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3)
- 2023(6967)
- 2022(5993)
- 2021(5614)
- 2020(4748)
- 2019(11117)
- 2018(10849)
- 2017(21142)
- 2016(11606)
- 2015(13177)
- 2014(13087)
- 2013(12822)
- 2012(11576)
- 2011(10174)
- 2010(10363)
- 2009(10025)
- 2008(10557)
- 2007(9355)
- 2006(8208)
- 2005(7780)
- 学科
- 管理(47114)
- 业(44300)
- 济(41909)
- 经济(41817)
- 企(41301)
- 企业(41301)
- 财(25651)
- 方法(19555)
- 务(18506)
- 财务(18487)
- 财务管理(18450)
- 企业财务(17494)
- 数学(16904)
- 数学方法(16755)
- 制(15375)
- 贸(13204)
- 贸易(13198)
- 易(13064)
- 出(11800)
- 体(10843)
- 业经(10175)
- 中国(9965)
- 体制(9636)
- 农(9398)
- 银(8172)
- 银行(8165)
- 口(8033)
- 出口(8031)
- 出口贸易(8031)
- 学(7753)
- 机构
- 大学(162345)
- 学院(162030)
- 济(69691)
- 经济(68367)
- 管理(64569)
- 理学(55485)
- 理学院(54995)
- 管理学(54362)
- 管理学院(54060)
- 研究(47698)
- 财(43185)
- 中国(40618)
- 京(32664)
- 财经(32230)
- 经(29073)
- 江(25089)
- 科学(24931)
- 财经大学(23810)
- 所(23262)
- 中心(22358)
- 经济学(21938)
- 北京(20198)
- 商学(20062)
- 商学院(19923)
- 经济学院(19784)
- 研究所(19657)
- 农(19609)
- 州(19160)
- 业大(19021)
- 院(17606)
- 基金
- 项目(100891)
- 科学(80745)
- 基金(76264)
- 研究(74970)
- 家(64600)
- 国家(64074)
- 科学基金(56802)
- 社会(50331)
- 社会科(47941)
- 社会科学(47930)
- 基金项目(40385)
- 省(37814)
- 自然(36024)
- 自然科(35213)
- 自然科学(35205)
- 教育(34924)
- 自然科学基金(34647)
- 资助(31537)
- 划(31426)
- 编号(29385)
- 制(25248)
- 成果(25057)
- 部(24209)
- 重点(22421)
- 教育部(21668)
- 性(21255)
- 创(21243)
- 人文(21241)
- 国家社会(21145)
- 创新(19940)
共检索到253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辛清泉 王靖芸
植根于中国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的监管背景,本文对借壳公司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及其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与借壳交易相伴随的置入资产估值与业绩承诺制度容易导致借壳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有强烈的激励进行会计业绩冲刺,这种短期的业绩冲刺尽管能提升公司会计业绩,但却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当借壳上市公司处于业绩承诺期之内时,其会计业绩表现格外优秀且远超IPO上市公司。但是,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借壳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并显著低于IPO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业绩滑坡现象同借壳交易时置入资产估值、借壳方承诺的业绩水平以及壳公司新股发行定价中的泡沫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借壳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相比于IPO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大程度的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最后,借壳公司相比于IPO公司在上市后更可能陷入生存危机。本文为理解监管制度如何塑造公司激励与会计业绩后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
关键词:
借壳上市 业绩承诺 会计业绩 短期压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艳春 王靖芸 林格 刘雨
在借壳交易中,对借壳方(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执行审计的审计师可以是壳公司(上市公司)的现任审计师,也可以是新任审计师。以2011—2020年完成借壳上市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我国A股借壳交易案件为样本,检验借壳上市审计师选择对借壳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保留壳公司现任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相比,借壳上市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借壳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期间精准实现业绩承诺,盈余管理是借壳交易中审计师选择影响借壳公司精准实现业绩承诺的作用渠道。此外,当业绩承诺补偿方式为股份补偿以及借壳交易双方为关联方时,借壳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公司对业绩承诺精准达标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到期后经历业绩滑坡,且大股东更可能在锁定期结束后减持股票。结果表明,与保留壳公司现任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相比,借壳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更严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静
本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做出的承诺及履行状况进行研究,剖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承诺违约的原因,探寻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存在的漏洞,建议通过完善监管体制以及加强上市公司自律敦促再融资承诺落到实处,以夯实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上市公司 再融资 治理结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罗喜英 曾艳芳
借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奥瑞德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导致业绩承诺期的利润大幅减少。本文对奥瑞德在业绩承诺期间的内部赊销政策变更、业绩承诺期后的商誉减值以及持续的大客户异常巧合交易等事项进行了分析,提出第三方机构谨慎估值标的资产、交易双方制定合理业绩承诺、更加合理的商誉处理方法、监管层加强事前事后监管等建议。
关键词:
借壳上市 业绩承诺 盈余管理 商誉减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小刚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或其实际控制人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管机构强制要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必须进行业绩承诺,并在业绩未实现时给予补偿。这样的措施能否真正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呢?特别是并购双方处于同一控制下,资产置入方如果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了借壳上市,其行为会对中小投资者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文章以佳电股份为案例,分析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在净资产估值、业绩承诺、财务操纵、赔偿投资者等环节与投资者保护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同一控制下借壳上市、业绩承诺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同一控制 借壳重组 中小投资者保护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飞
业绩承诺补偿对平衡资产重组交易双方权益起到重要作用。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发挥业绩承诺补偿的制度效应,亟须系统纠正其运行失范。从理论角度来看,业绩承诺补偿基于资产重组关系而存在,其虽然也是一种对赌机制,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在交易目的与制度设计上相较于对赌协议有重大差异,在性质认定上应归属非典型担保。在司法实践层面,适用于股权投资对赌协议的《九民纪要》,没有充分考量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特殊性。在制度运行实践层面,业绩承诺补偿制度与经营管理权的矛盾难以调和,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加速器。面对上述制度困境,建议从基础规则体系的完善、裁判规则的补正以及制度异化的监管矫治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重大资产重组 业绩承诺补偿 对赌协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熙琼 任芳 杨昌安
基于并购重组利润监管政策,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业绩承诺制度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结果发现:并购时有业绩补偿承诺与被并购企业金融化显著负相关;货币政策越宽松和行业竞争度越高,业绩补偿承诺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作用机制为:业绩补偿承诺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激励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地,金融资产特征方面,业绩补偿承诺对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波动性、短期金融资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业绩补偿承诺特征方面,有较高补偿金额、虚高承诺、双向补偿、使用现金支付的业绩承诺协议可以更大程度地抑制企业金融化。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业绩承诺制度可以改变企业信息环境和管理层逐利方式,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实现企业健康发展,说明并购重组中的利润监管政策可以产生显著的实体经济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并购 实体经济 业绩承诺制度 企业金融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慧婷 刘莹
本文以承诺期于2016年结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标的资产业绩实现与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的资产业绩失诺对上市公司承诺期内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水分",但承诺期后上市公司净利润通常会降低;而标的资产实现业绩承诺则对上市公司净利润有贡献作用。研究结论为业绩承诺机制的实施效果提供证据,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补偿 经营业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也为监管机构建立更为有效的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补偿方式 经营业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补偿方式 经营业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葛立宇 姚凤民
纳税服务承诺制度体现了政府从管制型角色向服务型角色的转变,我国港澳地区的纳税服务承诺制度有诸多值得内地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以港澳地区税务机关发布的服务承诺年报、服务承诺认可证明书等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对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组织管理和反馈机制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探索和发现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运作的共性特征,为内地特别是广东省优化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承诺制度提供比较经验和完善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税务领域的协作和融合探索可行路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竞达 范庆泉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行为及其政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从并购项目实现期内业绩达成率的角度,本文发现"神预测"区间内相邻实现期内的业绩达成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前期业绩实现期的业绩达成率要显著高于后期,由此本文认为我国并购重组中存在高业绩承诺现象。进一步,从业绩实现能力的角度,本文划分出具有高业绩承诺行为的并购项目并将其对估值溢价率和交易溢价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业绩承诺使其获得了"高估值",同时在资产交易时产生了"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并购重组项目由于业绩无法实现,则变成了上市公司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邓平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用股权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在上市公司股东对完成承诺业绩给出的奖罚不一的前提下,拟定向增发对象(即定向增发资产的股东)在业绩承诺方面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对局结果。指出:从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最佳的重组业绩承诺方案是定向增发资产股东谨慎地评估定增资产未来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股东则根据其承诺业绩完成的好坏给予相应的奖罚。
关键词:
博弈论 定向增发 业绩承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明明 余鹏翼
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业绩承诺成为市场常态,同时也伴随着业绩失诺的大量增加。本文以斯太尔业绩失诺后随意变更补偿方案为例,从收购方、被收购方、并购项目中的资产评估机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斯太尔随意变更补偿方案的后果以及造成它业绩失诺的原因。分析表明,并购中的业绩失诺受多方影响,收购方对并购的过于乐观、被收购方为促进并购而过高许诺业绩、中介评估机构对市场的过于乐观都能会影响业绩承诺的指标。为避免业绩失诺的发生,参与并购的三方都应该谨慎行为。
关键词:
业绩失诺 随意变更补偿 责任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永键 章新蓉 郑佳
本文在对业绩承诺的内涵界定及动因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中主要条款的风险、业绩承诺协议在业绩承诺期内及业绩承诺期满后引发的后续潜在风险、业绩承诺的风险应对三大热点问题的不同观点,试图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梳理和探索,构建业绩承诺风险分析框架,为上市公司未来并购的业绩承诺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业绩承诺 补偿方式 商誉减值 风险叠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