫口密度。【结果】赤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21,P=0.034),与胸径大小比数(R~2=0.903、P=0.013)和树高大小比数(R~2=0.906、P=0.013)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混交度相关性不显著(R~2=0.177、P=0.481);黑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8,P=0.024),与胸径大小比数(R~2=0.043、P=0.739)、树高大小比数(R~2=0.237、P=0.406)均呈负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混交度相关性也不显著(R~2=0.251、P=0.390);多脂松上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角尺度(R~2=0.032、P=0.772)、胸径大小比数(R~2=0.180、P=0.447)、树高大小比数(R~2=0.194、P=0.458)、混交度(R~2=0.653、P=0.098)等各空间结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3个树种中,赤松和黑松的虫口密度与空间结构的相关性强于多脂松;不同空间结构指标相比较,虫口密度与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的相关性强于角尺度。【结论】空间结构指标角尺度和树种大小比数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的生态调控作用优于混交度。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与空间结构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尽量降低角尺度即营造均匀的松属树种林分以提高对虫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尽量提高树种大小比数即改善林木生长状况以抑制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彦鹏  梁军  孙志强  姜明媛  吴晓明  张星耀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中海拔(300m)出现最大值,至450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封晓辉  程瑞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刘泽彬  
应用LPJ-GUESS动态植被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鸡公山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结果表明:在IPCC特别排放情景报告A2和B2情景下,到2100年该地区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步升高,土壤碳储量逐步减少,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基本保持平衡。LPJ-GUESS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的生长动态,未来可以在亚热带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  金永焕  刘继生  金玉善  金春德  李英洙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国栋  艾娟娟  孙启武  董玉峰  李建伟  
目的]探究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林分类型(日本落叶松林、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赤松林、杉木林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同林分土壤密度随之增加,总孔隙度随之显著降低(P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0.639)>杉木林(0.353)>赤松林(0.267)。[结论]不同林分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各异,其中日本落叶松林土壤质量最好,赤松林土壤质量最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锰柯  韩海荣  程小琴  景泓元  刘莉  彭信浩  商添雄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变化规律,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林龄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关键影响因子,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反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等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驱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全氮、全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P <0.05)。林龄增长也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但真菌与细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值呈下降趋势。林下灌木、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也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差异则均未达显著水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总变异的86.1%,土壤含水率、温度、有效磷、硝态氮含量、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则分别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程度的22.7%、18.4%、11.8%、10.6%、7.9%和5.6%。【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受到林龄变化的影响,并且土壤温度、含水率、有效磷、硝态氮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引起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志辉  黄玲玲  杨模华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卿明亮  匡顺  张雨佳  李登武  
通过测定油松林不同坡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研究油松林不同坡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准确评估该区域油松林土壤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油松林不同坡位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2:00—16:00之间;月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7月,月均值大小表现为下坡(1.66μmol·m~(-2)s~(-1))>上坡(1.53μmol·m~(-2)s~(-1))>中坡(1.40μmol·m~(-2)s~(-1));土壤呼吸年积累量以中坡最低(382.14 gC·m~(-2)a~(-1)),分别比下坡(438.07 gC·m~(-2)a~(-1))和上坡(408.65 gC·m~(-2)a~(-1))低12.76%和6.49%,且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2)各坡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指数正相关关系(P <0.05),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差异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金光泽  
大气氮(N)浓度日益升高,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典型阔叶红松林内,使用尿素(CO(NH_2)_2)作为N源,通过向森林地表施N肥的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为期6年的N添加试验,探究N对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C)密度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N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C库、碎屑C库及土壤C库C密度均无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