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7)
- 2023(14580)
- 2022(12720)
- 2021(11925)
- 2020(10085)
- 2019(22660)
- 2018(22768)
- 2017(42872)
- 2016(23249)
- 2015(26104)
- 2014(25604)
- 2013(24861)
- 2012(22831)
- 2011(20442)
- 2010(20474)
- 2009(18546)
- 2008(17941)
- 2007(15784)
- 2006(13723)
- 2005(11737)
- 学科
- 济(85083)
- 经济(84972)
- 管理(70936)
- 业(66131)
- 企(57147)
- 企业(57147)
- 方法(38802)
- 数学(32792)
- 数学方法(32374)
- 中国(23471)
- 农(22734)
- 财(22701)
- 学(22024)
- 业经(20186)
- 技术(19694)
- 地方(17638)
- 制(17439)
- 理论(17243)
- 农业(15033)
- 和(14584)
- 贸(14426)
- 贸易(14415)
- 务(14310)
- 财务(14238)
- 财务管理(14215)
- 银(14210)
- 银行(14158)
- 易(13901)
- 行(13531)
- 企业财务(13521)
- 机构
- 大学(322712)
- 学院(320657)
- 管理(128882)
- 济(120671)
- 经济(117838)
- 理学(111982)
- 理学院(110673)
- 管理学(108602)
- 管理学院(108027)
- 研究(106948)
- 中国(78942)
- 京(69026)
- 科学(69020)
- 财(55861)
- 所(53551)
- 农(52646)
- 业大(49668)
- 研究所(49145)
- 中心(48598)
- 江(47278)
- 财经(44711)
- 范(43483)
- 北京(43419)
- 师范(42918)
- 农业(41233)
- 经(40713)
- 院(39644)
- 州(38214)
- 技术(35654)
- 师范大学(34759)
- 基金
- 项目(226578)
- 科学(178365)
- 研究(164424)
- 基金(163591)
- 家(143626)
- 国家(142421)
- 科学基金(122581)
- 社会(101565)
- 社会科(96011)
- 社会科学(95987)
- 省(89510)
- 基金项目(87730)
- 自然(81659)
- 自然科(79795)
- 自然科学(79774)
- 自然科学基金(78357)
- 教育(75995)
- 划(75360)
- 编号(66640)
- 资助(65985)
- 成果(53927)
- 重点(50687)
- 创(50548)
- 部(48763)
- 发(47346)
- 课题(46684)
- 创新(46455)
- 科研(43366)
- 大学(42484)
- 教育部(41507)
- 期刊
- 济(130379)
- 经济(130379)
- 研究(92525)
- 中国(63892)
- 学报(53321)
- 管理(50143)
- 科学(49059)
- 农(46544)
- 财(41611)
- 教育(40888)
- 大学(39931)
- 学学(37469)
- 农业(32163)
- 技术(29913)
- 融(24944)
- 金融(24944)
- 业经(22096)
- 财经(21104)
- 经济研究(20595)
- 科技(18025)
- 经(17941)
- 图书(17590)
- 业(17134)
- 问题(16266)
- 技术经济(15398)
- 理论(15261)
- 版(15012)
- 实践(14080)
- 践(14080)
- 现代(14037)
共检索到46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敏
通过引入个体情感网络中心性与积极拖延变量,对时间压力下个体无法忍受不确定特征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发现: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网络构建行为和积极拖延行为均对个体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尽管无法忍受不确定特质的存在将不可避免的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作用,但依然能够借助积极拖延有效缓和抑制性焦虑对个体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较高的情感网络中心性特征也可以降低预期性焦虑对个体创新行为的负面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积极拖延策略和情感网络构建策略,搭建情绪宣泄的通道并使之成为建立信任的纽带,引导员工正确应对时间压力,及时调整焦虑情绪,增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维系和谐的情绪氛围的同时高效地实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敏
通过情景实验,对任务紧迫性下个体创新过程中呈现出的焦虑情绪和积极拖延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积极拖延有利于个体实施创新行为,虽然个体的无法忍受不确定特质(包括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两个维度)会对创新行为带来负面影响,但积极拖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消极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积极拖延策略,有效利用缓冲,帮助员工调整情绪,增强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使个体实施创新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志勇 吴明证
为了探讨青少年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和自尊IAT测量了191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外显自尊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2)外显自尊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内隐自尊调节着外显自尊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预测作用;(3)中介调节作用分析发现,当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进入回归方程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这表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是通过无法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敏
借助情景实验,对任务紧迫性下个体情感网络特征、情绪劳动和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情感网络中心性在浅层劳动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着倒U型调节作用,情感网络中心性在深层劳动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对情绪劳动的合理引导以及对情感网络的有效控制能够充分运用情绪资源的资本优势,促进个体实施创新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宁 杨芮 周密 于玲玲
从差序格局的视角,在对反馈源进行拓展与分类的基础上,通过258份数据检验反馈寻求行为、反馈效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上级、同事作为反馈源,询问与监测均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监测效力好于询问;组织外部朋友作为反馈源,询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监测作用凸显;面对负向反馈,询问、监测上级和监测同事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被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涛 王非非
文章通过对传统个体投资者决策理论的研究和梳理,发现传统决策理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依据现实决策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用函数——相对期望效用函数。与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等不同的是,相对期望效用函数一方面将比较基准引入函数自变量,实现比较基准的明确化和显性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影响决策的全部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非经济性因素、风险和不确定性等的综合把握,实现了对决策过程的统筹考虑和系统化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秦远建 汪文祥
以位于武汉市产业园、孵化器、创业园等多家公司的255位产品开发及技术研发人员、市场开发人员为有效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探讨不确定性容忍度、决策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突破式创新显著正相关;不确定性容忍度与因果逻辑显著负相关,与效果逻辑显著正相关;突破式创新与因果逻辑显著负相关,与效果逻辑显著正相关;因果/效果决策在不确定性容忍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确定性容忍度正向调节效果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对因果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非 师展 冯殊伦
本文以企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一线员工的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检验知识共享在二者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持续承诺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知识共享确实在二者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另外,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别对组织承诺和个体创新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组织承诺 知识共享 个体创新行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咏梅 康宇
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是推动组织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动力。然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些组织出现人才流动率过高、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组织承诺因为能够有效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而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研究根据员工在组织留任的不同动机,将组织承诺分为积极的情感承诺和消极的继续承诺,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研究组织创新气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揭示在组织创新气氛影响下,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进而找到有效改善员工创新行为,促进组织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组织承诺 组织创新气氛 个体创新行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凌志 薛晶心 张媛
利用知识进化思想构建个体知识学习模型,在微信模式下,分析个体知识学习的认同性、异构性、交互性和扩散性的特征。通过分析微信模式下的3种个体知识交流的形式,分析个体知识学习交流的模式。
关键词:
微信 个体 知识学习 交流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昊民 董晓琳 马君
双创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因而研究创业者特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成就目标理论,探讨了个体成就目标类型对创业倾向及新创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导向的个体比表现目标的个体具有更强的创业倾向,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更强;表现-趋近目标的个体比表现-回避目标的个体创业倾向更强;从创业领域看,表现-回避目标创业者的创业企业创新能力较低。鉴于此,未来创业政策设计应注重引导个体形成适合创业行为的成就目标,合理选择创业行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新创企业技术含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庆宏 王双龙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企业中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心理授权和主动性人格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主动性人格对于心理授权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检验了当员工感受到充分授权后,其感知到的意义、效能感以及自主性会促使员工形成创新行为。
关键词:
心理授权 主动性人格 个体创新行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倩 焦特 雷亚萍
构建团队心理资本对个体双元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60个团队4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认同正向调节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团队认同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为促进科研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双元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锟泰 张正堂 赵李晶
工作中的时间压力是难以避免的问题,然而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本文根据组织二元性的观点,将员工创新行为区分为探索式创新行为和利用式创新行为,旨在讨论时间压力对员工两类创新行为的不同影响,以及工作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和服务型领导的调节作用。以258名研发部门、设计部门以及营销部门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样本的三阶段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压力促进利用式创新行为,抑制探索式创新行为;(2)促进型工作焦点和防御型工作焦点均在时间压力与探索式创新行为、利用式创新行为的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服务型领导在时间压力与促进型工作焦点的关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时间压力与防御型工作焦点的关系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两种工作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深入探析了时间压力对两类个体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时间压力"双刃剑"效应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视角,也为企业日常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孔繁森 李小兵 赵航 包伟伟
人机系统可靠性的高低受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的制约,由于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输出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进而影响人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水平。时间压力是影响人机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间压力水平超过操作员的可承受范围时,操作员的行为可靠性会随着压力的减小而提高。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研究表明:对于有时间限制的操作任务,采取成批分配任务的方式能减小操作员的时间压力,提高操作员的行为可靠性,降低人因失误。将该方法应用于汽车变速箱总成装配过程中的二轴分装工位,证实该方法有效。
关键词:
时间压力 人因失误 人机系统 操作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